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 2018年河南省屠宰猪群常见病原携带情况调查

    赵胜杰;赵攀登;靳冬;王帅彪;刘光辉;赵美雪;郭洛生;班付国;

    为了解河南省猪群中常见猪病病原隐性感染情况,2018年以屠宰场猪群为研究对象,每个季度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开展常见猪病病原携带情况调查。采集猪扁桃体、淋巴结组织样品,对同一头猪的不同组织进行混样处理,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口蹄疫病毒(FMD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以及副猪嗜血杆菌(HPS)和弓形虫(TP)的病原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本调查在全省5个区域,共检测样品972份,除未检出CSFV和FMDV外,其他9种病原均有检出,检出率在0.21%~64.81%之间;PPV、PCV2、PCV3、HPS等4种病原一年四季均有检出,且地域分布较广,检出率较高,需重点加强防控;PRRSV、PRV、TEGV、PEDV、TP等5种病原呈现一定季节性和区域性分布特征,需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区域,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2019年04期 v.36;No.31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18年河南省郑州市定点监测猪群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

    贾松涛;刘炜;张军;周婷婷;

    为了解河南省郑州市2018年规模猪场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利用gE抗体ELSIA方法,对免疫过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的36个不同养殖规模的定点监测猪场,进行gE抗体检测。2018年1—12月,共检测血清样品1 057份,检出阳性场27个,场群阳性率为75.0%(27/36);检出阳性样品309份,样品阳性率为29.2%(309/1 057)。结果表明,郑州市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面较广,流行率较高,存在较高的疫情暴发风险。存栏500头以下规模猪场的gE抗体阳性率(69.8%)是存栏3 000头以上的规模场(19.1%)的3.65倍,表明养殖规模越小,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风险越大。利用荧光PCR方法对gE抗体阳性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32份,阳性检出率为35.6%(32/90),表明感染猪群的持续带毒、排毒现象较为严重。建议规模化养猪场加强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和gE抗体检测,及时淘汰阳性猪,同时结合隔离、消毒等综合防控技术,逐步实现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

    2019年04期 v.36;No.31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市定点监测猪群伪狂犬病病原学调查与病毒分离鉴定

    鞠厚斌;杨德全;葛菲菲;刘健;李鑫;杨显超;齐新永;邓波;王建;周锦萍;

    为了解上海市定点监测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对2014—2015年来自兽医疾病诊断中心、种猪场、屠宰场和规模场的1 863份样品进行PRV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48份PRV核酸阳性,总阳性率为2.6%(48/1 863),其中2014年为4.3%(39/898),2015年为0.9%(9/965),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表明上海市通过加强PR免疫,淘汰散养和中小型养殖场,加强种猪场PR净化等措施,使本市猪群的PRV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对部分阳性样品用BHK-21细胞进行PRV分离鉴定,共获得12株病毒,并对其中1株毒株进行了病毒毒价测定,获得了稳定的毒价,这为下一步的动物试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9年04期 v.36;No.311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现场调查与诊治

    刘爱军;赵灵燕;李军星;周彩琴;张红丽;倪柏峰;黄晓兵;徐辉;

    2017年9—11月,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病死数量明显上升,12月底调查人员对这一地区内的5家猪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经现场调查、座谈、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发现:该地区保育阶段猪群病死数量异常升高的主要病因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2型,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造成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2型的混合感染和细菌继发感染是主要因素;免疫程序不合理导致野毒感染,使保育猪死淘率增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对林可霉素和替米考星等耐药。结果表明,各猪场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上述疫病的免疫,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和卫生消毒管理以及饲养管理工作,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保育猪死淘率。

    2019年04期 v.36;No.311 14-1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2015—2017年贵州省奶牛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李照伟;刘霞;徐春志;汤德元;

    为了解贵州省奶牛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2015—2017年在全省9个市(州)随机采集148个场次的25 910份未免疫布鲁氏菌疫苗的奶牛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布鲁氏菌检测。结果显示,3年共检出布鲁氏菌阳性样品36份,平均阳性率为0.14%(36/25 910);个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群体阳性数量呈增多趋势,表明布鲁氏菌病流行虽得到一定控制,但有流行扩散风险;布鲁氏菌病阳性奶牛全部来自规模场,因而需对其加强布鲁氏菌病监测和引种检疫,同时也不可忽视对散养户奶牛的布鲁氏菌病防控。

    2019年04期 v.36;No.31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湖北省武汉市某门诊猫传染性腹膜炎病例统计分析

    唐小娟;王姗;尹伊娅;胡长敏;丁明星;陈建国;韩丽;

    为了解湖北省武汉市猫传染性腹膜炎的流行情况,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的门诊临床病例为研究对象,运用猫传染性腹膜炎抗原快速诊断试纸条和RT-PCR检测技术,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的1 036例临床病例进行猫传染性腹膜炎检测,并对病例的发病情况和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共检出猫传染性腹膜炎阳性病例61例,检出率为5.9%。从时间分布看,2018年1月的检出率最高,占13.4%,其余月份的检出率为6.0%~8.0%。从群间分布看,英国短毛猫、田园猫、美国短毛猫的患病比例较高,占总阳性病例的76.7%;雄性猫(70.0%)患病比例高于雌性猫(30.0%),1岁以下幼猫的阳性占比为72.1%。本研究对于了解猫传染性腹膜炎流行发病特点以及该病的临床防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9年04期 v.36;No.311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10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兽医管理

  • 河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暨畜牧兽医执法标准化建设实践

    刘凡;李艳芳;陈少渠;王玉顺;董俊伟;石海军;

    近年来,河南省努力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暨畜牧兽医执法标准化建设,在工作机制、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工作实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工作开展不均衡、执法难度大等难题。本文从标准研究、财政支持、队伍管理、执法办案等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提升基层执法能力提供参考。

    2019年04期 v.36;No.311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有关产地检疫问题分析

    汪文鑫;李瑞红;陈向武;李卫华;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加强动物检疫活动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在产地检疫实施主体、申报主体、检疫范围、对象及规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明确申报主体,出台官方兽医管理办法,加强"指定兽医专业人员"管理;明确检疫范围及对象、完善检疫规程,提升检疫技术水平;优化产地检疫模式,取消县境内产地检疫。

    2019年04期 v.36;No.311 30-3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引入机考方式分析

    任禾;冯学俊;于自强;刘兴国;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至今已举办9年,约11万人通过考试取得了执业兽医资格,为提升国家兽医服务水平,保障"四个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自2009年以来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纸笔考试在考试设计上成效显著,但受到纸笔考试方式的制约,保密压力大、考务成本高、考生作答不便、作弊风险大、考查形式单一等问题也影响着考试工作的发展。2018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在辽宁、河南、上海、重庆开展计算机考试试点,取得了初步成功。计算机考试具有实施高效、成本低、保密和作弊风险小、作答便利、考查手段丰富等优势。通过考试方式的转变,为更加全面评价兽医人员的执业水平提供新的探索方式。

    2019年04期 v.36;No.311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桐乡市养殖环节动物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探索

    徐雅萍;邱寒峰;俞乾挺;乔中明;施汉忠;陆红新;俞元明;

    为降低动物医疗废弃物带来的潜在风险,浙江省桐乡市开展了养殖环节强制免疫及疫病监测相关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工作。通过构建制度、人员、经费、监管四大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了"分类收集、定点暂存、统一回收、集中处理"的回收处置体系。养殖场(户)、各镇(街道)动物防疫服务站负责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运送,各镇(街道)负责建设并管理维护动物医疗废弃物暂存点,医疗废弃物处置公司负责统一回收和集中处理。目前,该体系平均每周回收处理废弃物50 kg左右,回收处置率在90%以上,支付给医疗废弃物处置公司的年处置费用仅6万元左右,但仍需要在制度建设、经费保障、监督考核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期为该体系的推广运用奠定基础。

    2019年04期 v.36;No.311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8年浙江省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检疫检验员项目比赛反映出的问题

    易卫;方万林;

    2018年浙江省组织了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检疫检验员项目比赛。比赛包括县初选赛、市复选赛和省决赛,均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该项目比赛反映出参赛选手技能操作不熟练、报告结果描述不清、操作超时等问题,由此提出加强检疫理论教育、重视检疫技术现场培训指导等建议,以期为今后相关竞赛活动开展和动物检疫管理提供借鉴。

    2019年04期 v.36;No.31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专论综述

  • 牛结节性皮肤病预警信息与风险管理

    孙映雪;Tsviatko Alexandrov;宋建德;郑雪光;魏荣;陈继明;

    近年来牛结节性皮肤病(LSD)已扩散至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有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内传入中国,从而对中国牛群带来严重威胁。本文阐述了LSD在全球扩散情况、预警信息、流行特征、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分析了保加利亚LSD防控经验,包括:政府和科学界高度重视,基于传播风险调整防控措施,抓好感染牛群的快速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大规模开展疫苗免疫,限制活牛运输等。

    2019年04期 v.36;No.311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牛结核病疫苗研究进展

    张喜悦;

    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医用结核病疫苗共计15种,其中临床I期6种、Ⅱ期6种、Ⅱb期2种、Ⅲ期1种。医用疫苗的进步为牛结核病疫苗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起,英国、新西兰、西班牙等国陆续开展了野生动物的牛结核病免疫田间试验。现在全球虽然仍禁止使用疫苗免疫牛,但很多学者仍然进行了大量的牛结核病疫苗研究。英国动植物健康署(APHA)通过试验证实,卡介苗(BCG)-病毒载体疫苗联合免疫可强化BCG免疫效果。欧盟开展了结核病阶梯项目(TBSTEP),研究根除牛结核病的策略,其中包括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发。此外,为扩大试验范围,欧盟食品安全局还要求开展牛结核病疫苗田间试验。

    2019年04期 v.36;No.311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土拉杆菌病特征及其国内外流行状况

    周晓翠;孙翔翔;张喜悦;

    本文简要综述了土拉杆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特征以及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介绍了该病在国内外的流行状况。土拉杆菌病在国外主要流行于北美和北欧地区。我国的土拉杆菌病自然疫源地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区,近年来人间报道病例极少,动物土拉杆菌病仅有零星散发。我国应对啮齿类经济动物和水貂等进行病原学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土拉杆菌有较强抵抗力的动物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时提出土拉杆菌病向人间传播的预警。

    2019年04期 v.36;No.311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技术支撑

  • 鉴别H7N9流感病毒强毒和弱毒实时荧光RT-PCR方法的建立

    蒋文明;李阳;李金平;袁丽萍;侯广宇;程善菊;刘华雷;

    为建立可以区分H7N9流感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的方法,通过比对Gen Bank和GISAID中H7N9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以及本实验室保存的病毒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探针,建立了区分H7N9流感病毒强弱毒株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同时对该方法的反应体系和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并开展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以及临床应用试验。特异性试验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其他常见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和其他禽病病毒检测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对H7N9流感强毒和弱毒HA基因的检测下限分别为0.004 fg和0.1 fg RNA模板,高于两种商品化试剂盒的灵敏度。利用该方法对40株经实验室分离鉴定的H7N9流感病毒进行对比验证,发现检出率和符合率均为100%。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准确的优点,可用于H7N9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同时还可区分强弱毒株,对H7N9流感病毒,尤其是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04期 v.36;No.311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禽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楷宬;王素春;朱琳;仲焕香;黄保续;

    为满足禽流感病毒高通量快速检测的需要,建立了一种能够检测各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估,使用该方法与农业行业标准NY/T772—2013中的禽流感病毒RT-PCR方法同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耗时短、特异性好,检测下限达10-4 ng/μL,与传统的RT-PCR方法阳性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实现对禽流感病毒的安全、特异、快速、灵敏、简单、高通量检测,从而弥补了现有传统检测技术的不足。

    2019年04期 v.36;No.311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张春玮;张元瑞;庞恒;王亭亭;李克鑫;许冠龙;李克钦;韩明远;彭军;刘建柱;

    2018年7月20日,山东省泰安市某猪场新购仔猪发生以腹泻、消瘦、贫血、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6.80%(67/250)和19.20%(48/250),病死率达71.64%(48/67)。剖检发现,病猪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外膜、胸膜、肠系膜、脑膜以及肝、脾表面有多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脾肿大。取病猪肝脏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和PCR检测,发现分离株与副猪嗜血杆菌NCTC4557株同源性为99.00%;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头孢噻呋、恩诺沙星、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随采用饲料内拌入5.00%的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对病猪肌内注射头孢噻呋钠进行治疗,同时对猪舍内外进行喷洒消毒,疫情因此得到有效控制。由此提示,猪场应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合理实施疫苗免疫等措施预防该病发生;一旦确诊疫情,要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高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2019年04期 v.36;No.311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猪源沙门氏菌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方忠意;李金磊;董鹏;狄元冉;袁聪;李红婵;高延玲;邱天宝;李梦圆;吴志明;

    为了解河南省猪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分型和耐药性,从郑州、开封、焦作等5市生猪屠宰场抽取猪盲肠内容物样品840份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采用PCR、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血清凝集反应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从840份样品中共分离沙门氏菌45株,分离率为5.36%(45/840);分离的沙门氏菌共分为6个血清型,其中德尔卑(Derby)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分离的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磺胺异恶唑、大观霉素、氨苄西林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分别为82.22%、75.56%、73.33%、73.33%。结果表明:河南省存在一定的猪源沙门氏菌污染,尤其是德尔卑沙门氏菌,需要重点加强控制;沙门氏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进一步规范养殖环节抗菌药物的使用。

    2019年04期 v.36;No.311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一例山羊伪狂犬病的病原分离鉴定

    郑勤琴;吴发兴;刘爽;段纲;李晓成;

    2017年4月,山东省某羊场饲养的山羊发生疑似伪狂犬病疫情。为确诊引发疫情的病原,采集死亡山羊组织样品,匀浆处理后接种家兔,并进行病原分离、PCR鉴定、效价测定、电镜观察及主要毒力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家兔接种病料上清液后出现奇痒、麻痹,最后死亡;Marc145细胞接种病例样品后,产生变亮、变大、破裂,呈"包涵体"样等PRV特征性细胞病变,细胞分离物伪狂犬病病毒(PRV)g E 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病毒效价可达10-7.50 TCID50/0.1 m L,电镜观察可见病毒粒子呈圆形,有囊膜,直径约150 nm,将其命名为SDPD-17株。测序发现该毒株g E糖蛋白48、497位各插入了1个天冬氨酸,有1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点突变;g C蛋白氨基酸序列64~70位出现了7个氨基酸(AASTPAA)插入;TK基因无碱基插入或缺失。分离鉴定结果证实,该病例由PRV野毒感染所致。

    2019年04期 v.36;No.311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昆明市动物园大肠杆菌分离株毒力基因分布特征

    谭珊;宋欣媛;张明通;吴培福;

    为研究云南省昆明市动物园动物体内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从圆通山动物园37个动物种群粪便中分离出37株E.coli,采用生化鉴定方法鉴定大肠杆菌,PCR方法检测19种毒力基因。鉴定结果表明:37株E.coli中,ompA、iroN、fimC、aatA、vat 5种毒力基因携带率分别为100%、95.49%、83.78%、70.27%、51.35%,ibeA、neuC、iutA、traT、stx 5种毒力基因携带率为0,其他9种毒力基因携带率均低于40.00%;分离菌株普遍携带8种以下毒力基因,同时携带10种以上毒力基因的概率为8.10%;分离株强毒力岛基因携带率较高,分布较为普遍。结果表明,昆明市圆通山动物园内流行的大肠杆菌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不同种类动物体内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率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动物的饲养环境以及动物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有关。因此,对于动物园内具有较高大肠杆菌致病风险的动物,要采取相应防治措施,防止大肠杆菌病发生与流行。

    2019年04期 v.36;No.311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