- 张志;王幼明;李晓成;
[目的 ]掌握猪腹泻在规模猪场(年出栏>1000头)的流行情况和主要病原,分析疫病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江西、河南、湖南、四川和广西5个省、区407个规模猪场,开展了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调查发现腹泻的场流行率为71.99%,腹泻的发生率与猪场规模呈负相关(R2=0.87),不同种类猪的流行率不同,母猪、育肥猪、保育猪和哺乳仔猪发生腹泻的流行率分别为3.48%(95%CI,2.24%-4.96%)、2.4%(95%CI,1.35%-3.63%)、12.78%(95%CI,10.25%-15.41%)和33.80%(95%CI,31.02%-36.86%)。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腹泻的发生与饲养年限、车辆进场消毒以及产房温度等因素有关。
2014年11期 v.31;No.258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谢印乾;赵宏涛;韩雪;张长龙;
2013年3月,陕西某县某猪场发生猪腹泻。为查明疫情波及范围、风险因素及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建议,主管部门对猪场的饲养管理、发病现状进行了现场询问并对发病猪进行临床及病理诊断。调查发现,此次暴发是由气温急剧变化引起,猪的转群导致疫病扩散,通过采取停止转群、加强猪舍出入消毒、在猪舍门口增加棉质的防风帘、火炉取暖等措施,使发病情况得到迅速控制。建议寒冷季节应加强猪舍的保温,加强消毒,一旦出现疫病,要严格控制发病猪的移动。
2014年11期 v.31;No.258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丽蓉;单虎;康京丽;李印;王幼明;
[目的 ]建立猪链球菌2型毒力强弱的预测模型,为降低养猪业的经济损失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以已报道的国内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的6种主要毒力因子(mrp、epf、sly、orf2、fbps、gapdh)的存在情况为自变量,以毒力强弱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鉴别猪链球菌2型毒力强弱的数学模型,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进入回归方程的指标有:mrp(X1)和sly(X3),求得的回归方程为:P=1/〔1+e-(-5.671+4.642 X1+4.253X3)〕。ROC曲线最佳诊断点为0.5581。回归方程对毒力强弱预测的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94.6%,准确度为94%。[结论 ]联合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预测猪链球菌2型毒力的强弱是可行的,mrp和sly两个指标独立应用对鉴别都有诊断价值,但二者联合起来诊断价值更高且预测效果更理想。
2014年11期 v.31;No.258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涛;
[目的 ]2013年11月底至12月上旬,厦门市某猪场的一间产房兼保育猪舍出现了大规模的仔猪发病和死亡情况,为了找出引起病症暴发的可能病因,[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特点进行描述,对发病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断奶仔猪袭击率为85.7%,病死率为66.5%;哺乳仔猪袭击率为60.3%,病死率为54.9%,断奶仔猪的发病风险是哺乳仔猪的1.4倍(95%CI:1.3~1.6);从饲养密度看,高床上每栏饲养15只以上的断奶仔猪的发病风险是每栏饲养15只及以下的断奶仔猪的1.6倍(95%CI:1.4~1.8);从母猪每窝产子数看,产床上母猪1胎产子8只以上的哺乳仔猪的发病风险是1胎8只及以下的哺乳仔猪的1.2倍(95%CI:1.04~1.4)。[结论 ]结合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这可能是一起仔猪应激反应引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暴发事件。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建议场主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2014年11期 v.31;No.258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华;占松鹤;王靖飞;何长生;朱良强;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等规模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感染情况。[方法 ]2013年8月至11月,开展了中等规模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群流行率和风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380个中等规模种猪场;用发现疫病的抽样策略,在每个种猪场采集了5份母猪血清,使用IDEXX公司猪伪狂犬病病毒g E-ELISA试剂盒进行了抗体检测。同时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种猪场之间PR传播潜在的29个风险因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年安徽省中等规模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群流行率为34.1%(95%置信区间29.3%~38.9%);没有灭鼠措施(OR=2.5,95%置信区间:1.4~3.7,P<0.001)、购入种猪未经检测(OR=2.2,95%置信区间:1.1~4.2,P=0.024)、未免疫含PR 6种以上猪病(OR=2.0,95%置信区间:1.2~3.1,P=0.004)是2013年安徽省中小规模种猪场感染PRV的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68(95%置信区间:0.62-0.73)。[结论 ]安徽省中等规模种猪场场间PR流行率较高,建议购入种猪前需进行检测,免疫含PR等6种以上猪病疫苗并定期灭鼠。
2014年11期 v.31;No.258 16-2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卢军;孙泉云;韩雪;夏炉明;刘佩红;
2014年初,上海市闵行区某猪场妊娠母猪暴发妊娠障碍性疫病,疫病期间共发生34个流产病例,袭击率为11.8%。经现场流行病学暴发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验证,判定该场暴发猪伪狂犬病疫情,建议立即实施猪伪狂犬病的紧急免疫、加强猪场内部管理并修改免疫程序,最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014年11期 v.31;No.258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涛;韦欣捷;陈琼;赵冉;许淑娟;
[目的 ]估计厦门市规模禽场新城疫病原学流行率。[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在厦门市允许禽类养殖的4个区,共计450个规模禽场开展了新城疫病原学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概率抽样,随机抽取129个禽场,共采集了5160份咽喉-泄殖腔拭子,采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城疫病毒。[结果 ]厦门市规模禽场新城疫病原学群流行率为0.8%(95%CI 0.0–2.1),规模鸡群、鸭群和鹅群的病原学流行率分别为1.9%(95%CI 0.0–4.4)、0%和0%。[结论 ]这个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厦门市规模禽场的新城疫已经达到国家中长期防治规划中达到控制标准的要求。
2014年11期 v.31;No.258 26-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晨飞;陈昌海;董永毅;王幼明;刘耀兴;
家禽腺胃炎是危害我国家禽养殖业的主要疫病之一,病因多样、未明是目前阻碍该病防治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从可能与鸡腺胃炎关联的风险因素着手,通过单因素分析寻找疫病关联因素,并对筛选出的关联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与疫病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在发病场,垫料湿度与疫病显著相关,而空气湿度虽与疫病无显著关联,但影响垫料湿度和疫病的关联程度,是后者的混杂因素。
2014年11期 v.31;No.258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晓冬;沈丹;张海明;张海冰;郑丽兰;杨穗娟;钟卓玲;杨秋菲;钟锦辉;朱建翠;
[目的 ]了解广州市活禽农贸市场禽流感病毒的分布和流行情况,科学制定禽流感的防控措施,于2013年3-11月对广州市91个次的活禽农贸市场进行了禽流感监测,[方法 ]调查共采集了1064份活禽口咽/泄殖腔棉拭子和环境拭子,并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 ]发现通用型、H7N9和H9亚型禽流感阳性率分别为46.05%、0.09%和19.83%。其中,鸭棉拭子样品中通用型禽流感阳性率最高,达到了58.14%,其次为鸡棉拭子、鹅棉拭子和环境棉拭子样品,分别为46.28%、42.85%和35.19%;H9亚型禽流感阳性率最高的是鸡源样品,达到了28.88%,其次为鸭棉拭子和环境棉拭子样品,分别为12.56%和5.58%;仅从1份鸡棉拭子样品中检测到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广州地区活禽农贸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禽流感污染情况,需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降低本地区发生禽流感以及人感染禽流感的风险。
2014年11期 v.31;No.258 33-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李印;王幼明;孙向东;康京丽;刘爱玲;沈朝建;
[目的 ]了解我国蛋鸡卫生的总体状况,确定蛋鸡场产蛋鸡的高死淘率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联合各有关省份疫控中心等单位,在10个省份开展了蛋鸡卫生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2007至2011年间,全国蛋鸡养殖户数5年间降幅达43.7%,年均减少13.4%。调查场户中,87%以上的饲养海兰鸡或罗曼鸡。只有18%的场户会完全自己来销售鸡蛋,只有24.1%的场户会将淘汰蛋鸡直接销售给屠宰场。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水平方面,随着蛋鸡饲养规模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其生物安全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得分范围分别为60-90分和45-85分(100分为满分)。[结论 ]逻辑回归分析表明,"不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不记录病死情况"以及"饮用水不消毒"与产蛋鸡较高的死淘率呈正相关。
2014年11期 v.31;No.258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晨飞;陈昌海;董永毅;王幼明;刘耀兴;
2013年5月,江苏省某市某奶牛场被确认存在布鲁氏菌病阳性病例,该场于2012年12月20日出现首个流产病例,随后连续发病,至2013年5月停止。定性风险分析表明,引进患病牛不隔离观察,直接混群导致疫病在场内迅速扩散,是此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但通过该场向外扩散的风险较小。
2014年11期 v.31;No.258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汪淼;王靖飞;张俊峰;孙刚;
为了解黑龙江省B镇肉牛的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从而评估该病在当地牛群中的流行状况及人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本研究以估计个体及群流行率为目的,按照预期流行率0.5%,可接受误差0.3%,置信水平95%对B镇531个肉牛养殖场户养殖的3535头肉牛进行随机抽样,获得血清样本1334份,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牛即为布病患病牛,同时对养殖户就养殖模式、动物来源、更新方式、既往病史、养殖规模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血清检测结果显示,虎红平板凝集5份阳性,阳性率为0.37%,对5份阳性血清进行试管凝集试验复检,布鲁氏菌抗体全部为阴性。同时回收问卷531份,有效问卷389份,合格率73.3%。根据本次检测结果,B镇肉牛布病个体流行率接近于零,牛群中没有发现利于布鲁氏菌感染的风险因素。
2014年11期 v.31;No.258 48-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崔基贤;王靖飞;谷志大;
为了解辽宁省某市的奶牛布鲁氏菌病(简称奶牛布病)流行现状及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因素,开展本研究。对该市辖区内所有奶牛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普查,获知该市奶牛布病的表观个体血清流行率和表观群血清流行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一步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初步筛选出14项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可能风险因素,经相关性检验结合生物学知识,选取了5个变量进入多因素分析,最终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初步建立了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因素回归模型,并建立ROC曲线计算了模型的预测概率。研究结果显示,该市奶牛个体流行率为0.99%,群流行率12.4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的风险因素包括:"无专用购销车辆"(OR=3.57,95%CI:1.04-12.5,p=0.04),"进圈时不穿专用工作服和胶靴"(OR=5.0,95%CI:0.97-25.00,p=0.06),"与犬混养"(OR=12.39,95%CI:0.97-157.56,p=0.05)。该结果表明与犬混养可能是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重要的风险因素,而奶牛销售时自有购销专用车辆和场内生物安全措施的采取如进圈穿专用工作服可使奶牛布病在场群间传播的风险降低。针对回归模型建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71.6%,表明此模型解释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的能力为中等。
2014年11期 v.31;No.258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清霞;沈朝建;刘均华;
[目的 ]估计莱西市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率和地理分布,分析奶牛养殖场间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风险因素。[方法 ]对莱西市1803个养殖户30119头应检奶牛,全部采样,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垂直试验,同时开展奶牛布鲁氏菌病问卷调查。利用GIS、Epi Infor TM 7和SPASS软件,开展横断面研究和case-control研究,分析莱西市奶牛布鲁氏菌病阳性场户的空间分布、布鲁氏菌病流行率和养殖场间的风险因素分析。[结果 ]莱西市布鲁氏菌病的场户血清流行率是2.55%,个体血清流行率为0.38%;单因素分析发现存栏量、养殖模式、养殖环境、是否有专用产犊场地、挤奶方式、运奶方式、粪污是否分开处理、是否使用机械处理粪便等8个因素与奶牛布鲁氏菌病发生有一定关系(p<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存栏量少(10只以下)(OR=4.58,95%CI:1.87-11.23,p=0.001)和散养户集中村饲养(OR=2.21,95%CI:1.05-4.63,p=0.036)与该病发生相关。
2014年11期 v.31;No.258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岳瑞超;程子龙;薛仲行;刘思当;
[目的 ]山东省泰安市某肉牛养殖场从山东省菏泽市引进肉犊牛2天后,部分犊牛出现高热、流涎、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死亡2头。为诊断该病例,并查明发病的原因,深入该牛场进行了细致的信息收集和样品采集,以进行综合诊断。[方法 ]对该病例的发病背景和临床症状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并对病死犊牛进行了病理剖检,而后采集了病料样品以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细菌分离鉴定等实验室诊断,最终汇总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并实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结果 ]调查发现该牛场所购犊牛来自不同养殖场,几经倒手,运输前已处于应激状态;犊牛发病急、发病率高、病情重,符合重症运输热的一般症状;剖检病变主要是间质性及浆液性复合型肺炎,心、肝、脾、肾等实质器官发生急性变质性病变;病原学检测未检测到副流感病毒3型,但存在巴氏杆菌感染,据病变推测可能还存在其它病毒、细菌感染。按照运输热的治疗手段对病重牛进行了试验性治疗措施,即在提供良好饲养环境的同时,注射庆大霉素,全群氟苯尼考饮水,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 ]该例犊牛急性、热性、致死性疾病为重症运输热,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并治愈该病。
2014年11期 v.31;No.258 60-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崔基贤;王靖飞;谷志大;
2014年3月9-17日,辽宁省北镇市和黑山县的两个养羊户发生小反刍兽疫,为了解疫情来源并评估疫点向外传播疫病的风险,开展本次调查。调查发现本次发病局限于2户羊群中,在总共67只羊中检出24只PPR疑似病例,其中11只死亡。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该起疫情被确定为输入性小反刍兽疫;来源追踪分析显示发病羊来自S省某活羊交易市场;扩散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起疫情向周围羊场扩散的风险较低。
2014年11期 v.31;No.258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汪淼;王靖飞;张俊峰;孙刚;
黑龙江省某县某村自2014年3月23日起陆续发生羊只死亡情况,临床症状表现为气喘、咳嗽,鼻腔流脓性或浆液性分泌物,体温升高等,为调查本起疫情的发病原因及可能的传播风险因素,我们通过建立病例定义,现场访谈并结合实验室筛查等方法,对该起疫情开展了全面调查。结果发现疫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传播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明该疫情为小反刍兽疫,感染羊只系武某从S省购入的波尔山羊,与武某羊场山羊密切接触的李某20只羊中,有5只感染小反刍兽疫,而其他未与武某密切接触的5户养羊户的羊群中未发现小反刍兽疫病例。调查最终确认本次小反刍兽疫疫情为通过从S省引羊所致的输入性疫情。
2014年11期 v.31;No.258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韩先杰;单虎;刘丽荣;王幼明;薛梅;
本调查描述了一起羊歧腔吸虫病的发生经过和发病特点,通过实验室诊断认定该病为羊矛形歧腔吸虫病,其暴发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引进羊只检疫不严、驱虫措施不科学和粪便处理不当。
2014年11期 v.31;No.258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邹然;李云岗;张洪杰;王幼明;沈朝建;韦欣捷;
[目的 ]2013年8月21日至9月6日,济南市某羊场出现不明原因羊只持续死亡的病例,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的风险因素。[方法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该羊场青贮饲料饲喂过多,实验室检测鉴定到魏氏梭菌,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防控建议,采取措施后迅速有效控制了疫情。[结论 ]综合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及防控措施实施的有效性推断该羊场本次疾病暴发的主要病因是青贮饲料饲喂过多引起酸中毒,造成羊群群体发病,魏氏梭菌病的继发感染是羊只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
2014年11期 v.31;No.258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海冰;段晓冬;沈丹;郑丽兰;杨穗娟;谭诺;张海明;
[目的 ]了解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野鸟和蚊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及其西尼罗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鸟类在沿途设网抓捕取样;蚊虫采用紫外灯诱捕和网捕进行样品采集,随后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西尼罗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2012—2013年该地区共捕获鸟类110种381只,隶属于12目37科76属;共捕获蚊虫5种,共计3048只,其中淡色库蚊占50.66%、三带喙库蚊占32.12%、褐尾库蚊占12.99%、中华按蚊占3.61%和白纹伊蚊0.62%;对381份鸟泄殖腔棉拭子和3048份蚊子样品进行了西尼罗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虽然本次调查未发现鸟类及蚊子感染西尼罗病毒,但本地区存在西尼罗病毒引入以及在本地区传播的条件,存在西尼罗病毒病发生风险。因此,为继续维持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的无疫状态,有必要对媒介鸟类及蚊虫开展长期的调查和监测。
2014年11期 v.31;No.258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丽兰;张海明;段晓冬;沈丹;张海冰;谭诺;杨穗娟;
[目的 ]了解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蝙蝠的分布及其尼帕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声频调查结合粘网捕捉和手抄网捕捉方法进行蝙蝠样品的采集,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采集的蝙蝠咽/肛拭子进行尼帕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的蝙蝠集群性并不明显,种群密度较低且平均,调查记录的蝙蝠大多是属于小蝙蝠亚目的食虫蝙蝠,并未发现尼帕病毒的自然宿主―狐蝠;对采集的241只蝙蝠进行尼帕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本次调查未发现蝙蝠携带尼帕病毒,但也发现本地区存在较多数量和种类的蝙蝠,为预防和控制尼帕病毒传入及可能发生的流行,有必要开展对蝙蝠的长期监测。
2014年11期 v.31;No.258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冉隆仲;洪尼宁;
[目的 ]调查贵州省马群马流感病毒、马疱疹病毒1/4型或马动脉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采自贵州省9个市(州)及第九届民运会参赛马匹的363份血清进行了A型流感病毒、马疱疹病毒1/4型、马动脉炎病毒和非洲马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结果显示这四种病原的血清抗体群阳性率分别为79.49%(31/39)、7.69%(3/39)、43.59%(17/39)和0%(0/39),贵州本地役用马和赛马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抗体个体阳性率分别57.85%(210/363)、1.38%(5/363)、11.29%(41/363)和0%(0/363),其中贵州本地役用马阳性率分别为38.16%(87/228)、4.39%(1/228)、8.33%(19/228)和0%(0/228),赛马阳性率分别为91.11%(123/135)、2.96%(4/135)、16.30%(22/135)和0%(0/135)。相比之下,A型流感病毒及马动脉炎病毒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P<0.01或0.01<P<0.05),马疱疹病毒1/4型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调查表明贵州省部分马群存在不同程度的马流感病毒、马疱疹病毒1/4型或马动脉炎病毒感染。
2014年11期 v.31;No.258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柏亚铎;尹羿;郭敏卓;刘凌;王琳丽;汪琳;李卫华;
本实验旨在探索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口蹄疫(FMD)和传染病胃肠炎(TGE)感染猪的micro RNA(mi RNA)变化,为疫病监测提供新途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可能的相关病毒mi RNA,在MARC-145细胞系中转染10种mi RNA mimic和inhibitor。相关实验结果发现过表达mi R-125b、mi R-147和mi R-181降低了PRRSV的繁殖,而敲低mi R-125b、mi R-147和mi R-181能促进PRRSV复制;感染猪口蹄病毒的样本中let-7a表达量明显上升,而mi R-146b表达量明显下降;对照组中mi R-142的表达量高于患有传染性胃肠炎样品。说明相关micro RNAs可能参与病毒调控,可用作检测参考指标。
2014年11期 v.31;No.258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华;詹松鹤;何长生;朱良强;
[目的 ]比较两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对390份猪血清进行PRRSV抗体ELISA检测,应用Kappa检验比较两种试剂盒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试剂盒联合检测出250份PRRSV抗体阳性和70份阴性,阳性一致性为80.65%,阴性一致性为87.50%,符合率82.1%,结果一致性为中度一致(Kappa值=0.552)。[结论 ]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建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PRRSV抗体检测试剂盒。
2014年11期 v.31;No.258 95-9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永强;任伟杰;吴晓东;王筱真;李金明;王志亮;
本文以灭活非洲猪瘟病毒为包被抗原,分析了包被浓度、酶标二抗、显色底物对ELISA法检测非洲猪瘟抗体的影响,以期获得最适反应条件。以2个阳性血清和一个阴性血清为待检样品,用不同包被浓度、2种酶标二抗和2种显色底物进行ELISA反应,记录吸光值,分析阴阳性样品吸光值差异,优化阴性样品背景值,计算P/N值。结果表明,包被浓度为15μg/m L、二抗为HRP标记蛋白A、显色底物为OPD时,两个阳性样品P/N值分别为4.920和7.259,为本方法的最适反应条件。
2014年11期 v.31;No.258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钟召兵;王宁;
为深入了解畜禽舍环境中气载细菌微生物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规律,并评估其潜在的健康危害风险,采用Andersen-6级微生物空气采样器以血-琼脂培养基、沙氏培养基和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为采样介质,对鸡舍、猪舍、牛舍环境中空气样品进行系统定点取样、测定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含量最高,猪舍次之,牛舍最低;空气细菌粒径分布均为第Ⅰ级最高,鸡舍空气粒径呈偏态分布,牛舍、猪舍分别在第Ⅲ级和第Ⅳ级出现第2个峰值。携带细菌可吸入微粒在猪舍环境中比例最大。空气真菌与放线菌均在第Ⅳ级最高,携带真菌和放线菌可吸入粒子的比例显著大于细菌(P<0.05)。鸡舍、猪舍、牛舍空气微生物粒径各级分布比例基本一致。在鸡舍、猪舍、牛舍每天约有6.1×105CFU、4.7×104CFU和3.6×104CFU气载细菌微生物可分别进入人和动物小支气管或直接进入肺泡,从而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潜在危害。
2014年11期 v.31;No.258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正>本刊遵照有关出版规范,希望今后来稿附有中英文摘要。具体规定如下:(1)中文摘要300字左右,英文摘要250个实词左右,并附中英文关键词。(2)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3)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4)叙述完整,突出逻辑性,短文结构要合理。一般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避免把摘要写成前言。(5)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不容赘言,提取重要内容,不含前言、背景等细节部分,去掉旧结论、原始数据,不加评论和注释。(6)摘要中不使用特殊字符,也不使用图表和
2014年11期 v.31;No.25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一、体制改革、诊断试剂、兽药监管、致病菌检测二、兽医立法、国际动物卫生工作介绍、动物标识和产品追溯三、执业兽医、疫苗研究、耐药性、寄生虫四、动物检疫队伍能力提升、兽药残留、外来病
2014年11期 v.31;No.258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中国动物检疫》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主办的我国兽医管理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指导性科技期刊,也是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各类奖项的全国畜牧兽医类优秀期刊。本刊以竭诚服务兽医行业为宗旨,以宣传行业政策法规、推进理论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升行业队伍工作水平为目标。近期,期刊组成了新一届编委会,期刊栏目、内容、印刷档次均已进行了较
2014年11期 v.31;No.258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我们的优势开展全国10余万官方兽医培训的唯一权威期刊媒体。我国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防疫、检疫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指导性科技期刊。发行覆盖全国各级兽医行政主管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兽医科研机构及相关生产企业。
2014年11期 v.31;No.258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