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德全;陈冈;杨显超;鞠厚斌;沈莉萍;卢军;徐锋;周锦萍;刘春国;王靖飞;
2017年7月,上海市金山区某奶牛场出现未知原因的奶牛死亡病例。为查明疫病发生原因,分析可能的风险因素,以便及时提出防控建议,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该起疫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奶牛场陆续有10头奶牛出现牙关紧闭、流涎、全身肌肉紧张等症状,袭击率为4.7%(10/211);6头奶牛死亡,死亡率为2.8%(6/211)。根据发病情况和"木马样"特异性症状,结合有断尾伤口以及破伤风抗毒素干预有效,确定患病奶牛为断尾引起的破伤风感染。追溯调查发现:牛场牛粪清理不及时,牛舍消毒频次低,再加上发病前及发病期间适宜的气候条件,导致牛舍环境中的破伤风梭菌大量繁殖;而奶牛断尾前未严格消毒,以及高温、断尾对奶牛产生了应激,使其抵抗力下降,导致断尾奶牛感染了破伤风梭菌。通过对发病奶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同时加强生物安全,改善环境卫生,减少奶牛应激反应,最终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8年06期 v.35;No.301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盛丽芬;张利;董平;武艳;王宇慧;白崇生;
为摸清靖边县奶牛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2017年7—8月对该县全部存栏奶牛进行了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共采集98个奶牛养殖场户的1 227份血清样品,分别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布鲁氏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奶牛布鲁氏菌病群体阳性率为13.27%,个体阳性率为3.50%,其中散养户个体阳性率较高,为7.52%,远高于我国控制区标准,需重点加强防控。为探讨上述3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对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RBPT、SAT和C-ELISA 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率大于99%,Kappa值大于0.90,表明3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此,在奶牛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过程中,将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概率,准确识别野毒感染牛,从而减少阳性牛处理过程中的误杀和漏杀现象。
2018年06期 v.35;No.301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涛;张寅生;王六合;李爱巧;杨启元;王文秀;马卫平;徐敏;杨小亮;方新元;张启耀;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犬感染风险因素,初步掌握养犬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和行为特点,从而提出合理的预防对策和控制措施,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估计流行率计算抽样数量,然后随机抽样,采用IELISA方法检测光滑型和粗糙型犬布鲁氏菌,同时结合调查问卷,获得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病流行率、感染风险因素和养犬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认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病总流行率为25.5%(95%CI:20.9%~30.1%),且犬种和牛羊种并存,公共卫生威胁严重;从不同群体看,牧区流行率最高,为41.5%(95%CI:31.0%~52.0%);外购、散养、常接触牛羊、喂生肉、不处理犬粪便等行为是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其中"常接触牛羊"(OR=1.97,95%CI:1.47~15.35)、"喂生肉"(OR=5.06,95%CI:1.69~20.74)是主要风险因素;乌鲁木齐市养犬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低,个人防护意识差。因此,应加强对犬感染牛羊种布鲁氏菌的公共卫生防控,减少犬与牛羊的直接接触,不喂生肉,定期开展犬布鲁氏菌病专项检测,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养犬人员的布鲁氏菌病认知度。
2018年06期 v.35;No.301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贾青松;李凤琴;胡磊;宋绍怡;杨键;
为掌握泸山猴群的结核杆菌感染情况,2016年12月利用泸山猴群抓捕分流机会,在捕获的103只猕猴群中,随机采集47份血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进行结核杆菌检测。结果显示,47份血液标本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泸山景区猕猴群感染结核病的风险较低,与人类互相传染的可能性小,但需继续加强监测和宣传,倡导文明旅游,共同保护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健康。
2018年06期 v.35;No.301 12-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贡嘎;王一飞;益西措姆;索朗斯珠;
为了解西藏地区藏猪戊型肝炎流行情况,在拉萨、林芝、昌都、日喀则和山南等5个市,采集305份藏猪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并用SPSS 21.0方法进行不同性别、不同区域间的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从305份藏猪血清中检测到81份抗体阳性,总抗体阳性率为26.6%(81/305);拉萨市和林芝市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32.8%(20/61),其次为昌都市、日喀则市和山南市,阳性率分别为29.5%(18/61)、26.2%(16/61)、11.5%(7/61);山南市阳性率与其他4个市相比差异显著(P<0.05),公猪和母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3%(35/150)和29.7%(46/155),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西藏地区藏猪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鉴于当地存在食用生或半生猪肉和猪肝的习俗,建议加强宣传,倡导健康饮食,同时加强高发区疫病防治,降低人类感染风险。
2018年06期 v.35;No.301 14-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玉梅;王幼明;王晓亮;马龙;尹才;张成莲;李莉娟;张学军;周海宁;李杰;沙湧波;
2018年1月17日,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养殖户罗某某报告一起疑似牛口蹄疫疫情。为了解报告病例的具体情况,确诊疫情,确定疫情可能扩散的范围,追溯可能来源,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及时提出控制措施,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该起疫情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起疫情为牛O型口蹄疫疫情,可能源于对患病或潜伏期内牛羊的私屠滥宰以及人员和车辆的流动。风险分析提示,应进一步规范牛羊定点屠宰监管,严格活畜调运监管,加强口蹄疫的免疫与监测以及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2018年06期 v.35;No.301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3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华;周迎春;何长生;沈艳;王倩;王军;王维;占松鹤;朱良强;祁克宗;
为了解国家级固定监测点猪群的伪狂犬病流行情况,2015—2017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安徽省12个固定监测点猪群进行了猪伪狂犬病个体流行率估计,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 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样品。结果显示:所调查的12个监测点猪群的个体真实流行率从2015年的33.6%(95%CI:27.8%~39.5%)降为2016年的1.1%(95%CI:0~4.0%),2017年小幅回升为6.9%(95%CI:3.0%~10.7%);12个监测点中,有8个检出猪伪狂犬病感染抗体,最高的个体表观流行率为77.0%(95%CI:62.9%~91.2%);感染猪场中,种猪群的个体阳性率高于其他猪群;2015年存栏量≥1 000头猪场的个体阳性率较高,感染风险是<1 000头猪场的2.0倍(95%CI:1.0~3.8),而2017年却相反,存栏量≥1 000头猪场的感染风险是<1 000头猪场的20%(95%CI:0.1~0.5)。结果表明:安徽省定点监测猪群的伪狂犬病感染面依然较广,但流行程度呈下降趋势;种猪群和小规模饲养猪群是当前猪伪狂犬病防控的重点。
2018年06期 v.35;No.301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霞;李照伟;王慧;崔燕;张霞;熊力;
为摸清贵州省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免疫与野毒感染情况,利用g E-ELISA方法,对从贵州省181个规模猪场采集的3 192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29个规模场存在伪狂犬病阳性样品,场点阳性率为71.27%(129/181),检出538份阳性样品,样品阳性率为16.85%(538/3 192)。其中:种猪场场点阳性率为64.29%(18/28),样品阳性率为30.81%(65/211);免疫猪场场点阳性率为51.39%(25/47),样品阳性率为9.20%(110/1 196);其他猪场场点阳性率为81.13%(86/106),样品阳性率为20.34%(363/1 785)。对从26个免疫猪场采集的1 061份样品进行g B-ELISA抗体检测,发现场点免疫抗体阳性率为100%(26/26),样品阳性率为60.79%(645/1 061)。对来自屠宰场等16个监测场点的179份扁桃体样品进行伪狂犬病病毒荧光PCR检测,检出1份阳性样品。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规模猪场存在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且隐性带毒情况较为严重;疫苗免疫虽有一定的免疫效果,但个体免疫抗体阳性率不高。调查结果提示,贵州省应加强PRV野毒检测,掌握病毒基因变异情况,科学调整免疫程序,从而为全省规模猪场的伪狂犬病净化奠定基础。
2018年06期 v.35;No.301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雪松;丁春水;徐凤云;陈海林;王光;李臻平;
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2017年安徽省在全省实施规模养殖场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试点。通过政策引领、会议推动、宣传培训、试点示范、监督检查等措施,"先打后补"政策实施有序推进,养殖场主体责任意识增强,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免疫效果初步显现。同时,鉴于工作量大、申报材料多、补贴与成本差距大等原因,部分县级兽医主管部门与养殖场积极性不高。建议简化补贴程序,适时调整补贴政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推动"先打后补"政策全面推广。
2018年06期 v.35;No.301 42-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新玲;
生猪宰前停食静养有助于提升肉品品质。本文梳理了我国现行生猪宰前实施12~24 h停食静养制度的法律法规来源,阐述了当前基层官方兽医、屠宰企业、动物福利人士及有关学者等对生猪待宰是缩短停食静养时间还是维持现行规定的广泛争议。经参考有关国际组织和欧美等国关于动物宰前停食静养的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建议修订国家标准(GB/T 17236)中"待宰猪临宰前应停食静养12~24 h,宰前3 h充分喂水"条款,改为"生猪在屠宰企业待宰圈应停食静养6 h以上"。
2018年06期 v.35;No.301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范钦磊;刘俊辉;张衍海;刘飞;王栋;刘静;郑增忍;蒋正军;
本文总结了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现状与取得成效,分析了国家拉动、地方推动、产业驱动等3大动力源对保障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推进质量和推进速度的相关影响。针对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在认识、措施落实和保障等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府推动,完善支持政策,建立长效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2018年06期 v.35;No.301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宁华杰;杨辉;颜克旭;奉佳;王洪亮;丑亚琴;漆亮;杨清;朱洪刚;
为提升动物疫病防控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长沙市通过构建疫控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动物疫苗信息化管理、冷链温度实时监控预警、免疫信息GIS动态管理、微信公众号便捷操作以及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实现了动物疫苗等防疫物资的规范化、动物防疫工作的可追溯性和痕迹化管理,提高了动物免疫的管理效率。
2018年06期 v.35;No.301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芳;赵子琪;王江涛;刘俞君;马继红;马冲;
近年来,兽医卫生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信息资源愈加丰富,但存在各自为政、重复采集、一数多源、标准规范缺失、共享利用不足等问题。为打通数据壁垒,深入挖掘信息资源价值,提升兽医卫生风险防控能力,本文提出了统筹规划国家、省级两级信息平台建设,制定标准规范,加强数据共享交换和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兽医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思路。
2018年06期 v.35;No.301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建龙;张和平;王晶钰;
针对现阶段宁夏兽药管理存在兽药流通信息不清、基层监管力量不足、兽药检测覆盖面小、兽药残留检测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经综合分析认为,当前兽药监管工作的主要矛盾是兽药日益增长的监管需求与当前监管人员力量和监管技术不协调不平衡。以问题为导向,研究了信息化监管的关键技术,创建了兽药生产、经营、使用、检测、监管等环节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监管模式,为破解基层兽药监管瓶颈提供技术支持。
2018年06期 v.35;No.301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迎春;何长生;王军;王倩;刘华;沈艳;王维;占松鹤;
为评价、管理、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2011—2017年安徽省组织开展了市县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比对结果显示:参与检测能力比对的兽医实验室数量从39个增至74个,占全省兽医实验室的79.57%;兽医实验室检测准确率从65.81%提高至82.43%,样品检测准确率从87.46%提高至93.92%;近7年来,血清学样品检测、实验室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3.23%、83.56%;病原学样品检测准确率、实验室检测准确率分别为84.61%、60.61%。结果表明,开展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是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但病原学检测能力仍是薄弱环节,亟待提升。
2018年06期 v.35;No.301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孟德坤;赵莉;郭新娟;
为了解活禽市场防疫管理现状,通过对平度市现有4处活禽经营市场防疫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肯定了其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告知、健全标准制度、建立活禽经营监管机制等方面的积极成效,也指出其存在市场开办主体履职不到位,场址设计规划不合理,市场管理职责有待加强,从业人员安全防护意识低等难题。建议采取实行活禽经营定点规划,规范活禽市场设置标准,逐步推行"活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冰鲜上市"等措施,进一步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的防疫管理工作。
2018年06期 v.35;No.301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宏鹏;姜雯;刘德萍;黄保续;
为给我国新型兽医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对美国国家兽医认证计划(NVAP)及其主要制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美国认证兽医是经美国动植物卫生监督局(APHIS)法定程序认证,代表联邦兽医(官)和州动物卫生官(SAHO)实施流通动物检疫监管,协助政府兽医(官)控制动物疫病的执业兽医,具有官方兽医属性。目前,全美80%的兽医为认证兽医,总量高达6.8万名,有效弥补了政府兽医(官)力量的不足。《美国联邦法规》第161.1条规定,NVAP的管理主要涉及认证兽医的分类、职责、培训教育、认证、复审、纪律处分等制度。
2018年06期 v.35;No.30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王伊琴;马贵平;耿庆华;史喜菊;张利峰;常鸿;陈少博;杨帆;
动物疫病诊断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92%的陆生动物疫病有相应诊断标准,但仍存在覆盖率有待提高、部分标准内容有交叉或重复、标准老龄化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对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完善动物检疫标准体系建设,由多家实验室实施标准多方验证,加强具有前沿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标准研制等建议,以期为标准制定工作提供参考。
2018年06期 v.35;No.301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肖鹏;许晓升;蔡雪妍;任娇;林春贵;
本文从法律法规、监管机构、监管机制三方面介绍了韩国活鱼技术性贸易监管体系,进一步对韩国活鱼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特点进行分析,如卫生要求不断增加、技术标准向全产业链控制延伸,以及技术标准存在差异性和歧视性等,最后提出了建立健全技术性贸易预警体系、完善出口活鱼质量监控机制、加强中韩沟通,以及加强活鱼出口企业品牌建设等对策建议。
2018年06期 v.35;No.301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新友;张颖;李天芝;
鸭圆环病毒病是由鸭圆环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本文综述了鸭圆环病毒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核酸探针技术、普通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多重PCR、荧光定量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汇总分析,以期为该病的诊断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2018年06期 v.35;No.301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蔺凌云;潘晓艺;袁雪梅;姚嘉赟;徐洋;尹文林;沈锦玉;
本文概述了淡水鱼虾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包括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烂鳃、链球菌病、迟缓爱德华氏菌病、鮰类肠败血症、诺卡氏菌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和螺原体病等,并对近年来国内外主要淡水养殖细菌性病害检测方法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包括基于病原菌生理生化特征的检测方法、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检测方法(如常规定性PCR检测方法、实时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16S r RNA检测技术、核酸探针杂交法和基因芯片技术等),以及基于免疫学相关技术的检测方法(如免疫酶技术、免疫荧光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抗体芯片技术等),提示在防控方面应该注重监测预警、免疫、药物、生态和综合防控等技术。本文为淡水养殖细菌性病害的诊断、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及推动相应检测产品的商品化提供了参考。
2018年06期 v.35;No.301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董李学;袁万哲;左玉柱;王建昌;王金凤;
为了解河北省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情况及毒株遗传变异趋势,应用RTPCR方法,对河北省10个地区的18个发病猪场进行调查,分别扩增出23株缺失部分NSP2基因和完整ORF5基因的毒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3株PRRSV NSP2基因均缺失了不连续的30个氨基酸,从而证实河北省存在美洲型PRRSV变异株的流行。23株PRRSV ORF5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外已发表的基因序列绘制的遗传进化树表明:20个毒株与JXA1形成一个基因亚群;而另3个毒株与NADC30毒株形成一个基因亚群,并且变异最大,是以后的主要临床研究对象。推导编码氨基酸的比较结果表明,河北省流行的PRRSV毒株ORF5基因编码蛋白已发生较大变异,需在今后临床诊断与疫苗防控中引起重视。
2018年06期 v.35;No.301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玉章;许运斌;王宏华;孙明军;蒋贻海;
为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猪流行性腹泻口服疫苗,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核心保护性抗原基因(COE)插入到穿梭表达载体,并电转化至乳酸杆菌基因工程菌株内,进行诱导培养,通过Western blot能够检测到大小约27 KD的蛋白表达。该重组乳酸杆菌的构建为动物体内免疫试验的开展和新型黏膜免疫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018年06期 v.35;No.301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丽红;王妍;张传美;韩先杰;杨海燕;单虎;
2018年3月,山东省青岛市某规模化猪场暴发疫情,每天死亡100余头仔猪。70~80日龄仔猪临床表现为发热、喘气、关节肿大,30~40日龄发病仔猪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为确诊引起此次疫情的病原,分析病例发病情况,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终判定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混合感染,且疑似存在猪链球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混合感染。鉴于猪群存在多种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定期监测猪群疫病的抗体水平,及时调整免疫程序,防止疫病暴发。
2018年06期 v.35;No.301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钱晓宇;王占飞;绳秀珍;唐小千;邢婧;战文斌;
黏膜免疫是鱼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 Ig R)能够介导黏膜抗体的转运和分泌,而细胞因子IL-1β、IFN-γ和TNF-α对p Ig R表达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 PCR)测定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组织中TNF-α、IL-1β和IFN-γ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显示:浸泡和腹腔注射两种免疫方式皆可诱导3种基因发生显著上调表达;3种基因的上调表达在96 h内先上升,后降低到对照组水平,其中IL-1β和IFN-γ的上调幅度高于TNF-α,免疫后在牙鲆组织内的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0~60倍和6~30倍,而TNF-α仅比对照组高2~4倍;不同免疫方式诱导的牙鲆各组织中3种基因的应答表达存在差异,浸泡免疫对黏膜免疫组织皮肤和鳃中的基因表达影响较大,显著上调达到峰值的时间短且峰值高,而注射免疫对系统免疫组织脾、头肾以及肝脏中的基因表达影响较大,其中在脾和头肾中注射免疫引起的IL-1β和IFN-γ的变化分别比对照组高50~60倍和30倍,浸泡组比对照组分别高15倍和10倍;前肠、中肠和后肠中,两种免疫方式诱导的3种细胞因子的上调表达量相近或浸泡组稍低。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细胞因子IL-1β、IFN-γ和TNF-α对p Ig R的表达调节提供了资料。
2018年06期 v.35;No.301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