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朋;陈萌;程子龙;王方昆;刘思当;
2016年5—12月,从山东省泰安市、枣庄市、菏泽市和青岛市等地区6个奶牛场的成母牛群中,随机采集血清1 736份,分别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平行检测布鲁氏菌病血清抗体。结果显示:该6个奶牛群的布鲁氏菌病抗体总阳性率为11.12%;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各不相同,其中RBPT的阳性检出率为12.73%,SAT为11.12%,ELISA为11.75%;5个免疫牛场的布鲁氏菌病血清抗体检测均呈阳性,并且不同地区奶牛场之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较大,最高的为40.00%,最低的为8.93%;1个非免疫牛场的布鲁氏菌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检测结果提示:鉴于当前严重的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山东省的布鲁氏菌病防控压力加大;任何一种检测方法都有局限性,3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概率;上述检测方法均无法区分免疫和感染,因此免疫给布鲁氏菌病的检测净化带来了极大困难。
2017年10期 v.34;No.293 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栋;张华杰;尹斐斐;程发祥;鞠超;胡莉萍;兰邹然;
[目的]掌握山东省威海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基线,分析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查找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风险因素,为该地区布鲁氏菌病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两级采样策略,选择牛羊群和选定群体中的个体,采集血清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档案查阅等方式,分析人畜布鲁氏菌病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因素。[结果 ]在牛群中未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羊群布鲁氏菌病表观群体流行率为0.48%(95%CI:0.10%~0.86%),个体表观流行率为0.41%(95%CI:0.33%~0.49%)。[结论 ]威海市家畜布鲁氏菌病净化效果较好,疫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羊饲养户跨地区调入活羊时不申报落地检疫,未隔离就混群饲养,是导致布鲁氏菌病传入的主要风险因素;多途径接触发病动物、产品及污染物是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主要原因。需持续通过定期监测、禁止免疫、控制流通、强化监督等综合防控策略来净化和根除该病;应继续加强有关布鲁氏菌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牛羊屠宰加工人员等风险人群的风险防患和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布鲁氏菌病传入以及感染人的风险。
2017年10期 v.34;No.293 3-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涛;吉格尔;张寅生;徐敏;丁剑;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乳用双峰驼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和发病风险,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管凝集、液相阻断ELISA和3ABC-I-ELISA等血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乳用双峰驼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骆驼的布鲁氏菌病非免疫抗体阳性率为1.7%;未检出结核病阳性;亚洲Ⅰ型、O型和A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67.6%、65.2%和61.7%,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1.33%。调查结果表明:该地骆驼口蹄疫免疫抗体普遍低于农业部要求(免疫合格率≥70%);存在骆驼发生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的风险。建议制定适合当地的口蹄疫免疫程序,适当提高免疫次数和免疫剂量;每年开展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检疫工作,及时淘汰阳性畜,净化骆驼群。
2017年10期 v.34;No.29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种焱;张兆平;马树宝;孙博;金铮;李享;宋洪扬;
[目的]探讨缩短隔离期的可行性,以促进SPF鼠尽早用于科研。[方法 ]重点分析了境外环节SPF小鼠/大鼠的饲养设施、饲养管理、卫生控制、病原检测、官方监管及运输条件,研究了SPF鼠进境后的运输车辆、隔离设施、地方监管要求及历年进口发生问题的几率,比较了11个国家进口SPF鼠的隔离检疫政策。[结果 ]进口SPF鼠传入相关疫病的风险低、进境后暴露发生疫病的风险低,相关国家官方不进行强制隔离检疫。[结论 ]考虑到我国目前对活动物的隔离检疫政策和生命科学领域特殊需求,综合《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相关鼠病和国标《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相关检测要求,建议在符合相应要求的条件下,调整进境SPF鼠隔离期为14天。
2017年10期 v.34;No.293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虹;洪炜;韩伟;李光强;张羽璐;杨婧;姜林;
本文通过比较狂犬病非疫区国家(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欧盟)、疫区国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与中国进境伴侣动物检验检疫制度,发现非疫区国家对疫苗效价、芯片、相关证书、驱虫等要求较高,而疫区国家仅对相关证书和驱虫有要求。我国对疫区国家入境的伴侣动物隔离检疫要求为30天,对非疫区的隔离检疫要求为7天,居家隔离为23天。由于各个口岸建设情况不同,伴侣动物入境检验检疫实施情况也有所不同。为加强入境检疫监管,建议限制伴侣动物入境口岸数量,与承运单位和机场相关部门合作,完善进境伴侣动物检疫制度。
2017年10期 v.34;No.293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文;裴铁柱;李艳玲;凌华枢;邱索平;李鹏;
实验猴产业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链的纽带,正步入关键期、黄金期。本文结合广州市从化区出口实验猴产业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出口实验猴的养殖情况、出口情况、产业前景、机遇与挑战,阐述了影响实验猴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国内外市场、饲养技术、动物卫生检疫、生物安全风险等,分析了在检疫监管方面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实验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如制定检疫监管规程、优化检疫监管制度、加强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实验动物产业动态信息平台、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合作等,以期为促进出口实验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2017年10期 v.34;No.293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海艳;赵林立;赵治国;郭文秀;陈宇飞;刘佳;任彩霞;敖威华;马彩霞;
选取布鲁氏菌差异蛋白部分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 GEX-6p-1中;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得到重组质粒p GEX-6p-1-bru;将重组质粒转化到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用1 mmol/L异丙基硫代-B-D-半乳糖苷(IPTG)对转化菌进行诱导表达,并用表达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差异蛋白在体外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5 k D;诱导5 h后表达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表达蛋白能与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印迹反应,证明所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该研究结果为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17年10期 v.34;No.293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丽娅;陆桂丽;王杰;沈辰峰;马晓菁;薛晶;叶锋;易新萍;王金泉;钟旗;
根据荧光定量PCR原理和技术,通过与Gene Bank数据库中布鲁氏菌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选择不同种属布鲁氏菌的特异性位点,设计3对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将3对引物进行独立的种特异荧光定量PCR实验优化,最终实现在1次荧光定量PCR反应中完成对牛种、羊种、猪种布鲁氏菌的鉴别和定量。该检测方法特异、敏感、快速,既能实现对布鲁氏菌的分种,又能实现定量快速检测,对于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10期 v.34;No.293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何彦春;魏玉明;哈利;韩庆彦;李旭蓉;李珊;王东辉;赵福堂;胡永彪;韦志翔;李辉;李学虎;康磊;
为掌握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免疫后的绵羊抗体水平、消长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选择育肥羊和怀孕母羊各100只,分别用皮下注射免疫和点眼免疫法,开展了3个月的跟踪观察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对育肥羊注射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100.0%,90 d降至22.7%;点眼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85.4%,90 d日降至0;个别3月龄以下育肥羊对注射免疫和点眼免疫均会发生一定程度不良反应,甚至死亡。活疫苗(M5-90株)对怀孕母羊皮下注射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100%,90 d降至14%;点眼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95.9%,90 d降至6.4%;注射免疫和点眼免疫均能造成一定比例的母羊流产和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不宜用于3月龄以下羔羊和怀孕母羊的免疫。
2017年10期 v.34;No.293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咏中;方玉鹏;王建军;董伟;许开云;
[目的]探究湖羊经布鲁氏菌S2疫苗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消长规律。[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25亿CFU(正常剂量)、口服免疫100亿CFU(正常剂量)、口服免疫150亿CFU(1.5倍剂量)3种免疫方法,对试验湖羊进行S2疫苗接种。在免疫前后的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分离血清,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皮下免疫组在免疫后7 d出现抗体,21 d达到峰值,平均抗体效价最高为1:400,RBT和SAT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免疫后120 d,RBT、SAT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56%;血清抗体存续时间为240 d。1.5倍剂量口服组免疫后21 d,RBT、SA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83%,平均抗体效价最高为1:230.9,血清抗体存续时间为150 d。正常剂量口服免疫组在免疫后14 d产生抗体,21 d的抗体阳性率最高,RBT、SA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57%,平均抗体效价最高为1:156,血清抗体存续时间为120 d。[结论 ]布鲁氏菌S2疫苗皮下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口服免疫效果,但可能存在免疫副反应;1.5倍剂量口服优于正常剂量口服。
2017年10期 v.34;No.293 75-7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许宗丽;黄溢泓;李志源;刘针伶;周师师;覃艳然;邱洁;盘美妮;
根据Gen Bank中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 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套特异性引物,在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建立了PRV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在常规65℃水浴锅中30 min内实现对目的片段的特异性扩增,并且可通过肉眼观察颜色直接判定检测结果 ;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与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1 fg;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普通PCR方法一致。研究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适合基层PRV感染的快速检测。
2017年10期 v.34;No.293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郑辉;张青;邹敏;董雅琴;刘爽;范根成;吴发兴;李晓成;
参考猪伪狂犬病病毒(PRV)SD株g E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一段包含g E主要抗原表位编码区的618 bp片段,将其用Bam HⅠ和Xho L I双酶切后,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SDS-PAGE电泳、Western-blot检测和纯化;利用表达的PRV SD g E蛋白进行g E-ELISA鉴别检测方法研究。结果发现:gE重组蛋白得到了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2ku;表达产物存在于上清液中,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并且能被PRV抗体所识别。将纯化后的g E蛋白作为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兔抗猪Ig G为二抗,建立检测PR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确定的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36μg/m L,最佳包被时间为37℃、1 h并4℃过夜,待检血清(1:50稀释)37℃作用1 h,二抗(1:3 000)37℃作用1 h。重复性试验、交叉试验证明该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用g E-ELISA和IDEXX g E-ELISA同时对采集的92份猪血清进行平行检测,发现该方法的特异性为85.71%,敏感性为90.63%,二者符合率为89.13%。该方法为我国猪伪狂犬病的鉴别监测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技术手段。
2017年10期 v.34;No.293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廖德芳;苗海生;李华春;高林;寇美玲;李乐;
在疫苗生产中需要对培养病毒的有效抗原数量进行定量,对其一般采用TCID50测定或噬斑滴定的方法。这些传统方法的缺点是耗时、重复性差异较大。本研究采用q RT-PCR检测蓝舌病病毒含量,并用准确滴定噬斑单位的蓝舌病病毒作为对照,比较待检样品和对照的Ct值,通过线性方程计算待检样品的病毒含量。对7个独立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均高于噬斑分析方法,并且可在蓝舌病病毒培养过程中实时检测病毒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可在病毒生产过程即时检测病毒含量,在蓝舌病疫苗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10期 v.34;No.293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颖峥;林士佳;张冠楠;李树清;熊炜;郭雨雁;严亚贤;
野兔热是由土拉弗朗西斯菌引起的兔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为加强口岸对进境野生及实验用兔中野兔热的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基于土拉弗朗西斯菌保守基因序列,建立了PCR和实时PCR检测野兔热的方法。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发现经PCR检测,仅有土拉弗朗西斯菌DNA出现条带单一的特异性基因扩增,经实时PCR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DNA在10~12个循环处出现显著扩增,对照病毒样品未见扩增;PCR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DNA模板的下限量为100~10 pg,而实时PCR检测的下限量为100~10 fg。检测结果证实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适合应用于野兔热的快速检测。
2017年10期 v.34;No.293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娜;谢艳辉;陈进会;李家侨;斯泽恩;黄磊;
为给虾肝肠胞虫(EHP)的监测和控制工作提供特异、灵敏的快速检测方法,针对EHP 18S相关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并建立EHP的Taqman荧光PCR检测方法,同时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体系扩增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0℃,构建好的质粒标准品标准曲线斜率为-3.195,R2为0.991;扩增产物阈值循环数(Ct)与标准模板起始量(X)的关系曲线为-3.195×Log(X)+36.923,扩增效率为105.59。使用所构建方法检测湛江市EHP流行情况,同时对样品进行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早期死亡综合症(AHPND)病毒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的WSSV、IHHNV、TSV检测均为阴性;AHPND检出阳性率为10%,EHP为30%,其中1份样品的EHP和AHPND检测同为阳性。本研究建立的EHP荧光PCR方法具有特异、灵敏等优点。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数据可为EHP的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2017年10期 v.34;No.293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易佳琳;李健;胡培龙;李小林;陈沁;
[目的]研究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主要成分为二溴海因(DBDMH)和邻苯二甲醛(OPA))的消毒性能及杀菌机理,开发适合口岸使用的广谱高效消毒剂。[方法 ]用悬液定量杀菌实验,评估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流式细胞法,研究消毒剂的杀菌机理。[结果 ]复合消毒剂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浓度(杀灭对数值大于5)分别为:100 mg/L DBDMH+50 mg/L OPA、60 mg/L DBDMH+210 mg/L OPA、200 mg/L DBDMH+50 mg/L OPA。复合消毒剂能引起大肠杆菌外部形态变化,导致生物大分子上的羰基、亚氨基、磷酸二酯键和糖苷键不同程度断裂,使得ATP含量迅速下降,膜电位变化。[结论 ]复合消毒剂对细菌的杀灭效果较好。
2017年10期 v.34;No.293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