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 禽源冠状病毒监测简报

    王楷宬;李阳;庄青叶;姜利建;张富友;姜楠;刘华雷;

    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在分类地位上属于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正冠状病毒亚科(Orthocoronavirinae),包括α、β、γ和δ等4个属,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其中,α冠状病毒属主要感染人和猪、犬、猫、蝙蝠等,β冠状病毒属主要感染人和牛、马、猪、鼠、蝙蝠等哺乳动物,γ冠状病毒属主要感染鸡、火鸡、鸭、鹅等禽类,δ冠状病毒属主要感染野禽和猪。引起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病毒(2019-nCoV)属于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可感染禽类的冠状病毒主要来自γ冠状病毒属和δ冠状病毒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等家禽中分离到的冠状病毒均为γ冠状病毒属。家禽冠状病毒感染危害较大的是IBV。此外,鸭冠状病毒、鹅冠状病毒和鸽冠状病毒等在家禽中也有检出。一些野禽可感染δ属冠状病毒(如鹅口疮冠状病毒HKU12等)。2013年以来,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对全国17省份共计5 249份家禽样品进行了禽源冠状病毒检测,共检测到IBV 446株,新型鸭冠状病毒和新型鸽冠状病毒等新型禽冠状病毒共277株,IBV、新型鸭冠状病毒、新型鸽冠状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8.50%、2.04%、3.24%。对2019-nCoV与禽源冠状病毒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2019-nCoV与已知的禽源冠状病毒核苷酸同源性较低;基于冠状病毒1ab基因保守区域的进化分析表明,2019-nCoV与禽源冠状病毒亲缘关系较远。基于上述分析,初步排除2019-nCoV来源于已知家禽冠状病毒的可能性。

    2020年02期 v.37;No.321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1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上海市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风险评估分级体系研究

    卢军;夏炉明;吴秀娟;王建;黄忠;沈素芳;杨显超;杨德全;赵洪进;

    为尽快实现上海崇明奶牛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区域净化示范区净化目标,通过建立奶牛场"两病"输入性风险评估和内部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奶牛场"两病"流行史,构建了上海市规模化奶牛场"两病"风险评估分级体系;应用该体系将奶牛场划分为高、中、低风险场,为实施分类管理策略奠定基础。运用该体系,对上海市崇明区奶牛场每年开展1次"两病"风险评估分级。经过连续3年的风险分级与管理,崇明区奶牛场的"两病"净化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并使崇明奶牛"两病"区域净化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表明该体系符合上海市奶牛"两病"净化工作实际。

    2020年02期 v.37;No.321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天津市一起非洲猪瘟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刘莹;路平;刘建文;李文钢;梁智选;

    2018年11月29日,天津市某猪场报告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病猪出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等症状并发生急性死亡。经国家外来动物病研究中心实验室确诊,判定为非洲猪瘟疫情暴发。接到报告后,流行病学调查组专家立即进行紧急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描述疫情的三间分布,找出风险因素,推断暴发原因,并提出防控建议。根据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特性,结合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分析结果,推断饲喂含有猪肉香肠制品的厨余垃圾是引发本次疫情的重要风险因素,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人员、车辆带毒传播的可能性。本次疫情处置得当,未发生病原扩散,并得到有效控制。本次疫情调查确证了严禁饲喂厨余垃圾,加强运猪车辆管理与消毒对于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意义。

    2020年02期 v.37;No.321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7—2018年云南省普洱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鲁富有;张海楠;李兴元;李良松;王冬梅;王玉丽;张文东;曾邦权;赵焕云;

    为了解当前云南省普洱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2017—2018年在普洱市10个县(区)的490户散养户和71个规模场,采集2 035份猪血清样品,采用gE-ELISA方法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普洱市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92%,其中规模场为2.26%,散养户为1.77%,种猪群为3.41%。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规模场和散养户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 0.05),而冬春季节与其他季节、10月龄以上与以下的感染率差异均显著(P <0.05)。综上,目前普洱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程度较轻,感染范围较小,但仍需加强防控,尤其是冬春季节和种猪群。本研究基本摸清了普洱市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状况、流行范围以及高发季节和高风险猪群,从而为当地猪伪狂犬病净化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2020年02期 v.37;No.321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青岛市非洲猪瘟传入风险评估

    马清霞;刘倩;江强世;台樱;何宇乾;邴啟政;段笑笑;

    为准确分析当前形势下非洲猪瘟(ASF)传入山东省青岛市的可能性,参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风险分析方法,分析生猪及其产品调运、运输车辆和人员消毒、生猪养殖、相关场所生物安全、ASF实验室检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餐厨垃圾处理等数据信息,评估ASF传入风险、暴露风险和发生后果。结果显示:ASF传入青岛市的风险较高,主要传入风险是大量生猪及其产品的调运;主要暴露风险是运输屠宰生猪及其产品的车辆、屠宰厂及肉制品加工企业冷库储备的猪肉及其产品;ASF传入后,会对青岛市的生猪养殖业、猪肉制品贸易和城市形象形成很大影响。因此,山东省青岛市应针对ASF传入和传播的高风险点,采取相应防控措施,严防ASF传入和传播,以保障青岛市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和猪肉食品供给。本研究为各地非洲猪瘟防控提供了技术参考。

    2020年02期 v.37;No.321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兽医管理

  • 宁夏一起非洲猪瘟疫情的处置与体会

    王复江;

    2019年6月27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一生猪屠宰场报告发现1例ASF病例。疫情发生后,自治区、市、沙坡头区有关部门分别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对此疫情开展应急处置。划定屠宰场和关联养猪场周边3 km为疫区,对其实施封锁;疫区设置临时检查消毒站点,安排人员巡查和值守;关闭生猪屠宰场和仔猪市场,停止生猪流通和产地检疫出证。采取"拔点灭源"处置措施,扑杀疫点染疫、疑似染疫及易感动物,对病原可能污染的场所、物品等进行消毒或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疫区内生猪养殖场户生物安全管理和疫情排查监测。生猪运输至掩埋场后对其进行电击扑杀并无害化处理。为加大疫情排查力度,着重对疫区、受威胁区开展疫情排查,同时排查临近区域及有生猪贸易地区的疫情风险。在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下,此次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发生疫情扩散。本次疫情处置提示,检测诊断要严谨、紧急流调要严密、疫情处置要严肃、疫情排查要严实。本次疫情的处置经验对全国其他非洲猪瘟的应急处置具有参考意义。

    2020年02期 v.37;No.321 24-2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省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现状调查

    唐小明;林源;何世成;王卫国;鲁杏华;彭志;王昌建;

    为了解湖南省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能力水平,采用问卷调查、能力比对、现场调查等方式,对实验室类型、数量、仪器设备、人员配置、检测能力比对、运行情况、生物安全措施等开展全面调查。问卷及现场调查显示:湖南省具备非洲猪瘟检测能力实验室179个,其中系统内兽医实验室仅37个,检测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当前非洲猪瘟防控需要;屠宰企业实验室120个,但实验室条件简陋、人员配置不合理,检测结果难以有效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与检测试剂来源多样,缺少统一判定标准,结果准确率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及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监管不规范。能力比对显示:参与完成能力比对的实验室150个,检测结果全部符合的实验室78个,实验室检测质量堪忧;屠宰企业实验室存在大量假阴性结果,疫病传播风险大。这提示湖南省虽拥有一批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但整体检测水平不高,检测能力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亟待加强。

    2020年02期 v.37;No.321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2019年黑龙江省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

    张君;郭永丽;钟映梅;苏景;王新;孙刚;

    2019年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对全省13个市(地)、67个县(市、区)的80个兽医实验室开展了检测能力比对,比对项目包括禽流感抗体检测、猪瘟抗体检测、布鲁氏菌抗体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6个市级实验室和14个县级实验室比对结果正确率为100%,禽流感抗体、猪瘟抗体、布鲁氏菌抗体、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项目结果正确率分别为71.2%、97.3%、73.3%、97.0%。比对结果客观反映了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技术人员业务能力,规范实验室检测流程。

    2020年02期 v.37;No.32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图们江区域非洲猪瘟防控要点分析

    杜秋明;乔启波;赵达卓;杜玉玲;卢世豪;许龙春;吴晓东;

    边境区域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决定能否阻断境外动物疫病传入的关键。本文对图们江区域的生猪养殖生物安全水平、防疫主体意识、生猪管理、流通调运和屠宰环节的情况及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条件差、流通环节疫病传播风险高、屠宰环节消毒自检水平低以及人员力量不足等防控难点。这提示应着力提升养猪场户生物安全水平,严格监管生猪调运、强化运输车辆管控,加强屠宰环节监管,强化防疫队伍建设、健全防疫设施,以期为边境地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提供借鉴。

    2020年02期 v.37;No.32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监督执法

  • 查办假劣兽药案件有关问题思考

    朱振营;薛振华;刘建华;戚融冰;陈爽;郭盼盼;梅凡;张梅;

    兽药影响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加大兽药监督执法力度是保障兽药质量,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基于《兽药管理条例》修订滞后及兽药严重违法行为从重处罚情形等新规定出台等因素,致使执法人员在法律适用、违法事实认定和证据收集、货值及违法所得认定等方面存有争议。本文提出了应修订《兽药管理条例》及自由裁量基准,对无证经营兽药案中兽药进行定性,根据检验报告认定假劣兽药适用法律依据,正确认定兽药违法所得及文书制作等相关思考,旨在为规范兽药监督执法行为,提升执法队伍依法行政水平提供参考。

    2020年02期 v.37;No.321 42-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一起违法网络销售兽药案的思考

    何晖;王冬;邢芳丽;张晨曦;翟新国;

    2015年4月,郑州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接×兽药生产企业举报,称有卖家假冒其公司名义在淘宝网出售非其公司生产的产品。经立案调查,认定违法当事人存在未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擅自在网上销售兽药的事实,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依法作出没收兽药产品及违法所得6万余元,并处40余万元的罚款决定。本文从电商平台内部管理有待规范、法律法规修订滞后、网络刷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网络平台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验把关,提高部门间监督协作能力,建立健全信息互通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加强宣传引导等思考。

    2020年02期 v.37;No.321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专论综述

  • 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假阳性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陈昌海;开妍;邱冬;徐小艳;王相子;董永毅;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荧光PCR检测是防控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的关键环节。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两家具备ASF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了阳性样品复核,发现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为避免实验室检测中出现检测失误,本文分析了导致ASFV检测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实验室检测功能区域设置以及人员、物品流向不合理;检测人员操作不规范、不熟练,未在独立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样品提取与试剂配制;实验室通风不良、清洁消毒不彻底,样品或提取模板间产生交叉污染,PCR试剂、产物、阳性质粒发生污染。为此,从实验室结构、环境、操作等方面提出控制建议:严格实验室功能分区与管理,规范各种试验操作与流程,加强实验室通风和消毒,控制试验中产生PCR污染的相关因素;同时省级实验室要加强对基层实验室的培训、指导和监督,使其在ASF防控中发挥应有的关键作用。本文为从事ASF等重大动物疫病PCR检测的实验室,在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提供了参考。

    2020年02期 v.37;No.321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口岸动物疫病传入途径与防控对策

    张晋强;丁健;李孝军;

    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是国家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保障公共卫生、维护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口岸动物疫病疫情复杂、风险隐患多、防控压力大。本文从我国动物疫病口岸防控现状、主要传入途径以及防控对策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认为口岸动物疫病主要通过活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口、走私、人员携带、邮寄、边境贸易以及媒介、生物迁徙等途径传入,因此需要通过加强风险分析和检疫准入、加强指定口岸建设和管理、强化口岸检疫防疫能力建设以及提高检疫处理的科学化和市场化水平等途径,防止动物疫病从口岸传入,保障国内畜禽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本文为口岸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2020年02期 v.37;No.321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技术支撑

  • 鹅源禽痘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及其理化特性鉴定

    闫修魁;杜倩;韩知晓;汪伟;朱远志;张红云;闭璟珊;郑敏;罗廷荣;

    为填补国内外水禽源痘病毒培养特性和理化特性研究方面的空白,对国内检测并鉴定的鹅源禽痘病毒,用鸡胚进行分离培养和病毒理化特性研究。将鹅皮肤痘疹样本研磨后,接种SPF鸡胚进行连续传代培养。病理检查和PCR检测证实,病毒可在鸡胚中增殖,且经连续5轮传代后,鸡胚病变及病毒滴度趋于稳定。鸡胚中可以观察到绒毛尿囊膜水肿增厚及白色痘斑等禽痘特征性病变。对采集病变的绒毛尿囊膜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病毒包涵体和典型禽痘病毒粒子。利用建立的鸡胚培养体系,对该病毒理化特性进行鉴定,发现病毒对热(55℃)、酸(pH3)、碱(pH11)、胰蛋白酶、乙醚和氯仿敏感。本研究首次建立了鹅源禽痘病毒鸡胚培养体系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鉴定,从而为系统开展该病毒生物学特性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2020年02期 v.37;No.321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省4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胡忆文;唐连飞;谭建锡;禹思宇;

    为了解湖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遗传变异情况,对湖南省2016—2019年分离的4株PRRSV(Hunan/2016/075、Hunan/2017/085、Hunan/2018/123、Hunan/2019/05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其ORF5、NSP2基因以及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4株病毒株均为美洲型,全基因组同源性为83.1%~98.7%,其中3株属于高致病型,1株为属于类NADC30型。Hunan/2016/075、Hunan/2017/085毒株全长序列与谱系5中亚系5.1的代表性毒株BJ-4亲缘关系相近,聚为一簇;Hunan/2018/123毒株与谱系8.7中的tjnh1501毒株聚为一簇;Hunan/2019/055毒株独立成一簇,与谱系1亲缘关系相近。本研究掌握了湖南省PRRSV的遗传变异情况,从而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

    2020年02期 v.37;No.321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省某规模场育肥猪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控

    张古月;罗灵芝;龙剑;谢怡灵;廖荣莉;李润成;

    湖南省某规模猪场的保育猪在转至育肥舍10 d后(约80日龄)陆续出现发病死亡情况。为确诊病情,查找病因,采集不同年龄段的猪血清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检测,同时对4头发病猪进行剖检观察,并采集病料进行CSFV、PRRSV、PCV2病原检测以及细菌分离、药敏分析。结果显示:疫病发生前后的生猪CSFV抗体均不理想,无高抗体水平个体出现,但病原检测为阴性;生猪PRRSV、PCV2抗体整体上均经历了母源抗体下降、发病时抗体又上升的阶段,且病原检测均有阳性样本存在;在病料中分离到葡萄球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由此推断,该次生猪发病原因可能为PRRSV、PCV2以及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结合病因推测,制定了防治方案,并有效控制了病情,也验证了此次发病的原因推断。本起疫情的诊断和防治为猪场多病原混合感染防控提供了参考,也提示规模猪场需要开展疫病的综合防控。

    2020年02期 v.37;No.321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猪瘟病毒抗体纳米荧光检测试纸条的临床应用

    刘百红;吴昊星;刘雪微;周景云;马永缨;杨欣艳;李宝春;陈西钊;

    为探究猪瘟病毒抗体纳米荧光检测试纸条的临床应用效果,对181份未免疫猪瘟疫苗、71份已免疫猪瘟疫苗的临床猪血清,采用本研究试纸条和北京世纪元亨公司的ELISA试剂盒分别进行抗体检测,对4头存在母源抗体的不同免疫时间仔猪血清、不同阶段的猪血清,采用本研究试纸条进行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本研究试纸条与北京世纪元亨公司的ELISA试剂盒的阴性符合率为100%,阳性符合率为95.77%,经Kappa检验两者一致性良好;初生仔猪首免后,猪瘟抗体滴度有所下降,30 d后加强免疫,抗体滴度逐渐升高,试纸条检测结果与猪瘟抗体衰减变化过程呈正相关;不同阶段猪群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抗体平均值较高,离散度较整齐,与规模化养猪场合理免疫程序相吻合。综合表明,本试纸条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用于实时监控猪群的猪瘟抗体变化,适用于基层规模化猪场的猪瘟抗体快速检测。

    2020年02期 v.37;No.321 77-8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王楷宬;王素春;樊擎莹;孙亚伟;康京丽;汪洋;刘华雷;龚振华;黄保续;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方法,根据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核衣壳蛋白基因进行引物和探针设计,建立了一种能够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同时与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检测方法特异性好,不与其他相关病毒发生交叉反应,灵敏度可达到10~(-4) ng/μL,与国标检测方法的符合率达10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可以准确鉴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0年02期 v.37;No.321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冷冻原肠中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建立

    宋鸿雁;仇保丰;高雪梅;刘春;刘文斌;朱顺星;邵义祥;

    为建立冷冻原肠中细菌基因组DNA的直接提取法,采用震荡洗脱、金属网过滤和梯度离心相结合的方法,对2份冷冻原肠样品进行前处理;对经前处理后的原肠样品,采用酚/氯仿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然后进行琼脂糖电泳和OD_(260)/OD_(280)比值测定;以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技术扩增细菌16S rDNA并构建克隆文库,并从2个文库中各随机挑取3个菌落进行16S rDNA的PCR鉴定和DNA测序。结果显示:样品提取的DNA浓度、纯度较高,OD_(260)/OD_(280)比值介于1.8~2.0;挑取的6个菌落中,1个为阴性,剩余5个为阳性,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的5种细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取的原肠细菌基因组DNA质量较好,可用于非培养法研究冷冻原肠中细菌的多样性。本研究解决了因缺乏原肠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无法进一步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冷冻原肠细菌的多样性、菌群组成结构和动态变化等难题。

    2020年02期 v.37;No.321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生鲜乳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种检测方法的比对

    陆东锋;李金磊;高延玲;方忠意;董鹏;狄元冉;李红婵;吴志明;

    为确定生鲜乳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从河南省奶站及奶牛养殖场抽取的267批生鲜乳为检测对象,分别采用传统培养法、PCR检测法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检测,并以传统培养法为参考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确认。结果显示:常规的传统培养法检出阳性3份;PCR法检出阳性5份,经传统培养法确认阳性3份,符合率为60%;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出阳性3份,经传统培养法全部确认为阳性,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同传统培养法相比,PCR法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生鲜乳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2020年02期 v.37;No.321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RPA的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建立与评价

    田城城;兰文升;叶仕根;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近几年新发展并普及应用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能够实现检测设备小型化,从而满足现场诊断(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需求。本研究以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aemiaofcarp virus,SVCV)为检测靶标,建立了SVCV的RPA检测技术,并分析了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评判了该技术应用于POCT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基于RPA的检测方法灵敏度较高,检测下限可达4×10~3 PFU/mL,但比以Taq酶为基础的RT-PCR技术略低;特异性好,未发现对其他水生动物疫病病原,如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传染性鲑鱼贫血病病毒(ISAV)等发生非特异性反应;稳定性良好,3次重复性试验的结果近乎一致。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替代RT-PCR技术,应用于POCT的试剂和仪器设备研发。

    2020年02期 v.37;No.321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新春寄语

    馬洪超;

    <正>律回春渐,欣元肇启。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谨代表期刊编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本刊发展的领导、专家、读者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2019年,《中国动物检疫》坚守初心,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全媒体传播矩阵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0年02期 v.37;No.321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