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 2017—2019年山西省小反刍兽疫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

    王治维;图门巴雅尔;胡明明;孙杰;宁艳;雷冲;王锦;赵凯;雷宇平;王仲兵;

    为掌握山西省小反刍兽疫免疫状况及其流行情况,推动实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7—2019年在全省11个地市,采用配额抽样方法,采集种羊场、商品代羊场、羊散养户共4 038份血清学样品和8 397份病原学样品,通过竞争ELISA、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进行免疫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017—2019年全省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分别为83.51%、81.62%、84.15%,场群合格率分别为84.91%、81.20%、76.25%,呈下降趋势;病原学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0.08%、0.15%,群体阳性率分别为0、1.63%、1.25%,呈上升趋势。商品代羊场个体合格率为82.25%,低于种羊场(100%)和羊散养户(84.55%),且有病原阳性检出(0.09%)。10个地市的场群合格率均在70%以上,但有2个地市刚达标准线,1个地市仅为60.00%,3个地市检出病原学阳性。结果表明,山西省小反刍兽疫整体防控效果较好,但有下滑趋势,且商品代羊场存在一定的病毒感染,部分地区免疫效果不佳,因而存在疫情发生风险。在目前暂不具备退出强制免疫的条件下,仍需加强免疫、监测和调运监管,力争尽快实现消灭小反刍兽疫的目标。

    2020年08期 v.37;No.32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017—2019年安徽省小反刍兽疫监测

    陈曦;占松鹤;洪功飞;伍唯;朱良强;

    为落实国家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掌握安徽省小反刍兽疫流行趋势与免疫状况,2017—2019年,每年从安徽省16个地市、2个直管县的种羊场、商品代羊场和散养户抽取不同数量的羊血清和鼻拭子样品,分别用竞争ELISA、荧光RT-PCR方法检测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与病毒核酸。3年共抽样检测842个场点的15 943份血清学样品,平均免疫个体合格率为88.16%、场点合格率为89.31%,每年的个体合格率和场点合格率均在84%以上;检测12 411份病原学样品,未检测出阳性样品。但芜湖市3年的平均个体免疫合格率仅为68.24%,淮南市平均场点合格率仅为65.28%,未达到农业农村部要求的70%以上的标准。结果表明,安徽省小反刍兽疫整体免疫效果较好,疫情暴发风险较低,基本达到了免疫无疫标准,但仍要关注免疫效果较差地区的免疫、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加大调运监管力度,降低疫情发生风险。

    2020年08期 v.37;No.327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北方地区部分规模奶牛场Q热流行情况初步调查

    孙翔翔;王萍;刘蒙达;樊晓旭;孙世雄;张培培;田莉莉;孙明军;

    为了解我国北方地区规模奶牛场的Q热流行情况,在7个规模奶牛场采集233份奶牛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Q热抗体检测;采集103份棉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Q热病原检测。结果显示:从233份血清中检测到Q热阳性抗体34份,血清学阳性率为14.59%;从103份棉拭子样品中检测到Q热病原核酸12份,病原学阳性率为11.65%;7个规模奶牛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Q热病原感染,阳性率介于3%~33%。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规模奶牛场Q热流行较为广泛,应引起养殖场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必要加强Q热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以及新型诊断技术研发,以控制该病在动物间传播,降低人员感染风险。

    2020年08期 v.37;No.327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016—2019年云南省临沧市中缅边境牛口蹄疫血清学检测

    杨静竹;苗海生;陈云明;蔡高萍;谭东;李亚琴;黄晓雨;李乐;寇美玲;廖德芳;李华春;

    为了解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牛口蹄疫免疫状况,评估疫情发生风险,对2016—2019年采自临沧市镇康、耿马和沧源3个县168个场点的入境牛和境内牛血清1 688份,采用口蹄疫病毒O、A、Asia-1型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与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99%、39.22%、28.85%,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20.44%。与沧源县和耿马县相比,镇康县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显著偏低(P <0.01)。2016—2019年,O、A型抗体阳性率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P <0.05),Asia-1型呈下降趋势,非结构蛋白抗体呈现波浪状变化。境内牛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入境牛(P <0.05),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入境牛(P <0.01);水牛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黄牛。结果表明,云南省临沧市中缅边境地区入境牛口蹄疫免疫水平较低,且隐性带毒率较高,存在较高的病毒传入和疫情发生风险。提议在中缅边境地区持续开展牛口蹄疫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提高边境地区易感动物免疫密度,严格监控牛的非法跨境移动。本研究为中缅边境地区牛口蹄疫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2020年08期 v.37;No.327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疆2家牛场引进安格斯牛的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布鲁氏菌病检测

    李欣宇;叶锋;钟旗;马晓菁;谢彩云;易新萍;赵红琼;姚刚;刘丽娅;谷文喜;

    为了解新疆当地牛病毒性腹泻(BV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和布鲁氏菌病对引进安格斯牛的影响,对2家牛场新引进的和引进2年以上的安格斯牛进行BVD、IBR和布鲁氏菌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新引进的安格斯牛未检测出BVD抗原、IBR病原核酸、布鲁氏菌感染抗体,而引进2年以上的安格斯牛虽未检出BVD抗原,但IBR病原感染抗体阳性率为100%,且PCR核酸阳性率为20%,布鲁氏菌感染抗体阳性率为5%。结果表明,新引进的安格斯牛虽未感染这3种疫病病原,但引进后有较大的感染风险。结果提示,牛场需加强BVD、IBR和布鲁氏菌病防控,实施全群免疫,筛选并淘汰感染牛,坚持自繁自养,慎重从场外引进牛只。

    2020年08期 v.37;No.327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攀西地区山羊泰勒虫病血清学检测

    郝桂英;袁晓琴;陈永航;莫全;严光文;李凤琴;杨应东;万洁;文建国;吉色曲伍;

    为了解四川省攀西地区山羊泰勒虫病流行情况,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对采自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10个县/市的640份山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攀西地区10个县/市羊泰勒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介于52.78%~100%,平均阳性率为73.44%(470/640);春季阳性率最高,秋季最低;经卡方检验,不同地区和季节的羊泰勒虫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显著(χ~2=54.392,P <0.01和χ~2=38.157,P <0.01)。结果表明,攀西地区羊泰勒虫病流行较为严重,且流行呈现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特征。本研究为该地区羊泰勒虫病防控提供了流行病学参考数据。

    2020年08期 v.37;No.327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蓝舌病病毒“历史毒株”的遗传特征

    李卓然;朱建波;廖德芳;肖雷;王金萍;高林;杨振兴;李占鸿;杨恒;李华春;

    20世纪90年代,本实验室从云南省哨兵动物采集的血液中分离到7种血清型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但这些毒株的遗传特征至今仍不清楚,因而阻碍了我国的BTV演化历史分析。为掌握云南省早期流行BTV毒株的遗传特征,对1995—1997年云南省分离的25株BTV毒株的基因组节段2、3、7和10(Seg-2、-3、-7、-10)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测序以及序列分析。Seg-2序列分析显示,1995—1997年云南省分离到的7种不同血清型(BTV-1、-2、-3、-4、-12、-15、-16)BTV毒株,分属A、B、G、H、I和J等6种基因型;BTV-12型毒株的Seg-2为西方地域型,其余毒株的Seg-2则属于东方地域型;Seg-3和Seg-10序列分析显示,25株BTV毒株均为东方地域型;Seg-7序列分析显示,1株BTV-2型、2株BTV-12型和1株BTV-16型毒株属于西方地域亚型,并与南非和荷兰BTV毒株的Seg-7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其余毒株则均为东方地域型。上述结果表明,云南省存在多种血清型BTV的流行,而Seg-2和Seg-7基因重配毒株的发现,提示国外的西方地域型毒株已侵入云南省,并在传播过程中与我国毒株发生了基因重配。本研究为我国BTV的演化分析与溯源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2020年08期 v.37;No.327 26-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广西边境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风险分析

    邹联斌;施开创;莫胜兰;尹彦文;屈素洁;李军;

    为评估广西边境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形势,根据文献报道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风险评估模型,对生态环境、候鸟迁徙及数量、饲养模式、运输和贸易、屠宰和废物处理、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疫情形势、预防和控制措施等7大准则层22项指标综合计算发现,边境县(市、区)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风险概率>0.5,为中度风险以上,其中靖西、东兴、防城和港口发生风险概率>0.6,为高风险。高风险因素主要为:市场被污染、越南疫情严重、水禽占比高,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水平低、位于候鸟迁徙线上、市场管理水平低、市场卫生条件差、屠宰管理不到位、边境地区兽医机构效能不高。为防止广西边境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必须要提高生物安全措施、做好免疫接种、加强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高兽医机构效能。

    2020年08期 v.37;No.327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016—2018年广西玉林市部分规模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检测与混合感染分析

    段振华;黄宇;胡明英;刘香林;李苗;梁俊武;甘甲忠;何颖;甘一波;黎军;

    为了解广西玉林市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情况及其与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混合感染情况,采用RT-PCR/PCR方法,对2016—2018年采集自玉林市存栏母猪300头以上规模化猪场的661份临床健康猪血清样本和896份表现呼吸道症状和繁殖障碍发病猪只的组织样本,进行PRRSV病原检测,并对检出的PRRSV病原阳性样本进行CSFV、PCV2、PRV病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6—2018年收集的血清样本中,PRRSV病原阳性率分别为6.86%、19.33%和10.17%,场阳性率分别为25.00%、46.67%和40.00%;PRRSV血清阳性样本混合感染率分别为52.38%、65.22%和62.50%,以与PCV2、PRV混合感染为主。2016—2018年收集的病料组织样本中,PRRSV病原检出率分别为46.38%、48.24%和48.81%,场阳性率分别为42.11%、35.37%、37.10%;PRRSV病料阳性样本混合感染率分别为50.00%、52.99%和52.35%,同样以与PCV2、PRV混合感染为主。结果表明,广西玉林市规模猪场中PRRSV流行广泛且呈加重趋势,与PCV2和PRV等病原的混合感染较严重。结果提示,玉林市规模猪场应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加强这些疫病的综合防控。

    2020年08期 v.37;No.327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兽医管理

  • 黑龙江省第三方兽医实验室发展现状

    郝晓芳;张加勇;张君;徐佳;刘玲;朱琦;张俊峰;孙刚;

    黑龙江省第三方兽医实验室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基本符合生物安全二级要求,人员学历层次、专业相关度较高且呈现年轻化,主要仪器设备较齐全,检测范围覆盖学科较广。但也存在人员数量不稳定,检测仪器自动化程度低,检测项目和检测批次少,服务内容不丰富,业务分布地域不广泛,缺乏监管等问题。这提示应加强人才储备,增强检测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实施品牌策略,加强规范管理。本文为促进第三方实验室发展和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体系提供了参考。

    2020年08期 v.37;No.327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17—2019年江苏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

    徐小艳;陈昌海;王相子;开妍;邱冬;

    为了解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和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水平,推进各级兽医实验室重视实验室检测工作,2017—2019年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开展检测能力比对工作。11个项目均采用国家标准或国家参考实验室推荐的方法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各年度实验室正确率分别为38.64%、58.33%和93.51%,各年度样品正确率分别为89.08%、93.86%和99.32%;3个年度比对结果均正确的实验室22个,占比28.57%。结果提示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重视兽医系统检测能力比对工作,加强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检测人员业务能力,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率,提高动物疫病检测预警水平,从而为提升江苏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奠定基础。

    2020年08期 v.37;No.327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兽医实验室建设现状调查

    李碧凤;赵敏;张绍卫;袁正春;

    为了解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兽医实验室建设现状及检测能力水平,采用问卷调查、检测工作调查、现场调查等方式,对实验室建设状况、运行情况、仪器设备、人员配备、开展检测项目以及生物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8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建设基本完成,6个县级、1个州级实验室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兽医实验室正常开展血清学检测工作,存在实验室基础条件有限,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配置不足;检测技术人员缺乏,检测能力薄弱;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生物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面对当前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需求,建议从兽医实验室的建设、规范化管理、生物安全防护、人员的检测能力、技术及硬件仪器设备等方面提高各县市兽医实验室综合技术能力,从而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兽医实验室的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2020年08期 v.37;No.327 59-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为视角探讨我国动物保护立法

    张术霞;张术雪;

    在动物保护立法问题上,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学派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未能达成共识。本文从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的关系入手,在客观分析动物权利和动物福利争论的基础上,提议应转变立法观念,形成保障动物福利、维护动物基本权利、强调人有动物保护义务的法治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相关法律变革。本文对于正确认识动物权利与动物福利之争,积极探索双方都能接受的契合点,推动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具有参考意义。

    2020年08期 v.37;No.327 63-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2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监督执法

  • 禁止使用厨余垃圾饲喂生猪的法律适用

    王剑;陈向武;

    厨余垃圾是传播非洲猪瘟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地在加大对使用厨余垃圾饲喂生猪惩处的同时,也对执法中如何认定其违法事实和法律适用存在争议。本文对厨余垃圾饲喂生猪如何认定"泔水"范围,何种情形应当适用《动物防疫法》,何种情形应当或能否适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进行剖析,提出了厨余垃圾的范围认定及适用法律规范的建议,即疫区内的饲喂行为应当适用《动物防疫法》进行处罚,疫区外的饲喂行为适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进行处罚,以期为指导官方兽医依法行政提供参考。

    2020年08期 v.37;No.32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未经检疫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违法行为的法益价值与自由裁量标准

    周子涵;赵绍阳;

    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实践中,多地惯用货值金额和违法所得来划分违法情节的轻重,忽视了非金钱价值的衡量标准。本文对未经检疫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进行假设性探讨,指出了单一适用货值金额进行裁量不能表现《动物防疫法》的立法本意和法益价值等问题。创新提出了将是否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侵犯公民健康权力、威胁动物防疫安全、破坏行政管理秩序等多因素评价体系引入自由裁量标准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今后农业综合执法不断向法制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提供新的探索和经验。

    2020年08期 v.37;No.327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一起伪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案件引发的思考

    裴党帅;刘慧;杨智勇;

    为指导执法人员鉴别伪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给基层电子出证工作提供参考,针对一张可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通过出证系统对比、出证单位和人员核查、检疫证明信息甄别、可疑之处分析,推断该证明为冒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养殖场名义,虚构官方兽医姓名,盗用其他合格检疫证明的查询码而伪造的。该行为涉嫌伪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检疫印章。通过深入思考,提出了统一机打检疫证明具体样式,规范电子出证系统,制订机打检疫证明填写规范,推进检疫出证全程电子化等建议。

    2020年08期 v.37;No.327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专论综述

  • 水生动物冠状病毒研究进展

    于晓慧;王静静;李阳;庄青叶;蒋文明;刘华雷;

    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给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自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从切割进口三文鱼案板上检测到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以来,三文鱼以及水生动物冠状病毒与SARS-CoV-2的关系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详细描述了白鲸、宽吻海豚、三文鱼等水生动物感染冠状病毒后的临床症状,以及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并对水生动物冠状病毒与SARS-CoV-2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已知的水生动物冠状病毒属于γ冠状病毒属和Alphaletovirus属,而SARS-CoV-2属于β冠状病毒属,二者基因组和主要基因(1ab、S、E、M、N)核苷酸同源性仅为43.7%~54.1%,可初步排除SARS-CoV-2来源于已知水生动物冠状病毒的可能性。本文通过系统阐述水生动物冠状病毒感染状况,旨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水生动物冠状病毒的认知,为科学防控冠状病毒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8期 v.37;No.327 77-8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赵协;安利民;高沙沙;张玉;乔飞;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ecence immunoassay,CLIA)是用于疫病检测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是基于免疫反应原理,结合化学发光检测技术而建立的。与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等标记免疫技术相比,具有无放射性污染、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诊断、药物分析以及微生物检测等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CLIA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检测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提出该技术正向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通量、快速和自动化检测的方向发展,这为今后CLIA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2020年08期 v.37;No.327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技术支撑

  • 布鲁氏菌S2疫苗阴道途径免疫羊的安全性初步研究

    韩焘;毕一鸣;穆佳毅;彭小薇;蒋卉;冯宇;于广秋;郭富存;左海莉;王传彬;董浩;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病。疫苗免疫是畜间布病流行率较高地区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辽宁省建昌县经过多年实践,创新出一套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阴道途径免疫S2疫苗的新型家畜免疫技术。为了解该技术对家畜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该技术免疫了3只山羊,在免疫1个月后检测其抗体滴度、体内含菌量,观察脾脏和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3只免疫山羊均抗体阳转,所有采集的脏器均未分离到布鲁氏菌,且脾脏和肝脏未出现布病相关病理变化。初步研究表明,通过阴道途径对羊进行S2疫苗免疫是安全的。

    2020年08期 v.37;No.327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肉牛长途运输诱发应激综合征的诊治

    侯小林;吴桐忠;李伟;张星星;黄佐兴;黄新;韩猛立;

    为确诊引起新疆某基层团场长途调运西门塔尔后备母牛发病死亡的病因,通过临床剖解,结合常规细菌分离鉴定、PCR检测,对发病肉牛进行现场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确诊,证实引起此次西门塔尔肉牛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长途运输诱发的应激综合征,主要致病菌为巴氏杆菌和支原体,并伴有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针对病因和药敏试验结果,采取了抗菌消炎和对症治疗等措施,发病死亡情况由此得到有效控制。此病例的诊治为新疆地区长途调运牛只时,降低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020年08期 v.37;No.327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东营市奶牛乳腺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朱俊平;

    为了解山东省东营市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种类和耐药性情况,采集该地区5个奶牛场的临床型和隐性型乳腺炎奶样各50份,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奶样中的细菌检出率为83.0%,共分离到132株细菌,其中无乳链球菌占27.27%、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6.52%、大肠杆菌占15.15%、停乳链球菌占12.12%,说明这几类细菌是东营市奶牛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对上述4种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敏感率高的药物依次是头孢喹肟80.37%(86/107)、头孢洛宁74.77%(80/107)、头孢噻呋71.96%(77/107)和氟苯尼考67.29%(72/107),耐药率高的药物依次是四环素61.68%(66/107)、庆大霉素60.75%(65/107)和头孢氨苄46.73%(50/107)。本研究为该地区选择敏感药物防治奶牛乳腺炎提供了参考。

    2020年08期 v.37;No.327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张慧;张安洁;张锋;尼博;刘爽;崔进;董雅琴;李晓成;魏荣;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常规的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检测方法,根据PHEV N蛋白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1条探针,建立了PHEV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均无交叉反应;用阳性质粒Puc57-PHEVn评估其敏感性,发现检测下限达10~(-6) ng/μL(224拷贝/μL)。采集233份发病猪组织样品进行临床检测,发现该方法与巢式RT-PCR的符合率达98.3%,准确筛查出巢式RT-PCR并测序阳性的样品14份,且检出率高于巢式RT-PCR。结果表明,本方法敏感、特异,可用于PHEV临床样品的检测。

    2020年08期 v.37;No.327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实时荧光PCR法定量检测食品中鸡源性成分

    罗建兴;刘国强;海小;郭梁;

    肉类食品真伪鉴定是目前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为准确定量检测食品中的鸡源性成分,根据现行检验检疫标准(SN/T 2727—2010)合成引物及探针,并拓展了特异性、灵敏度、检出限和定量分析等试验。结果显示:特异性试验中,仅鸡成分检测出现特异性扩增,其他动物组织均未出现特异性扩增;梯度稀释鸡源性DNA模板原液进行灵敏度评价,发现引物和探针灵敏度较高,可以检测到100 fg级的鸡组分模板DNA,且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达0.99以上,定量准确;加工制品中的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合成的引物及探针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定量检测能力。以上研究结果均说明,此引物和探针适用于市场食品中鸡源性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本研究为今后TaqMan实时荧光PCR法不同动物源性引物和探针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

    2020年08期 v.37;No.327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