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勤勤;刘朔;蒋文明;侯广宇;李金平;庄青叶;王素春;费荣梅;陈继明;
为调查我国家禽H7N9和H9N2亚型流感流行状况,2018年3—5月,在我国11个省份67个场点,随机采集4 792份咽喉/泄殖腔拭子样品,通过RT-PCR进行流感病毒检测。结果显示:所检测的4 792份样品中,H7N9亚型阳性率为0,H9N2亚型阳性率为25.21%;场点阳性率为80.60%,其中活禽市场场点阳性率(96.30%)显著高于其他场所(15.38%)。与历年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相比,2018上半年H9N2亚型病毒阳性率显著高于往年同期检测值(P<0.05),达到近年来最高点。病毒核酸序列分析显示,检出的H9N2亚型病毒属于2007年以来我国H9亚型主要流行分支,即h9.4.2.5分支。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实施的H7N9疫苗免疫政策有效遏制了H7N9亚型流感的蔓延,而H9N2亚型流感病毒在我国持续流行多年,感染范围广,感染率有增高趋势,需要采取新的防控策略。
2018年11期 v.35;No.30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杜建;兰邹然;翟新验;辛盛鹏;
2017年,全球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1 860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涉及易感禽约2 000万只,导致280多万只禽发病,210多万只死亡,1 200多万只被销毁。从空间分布看,欧洲疫情国家数量最多,共有29个国家报告疫情,其次是亚洲,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疫情;从时间分布看,1—3月份报告疫情数最多,占77.6%(1 444/1 860),其他月份报告疫情数较少,每月不足70起;从流行毒株亚型看,涉及H5N1、H5N2、H5N5、H5N6、H5N8、H7N3和H7N9等多个亚型,其中H5N8亚型引发的疫情数最多,占83.0%(1 544/1 860);从群间分布看,感染禽类涉及鸡、鸭、鹅、火鸡和鹌鹑等5种家养禽类以及38种野生禽类,疫点涉及规模场、散养场、公园、村庄、森林、动物园、屠宰场、市场等多个场点。总的来说,与前几年相比,2017年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更为严重:疫情分布较广,且欧洲最严重;感染禽类众多,涉及多种家禽和野禽;流行毒株复杂,疫情流行面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分析表明,全球禽流感流行形势更加严峻复杂,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防控。
2018年11期 v.35;No.30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白艳艳;王利云;薛琳珏;薛久洲;韩斌;刘健鹏;陈裕华;胡明明;
为了解H7亚型流感在规模鸡场的血清学流行率、分布情况和风险因素,2017年4—5月,以陕西省榆林市某县存栏大于500羽的267个规模鸡场为研究对象,采取两阶段抽样方法,对该县144个规模场开展了血清学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县规模鸡场H7亚型流感表观流行率(HPA)为13.89%(95%CI:8.69%~20.63%);阳性区域相对集中,20个血清学阳性场中,有11个分布在2个镇。单因素分析显示:"本场人员到过其他禽场""有外来车辆进入本场"2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上述2个风险因素,建立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的拟合度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95%CI:0.585~0.843)。结果提示,规模鸡场要严格控制场间的人员流动,外来车辆进入本场时要做好消毒。
2018年11期 v.35;No.30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萧翠珍;殷颖珊;黄文明;郑醒超;
2018年3月9日晚,一辆原本装有1 600只活鸡的运输车内,有750只鸡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46.88%。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鸡的死亡与低温降雨天气密切相关,最终诊断引起鸡群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冷应激综合症。结合此次事例的损失估算,提出了低温天气长途运输鸡只时,要提前做好防寒措施,若气温低于4℃,要暂停活禽长途运输等建议。本调查为低温天气下降低活鸡长途运输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提供了借鉴。
2018年11期 v.35;No.306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明非;谭立文;李巍;苍真伟;李帅;陈林;许志国;王承功;
为掌握大连市种公猪伪狂犬病(PR)免疫和野毒感染情况,以及种公猪带毒对猪场PR净化的影响,采用ELISA试验、荧光PCR试验,对24个种猪场的108头种公猪,对应检测伪狂犬病毒(PRV)gE抗体、gB抗体和精液中的PRV核酸,同时检测同场经产母猪的PRV gE抗体、gB抗体。根据种公猪检测结果,划分不同PR净化等级种公猪场,并分析不同等级种公猪场经产母猪的PRV gE抗体。结果显示:种公猪PRV gB抗体阳性率为71.3%,gE抗体阳性率为37.0%;精液PRV核酸阳性率为2.8%。精液PRV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的一级种公猪场,占比为25%;一级种公猪场的经产母猪PRV gE抗体全部为阴性,二、三、四级种公猪场的种公猪与经产母猪同步呈现从低到高的PRV野毒感染水平。结果表明:种公猪在PR净化中起关键性作用;对于PR净化,对种公猪不但要进行PRV gE抗体检测,还要进行精液病原检测。
2018年11期 v.35;No.306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庆红;
猪瘟和蓝耳病是影响我国养猪业的重大疫病,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极为重要。为了解规模猪场的猪瘟和蓝耳病的免疫合格情况,2017年4—8月,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结合便利抽样方法,采集莱州市6个规模猪场的629份血清样品,通过ELISA方法进行猪瘟和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6个猪场的猪瘟和蓝耳病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2.19%和92.85%,均高于国家规定的70%的基本要求,但有1家猪场的猪瘟抗体合格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保育猪群的猪瘟和蓝耳病抗体合格率整体偏低。检测结果表明:莱州市猪场猪瘟和蓝耳病的免疫效果较好,猪群基本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但对于抗体合格率偏低的猪场以及保育猪群应注意加强猪瘟和猪蓝耳病的免疫和抗体监测。
2018年11期 v.35;No.306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高晓龙;李月;李慧芳;冯小宇;张弼;张启龙;郑雪莹;邓柏林;梅力;
为了解北京市部分地区城镇居民对狂犬病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随机选取海淀区、怀柔区、延庆区9个居民区的160名当地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112份;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3.92%(94/112)的居民对狂犬病知识认知程度一般,15.18%(17/112)的居民部分了解,而仅0.89%(1/112)的居民非常了解。其中,居民对狂犬病易感动物、传播途径和被犬咬伤后正确处理方法等问题回答正确率低于40%。单因素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对北京地区城镇居民狂犬病认知水平有较大影响(P<0.05),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回答正确率不断提高。另外,当地居民希望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80.36%)、电视(78.57%)、社区宣传(72.32%)等方式获取狂犬病知识。以上结果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对狂犬病认知程度一般,对狂犬病易感动物、传播途径和被犬咬伤后正确处理等方面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应选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结合电视、社区宣传等方式,开展狂犬病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宣传,以此提升北京市城镇居民的狂犬病认知水平。
2018年11期 v.35;No.306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蔡振鸿;
为初步了解福建省野生水鸟的禽流感病毒携带情况及其潜在危害,对厦门市滨海水鸟进行禽流感病毒检测,从新鲜粪便中分离到1株H2N6亚型禽流感病毒,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进化分析及致病性分析。序列分析显示:该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序列为PQIEPKGL↓,不存在多个连续碱性氨基酸,HA受体结合位点左侧缘第236位氨基酸为Q,未发生L突变,仍为嗜禽源性分子生物特征;NA颈部无Aa缺失,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氨基酸序列特征;与毒力相关的内部基因M1存在N30D、T215A突变,NS1存在P42S突变,PB2存在Q591H突变,与当前在家禽中流行的H9N2、H6N6等亚型毒株突变趋势相似;与耐药性相关的M2特定位点均未发生耐药性突变。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野鸟H2N6分离株的HA和NA基因属于欧亚谱系,6个内部基因与本地健康家禽分离株H9N2、H6N6、H11N3、H3N3亲缘关系较远(70%~93%),位于不同亚分支。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虽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但与致病性相关的突变位点存在部分基因突变,具有潜在的毒力增强趋势,需持续监测。
2018年11期 v.35;No.306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正军;邱冬;董永毅;吴瑛;李瑛;王相子;徐小艳;开妍;蒋彩霞;
为探究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对鹅的免疫特性,将100只27日龄四季鹅,随机分成3组:一免组40只,接种剂量0.5 mL/只;二免组40只,二次接种剂量分别为0.5 mL/只、1.5 mL/只;对照组20只,不免疫。结果显示:一免后21 d H5(Re-8株)免疫抗体平均滴度为5.85 log2,抗体合格率为85%,28 d为7 log2,抗体合格率为100%,但60 d后平均滴度降为5.95 log2;二免后7 d为7.15 log2,39 d为7.95 log2,抗体合格率均保持100%。一免后21 d H7N9免疫抗体平均滴度为5.2 log2,抗体合格率为85%,28 d为6.6 log2,抗体合格率达到100%,60 d后降为3.15 log2;二免后7 d为6.8 log2,39 d为7.05 log2,抗体合格率均保持在100%。结果表明:该疫苗能够有效刺激鹅产生免疫保护抗体,适用于鹅的禽流感免疫;为增强免疫保护效果,建议进行二次免疫。
2018年11期 v.35;No.306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晓慧;田似报;王琳;崔治中;常爽;赵鹏;李阳;
鹦鹉喙羽病(PBFD)是鹦鹉目前最常见的疾病,对鹦鹉养殖业危害极其严重。根据鹦鹉喙羽病毒(PBFDV)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CP基因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830 bp的核苷酸DNA,并用DIG标记DNA,制备用于检测PBFDV的特异性核酸探针。用该核酸探针对疑似感染PBFDV的鹦鹉病料进行斑点杂交检测,并对鉴定为阳性的PBFDV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利用PCR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PBFDV,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具有可重复性。鉴定为阳性的2株PBFDV全基因组序列之间同源性为100%,与已报道序列的同源性为81.5%~98.9%。本研究为我国开展PBF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
2018年11期 v.35;No.306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涵;解长占;李太元;哈卓;李卓昕;李成辉;李金凤;赵冠宇;郭影成;鲁会军;金宁一;
从东北地区采集的150份猪肺脏样品中,检测出3株猪细小病毒毒株。根据PPV7标准株NCBI登录号KU563733设计3对引物,对3个病毒株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依次进行拼接,获得3个病毒株的NS1和CP基因序列,然后进行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3个毒株的NS1基因序列与经典PPV7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4.4%~95.2%、94.1%~95.1%和93.5%~94.3%;CP基因序列与经典PPV7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9.6%~91.8%、89.8%~92.0%和89.6%~91.7%。通过进化树比对分析,确认3株PPV毒株为PPV7亚型。通过对其他病毒进行检测,发现PPV7与PCV2、PPV2的混合感染率较高。该分析结果为我国东北地区猪病防控提供了依据。
2018年11期 v.35;No.306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高许雷;孙国强;李永锋;
为建立一种准确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的方法,通过对PRRSV基因连续缺失片段dNsp2(87)进行诱导表达,重组pUC57-dNsp2蛋白,经镍柱纯化后,作为抗原包被微量反应板,建立了检测PRR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反应条件优化,确定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为40μg/mL,最适封闭液为5%脱脂奶粉,检测血清稀释度为1:40,酶标二抗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5 000,最佳显色时间为1 h,确定阴阳性临界值为0.35(OD450)。该方法均不与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PCV)、猪乙型脑炎病毒(JEV)、猪伪狂犬病毒(PRV)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IDEXX PRRSV Kit进行重复性、敏感性、符合性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敏感性、符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PRRSV抗体的检测。
2018年11期 v.35;No.306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洋;胡辉灿;姚清;赵墩;余兴龙;
2017年9月,湖南省郴州市某猪场的怀孕母猪突然发生流产、死亡。为确诊病因,对该猪场病死猪脏器进行了细菌分离和PCR检测,结合临床症状最终确诊病原为猪丹毒丝菌。为了解整个猪场猪群的感染情况,随机抽取流产母猪和同栏舍健康母猪进行猪丹毒丝菌IgG抗体ELISA检测,发现流产母猪阳性率为90%,远高于同栏舍健康母猪(10%)。本次疫情共导致该猪场104头母猪死亡和94头母猪流产。本案例表明,猪丹毒不仅可以引起母猪死亡,也可引起母猪流产,应引起养殖场高度重视,建议把猪丹毒列入免疫计划。
2018年11期 v.35;No.306 79-8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秀梅;盖文燕;曲志娜;赵思俊;李月华;王玉东;王君玮;王娟;
为了解市售猪肉中沙门氏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以及PFGE分子分型情况,用PCR方法对分离的22株沙门氏菌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运用XbaⅠ酶进行酶切后完成PFGE分析,再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菌株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严重,耐药率为72.73%,其次是对氟苯尼考,耐药率为68.18%;在10种耐药基因检测中,共检出9种;除喹诺酮类药物外,分离菌株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95%,其中88%的分离菌株携带酰胺醇类耐药基因(catI)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blapsE-1/blaCMY-1/blaoxA-1)。在14种毒力基因检测中,共检出13种;所有分离菌株均携带mgt C和bcfA毒力基因,其次是mogA、araB、stn、fimA毒力基因,携带率均为95.45%;22株沙门氏菌共分为10个群,包括8个带型,菌株相似度为60%~100%。结果表明:市售猪肉中的沙门氏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须采取措施防止沙门氏菌污染猪肉产品。
2018年11期 v.35;No.306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赵翔;刘东;潘金金;袁飞;
为研究从山东省某肉鸭屠宰场分离到的一株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和对小鼠的致病性,从而了解其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使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该分离株的药敏性;设计22对耐药基因和I类整合子保守区的引物,对其耐药基因和I类整合子进行检测和分析;利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该分离株菌液,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该伤寒沙门氏菌分离株对9大类20种抗菌药中的16种都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PCR扩增测序结果与抗生素敏感性表型一致;该菌可引起试验小鼠剧烈腹泻,直至死亡。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耐药严重,且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存在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2018年11期 v.35;No.306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绍辉;宫枫举;邵钰;张如民;邵卫星;孙学强;
本研究以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18)中的试管凝集试验方法为确诊金标准,对353份临床牛、羊和猪血清样品进行确诊,然后分别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和抗体检测试纸条,对该353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比较两种诊断制品在布鲁氏菌病初筛中的差异。经统计分析发现,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敏感性为100%(23/23),特异性为97.88%(323/330),与确诊结果间的Kappa值为0.86;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试纸条敏感性为100%(23/23),特异性为99.39%(328/330),与确诊结果间的Kappa值为0.95,两种方法的重复性试验结果均一致。试验结果证明,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试纸条和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都能满足布鲁氏菌病初筛的需求;由于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试纸条的储存、运输和操作的便捷性,在部分地区或特殊环境下可替代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用于布鲁氏菌病初筛。
2018年11期 v.35;No.306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