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 毛皮动物新冠病毒监测简报

    曹海旭;胡博;张海玲;李双双;李虹晔;赵传芳;廉士珍;刘昊;鲁荣光;白雪;

    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危害,但目前引起该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来源还未有定论。现有证据显示,SARS-Co V-2与分离自蝙蝠和穿山甲的SARS-Co V-2病毒株同源性相近,表明蝙蝠和穿山甲可能作为SARS-Co V-2的中间宿主存在。目前,丹麦、荷兰和美国等国家已有人工饲养水貂及饲养场工作人员感染SARS-Co V-2的报道。试验研究显示,SARS-Co V-2可在雪貂上呼吸道复制,且雪貂对SARS-Co V-2高度易感,表明雪貂可作为一种SARS-Co V-2感染和传播的动物模型。2020年2—7月,本课题组对山东、吉林、辽宁、黑龙江等毛皮动物主要养殖省份的水貂样品进行SARS-Co V-2病原及抗体监测。利用WHO推荐的real-timeRT-PCR检测方法,对328份水貂内脏组织及咽拭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样品均为SARS-Co V-2阴性;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SARS-Co V-2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对35份水貂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样品中抗SARS-Co V-2抗体均为阴性。由于国内养殖多为密集型庭院养殖,养殖人员与水貂密切接触,且国外已有养殖场水貂大规模感染SARS-Co V-2的先例,为保障毛皮动物行业健康发展,此次监测重点对我国北方地区毛皮动物养殖场进行采样,结果并未发现毛皮动物携带SARS-Co V-2和针对SARS-Co V-2的抗体。这可能与目前我国人群的低SARS-Co V-2感染率和未有养殖场工人感染有关。本实验室已建立了检测毛皮动物及宠物的SARS-Co V-2抗原及抗体检测方法,在目前全球COVID-19疫情的严峻形势下,未来仍需对毛皮动物及宠物进行长期的SARS-Co V-2流行病学监测。

    2020年12期 v.37;No.331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口蹄疫通过云南中缅边境活牛走私传入我国的定量风险评估

    杨宏琳;曾邦权;何基保;刘俐君;王幼明;徐全刚;李印;弋英;沈朝建;

    受国内市场需求和价格等影响,在与缅甸、老挝接壤的云南边境地区,活牛走私现象屡禁不止,成为口蹄疫传入我国的主要风险途径。为分析云南中缅边境活牛走私传入口蹄疫的可能性,收集云南边境地区活牛非法调入途径、路线和数量等信息,利用"情景树"法建立传入风险随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从云南中缅边境走私调入1头牛,口蹄疫传入我国的概率为0.81%(95%CI,0.43%~1.47%),且每年约有14 017头(95%CI,7 520~25 660头)口蹄疫感染牛自中缅边境走私进入云南省;口蹄疫通过中缅边境活牛走私传入我国的风险取决于缅甸北部活牛市场内的口蹄疫流行率。结果表明,云南中缅边境活牛走私导致口蹄疫传入我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建议对缅甸活牛以及过境缅甸活牛入境前进行口蹄疫疫苗免疫,并在云南当地有效监管下屠宰;允许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符合我国进口检验标准的冷冻去骨肉。本研究首次对口蹄疫通过中缅边境活牛走私传入我国的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为我国口蹄疫防控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数据。

    2020年12期 v.37;No.331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北方4省部分规模奶牛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病原血清抗体检测

    毕玉彧;宋丽丽;薛原;李金波;李春花;贾爱琴;宋晓飞;张连秀;王蕾;

    为了解我国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主要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的血清流行情况,使用抗体检测试剂盒,对4个省份的28家奶牛场采集的1 601份血清样品进行ELIS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奶牛IBRV、BVDV、BPIV3和BRS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2%、60.5%、63.2%和45.4%,奶牛场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2%、75.0%、85.7%和89.3%。不同省份奶牛IBRV、BVDV、BPIV3和BRS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1%~90.3%、42.3%~81.3%、26.9%~81.1%和32.2%~51.9%,奶牛场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0%~100%、57.2%~100%、75.0%~100%和75.0%~100%。奶牛IBRV、BVDV、BRSV抗体阳性检出率在3—5月最高,BPIV3抗体阳性检出率在12月到次年2月最高。奶牛场存在IBRV、BVDV、BPIV3和BRSV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且各病原流行存在一定的地区和季节性差异。结果提示应加强对上述病原流行的控制,提高奶牛场管理水平。本研究为奶牛场呼吸道相关病毒病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2020年12期 v.37;No.331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青海省一起羊布鲁氏菌病疫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张燕;沈朝建;蔡金山;王云平;林元清;阚威;胡辉忠;奎军;吕彩虹;

    2020年3月13日,青海省一养羊户发生一起人畜布鲁氏菌病疫情。为掌握疫病发生原因,调查疫病可能来源,评估可能传播风险,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会同相关人员组成工作组,赶赴养殖现场,通过座谈、实地查看、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认为,养羊户引进感染羊,且引进后未隔离观察就直接混群放牧可能是导致本次疫情暴发的原因。由此,建议加大排查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阳性畜;加强宣传,积极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培训,提升牧民规范饲养和主动防范布鲁氏菌病的意识。

    2020年12期 v.37;No.331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昆明市羊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夏春香;金卫华;吴海兴;黄文忠;杜敏;

    为了解云南省昆明市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预判流行趋势,评估疫情发生风险,2017—2019年,根据昆明市家畜布鲁氏菌病监测计划,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14个县区54 470个场次的420 635份未免疫羊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并对不同年份、不同养殖方式、不同县区、不同季节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年来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5 489份、阳性场次1 367个,总个体阳性率为1.31%,总群体阳性率为2.51%;2017—2019年,个体阳性率从1.91%下降至0.73%,群体阳性率从3.32%下降至0.84%;规模养殖场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散养户(P <0.05);羊布鲁氏菌病流行呈散发态势,区域不均衡性明显,在奶山羊较集中的县区以及养殖分散区流行较为严重(P <0.05);第一季度的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 <0.05)。结果表明,昆明市羊布鲁氏菌病流行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但仍须加强高风险季节、高风险地区以及规模场的监测和净化工作。本调查为昆明市羊布鲁氏菌病的预警预防提供了参考数据,也为昆明市羊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

    2020年12期 v.37;No.33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平顶山市奶牛布鲁氏菌病流行率及场间传播风险横断面研究

    刘影;班付国;胡文发;程亚楠;张和平;谢彩华;赵雪丽;王东方;李靖宁;沈朝建;闫若潜;

    为估算河南省平顶山市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率,分析可能的场间传播风险因素,对该地区68个奶牛养殖场(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垂直检测方法,估计的奶牛布鲁氏菌病群体表观流行率(AP)为11.76%,个体AP为2.22%(95%CI,1.97%~2.49%),真实表观流行率(TP)为0.28%(95%CI,0.12%~0.5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场区没有有效隔离、不能自繁自养、调入奶牛没有隔离栏舍是奶牛布鲁氏菌病场间传播的潜在风险因素。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面积为0.871(95%CI,0.817~0.964),预测概率较好。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奶牛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低,整体控制效果良好,但存在一些潜在场间传播风险因素,需要加强防范,并应持续开展净化工作。本研究可为该地区奶牛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改进及净化示范区工作推进提供数据支持。

    2020年12期 v.37;No.331 22-2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疆哈密市布鲁氏菌病阳性畜群抗体跟踪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帆;张国新;张婉琪;张志新;马春江;

    为了解新疆哈密市阳性畜群的布鲁氏菌病检疫净化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竞争ELISA方法,在哈密市131个曾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的养殖场户中,随机抽检1 699份非免疫牛羊血清样品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并从养殖区域、养殖模式、年龄及性别等方面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31个布鲁氏菌病阳性养殖场户的牛羊血清样品抗体阳性率为(8.65%,147/1 699)。从养殖区域看,各区县牛布鲁氏菌阳性率差异较小(P> 0.05),而羊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其中伊州区(12.38%)显著高于巴里坤县(P <0.01);从养殖模式看,全程舍饲、全程放牧、半农半牧、混牧模式下的牛羊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依次升高(3.49%~16.72%),差异显著(P <0.05);从年龄看,牛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羊则无明显规律性;从性别看,雌性牛羊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雄性。结果表明:哈密市阳性畜群的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高,净化效果不佳;养殖区域、养殖模式、年龄和性别等是家畜布鲁氏菌病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提示,需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阳性畜群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本研究可为哈密市及周边地区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2020年12期 v.37;No.331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羊群布鲁氏菌病传播风险因素Meta分析

    刘平;刘俐君;刘丽蓉;孙向东;

    为综合定量评价羊群布鲁氏菌病传播风险因素,以"羊"或"布鲁氏菌病"与"风险因素"或"影响因素"和"brucellosis"and"sheep"and"risk factor"and "China"为检索策略,收集已发表的关于国内羊群布鲁氏菌病传播风险因素的研究文献,根据异质性大小,采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评价各风险因素的作用。共有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含6 950个养殖场户,其中阳性场户466个,涉及传播风险因素21个。外购混养饲养模式是最主要的场间传播风险因素,合并后OR为3.27(95%CI,1.49~7.18),其次是共用或交换种公羊、1年内引入羊只、不主动申报检疫、近1年内有经纪人进羊圈、运输工具不消毒等,合并后的OR及95%CI也均大于1;对流产母羊进行治疗或不处理是最主要的场内传播风险因素,合并后OR为3.80(95%CI,1.55~9.30),其次是对产羔地不消毒、流产物随意丢弃和圈舍不消毒情况等,合并后OR及95%CI也均大于1;场点类型、启用时间和存栏量等综合性因素也与布鲁氏菌病传播有关。建议在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精准化防控。本研究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我国羊群布鲁氏菌病提供了依据。

    2020年12期 v.37;No.331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横断面调查

    闫晓霞;邹建华;孙逸平;高翔;李书宁;袁飞洲;汤中洁;张绍成;邓祖洪;

    为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水平,分析影响场(村)免疫抗体合格的因素,2019年12月—2020年1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存栏量≥100只的规模养羊场10个和有散养羊的村25个,采集羊血清样品1 327份,检测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同时对采样场(村)进行问卷调查;并将小反刍兽疫免疫相关影响因素,用SPSS 21.0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州小反刍兽疫的真实场群免疫合格率和个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8.0%(95%CI,76.7%~99.2%)和73.8%(95%CI,71.0%~76.6%),均超过了农业农村部要求的最低标准(70.0%);补免、免疫人员为兽医、年免疫次数为1或2的养羊场(村)是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的保护性因素(P <0.05)。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良好,而保证免疫密度、免疫次数和规范免疫操作有助于保持和提高免疫效果。建议持续加强对养殖户和基层兽医的免疫技术指导,做好每年两次的集中免疫工作,及时补免,确保羊群处于有效保护状态。该研究掌握了西双版纳州的小反刍兽疫免疫情况,找出了潜在的免疫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和消灭工作提供了参考。

    2020年12期 v.37;No.331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2016—2020年宁夏彭阳县牛羊口蹄疫及小反刍兽疫抗体监测数据分析

    杨涛;任三秀;张虎;张霞;常万琴;虎银;张国俊;

    为了解彭阳县牛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水平,收集彭阳县2016—2019年的牛羊抗体春秋集中监测数据和2020年春季牛羊抗体监测数据,进行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描述。结果显示:2016春季牛O型和A型口蹄疫及羊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2018年春季牛羊O型和A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及2019年春季羊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较低,其他时间集中监测的抗体水平均超过70%;近5年来彭阳县牛口蹄疫抗体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水平基本保持平稳;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整体上高于A型(P <0.001);牛规模场和牛散养户间的口蹄疫抗体水平没有差异(P> 0.050),而羊规模场和羊散养户间的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差异显著(P <0.010)。结果表明,彭阳县牛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整体较好,但仍有部分期间的免疫效果较差。建议加强对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机构的监管,持续做好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免疫技术培训,逐步提高牛羊规模化养殖水平。本研究掌握了彭阳县近5年来的牛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的免疫状况,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重点,为该地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

    2020年12期 v.37;No.331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兽医管理

  • OIE高健康高性能赛马风险降低策略

    朱来华;吴华;郑小龙;王群;邓明俊;肖西志;孙涛;

    为消除赛马临时性国际移动障碍,保障进(出)口国动物卫生状态和赛马健康状态,OIE、FEI和IFHA共同制定了高健康高性能马(HHP)概念。基于《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生物安全等措施实施HHP风险降低策略,运维一个功能分区,将HHP马和其他马属动物隔离开来,以防止发生疫病国际性传播。在HHP标准条件下,OIE对25种重要马病传播风险进行了定性评估:17种疫病发生传播风险极低,但非洲马瘟、马流感、马传染性贫血、马梨形虫病、马鼻疽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等6种疫病仍有不同程度的传播风险,需要实施特定卫生要求,如实验室检测、治疗、免疫接种等。HHP概念为赛马临时国际移动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可行性方案,给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赛马运动提供了机遇。我国应加强马属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报告管理,持续推进马病无疫区(EDFZ)建设和我国HHP马匹认可工作。

    2020年12期 v.37;No.331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兽药管理法制架构与监管时弊分析

    李金华;杨冬梅;

    兽药在动物疫病防控和降低动物发病率与死亡率等方面作用显著,因而强化兽药依法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兽药管理法制架构及监管举措的介绍,梳理了当前兽药法制管理存在的法律与监管间有落差,监管机构执法力不强,检测机构不健全,兽药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提示自治区应加强兽药法规建设,强化队伍管理,完善检测机构,扎实普法和联合办案,本文为我国地方兽药管理法律法规制定与完善提供了参考。

    2020年12期 v.37;No.331 55-5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宁夏中卫市非洲猪瘟防疫体系构建运行

    王复江;

    常态化非洲猪瘟防控新形势下,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特点和流行规律,结合相关防控实践经验,构建新型非洲猪瘟防疫体系,对生猪生产恢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宁夏中卫市通过培育发展生猪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监管服务体系,构建生猪"产、加、销一条龙"经营、"防、管、服一体化"服务的新型非洲猪瘟防疫体系,加强生猪生产、销售运输、屠宰管理、疫病监测、检疫监管、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闭环管理,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夯实非洲猪瘟防控基础,强有力地保障新形势下生猪复产复养。

    2020年12期 v.37;No.331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监督执法

  • 行刑衔接机制中建立公安机关先行介入制度的探讨

    肖颖;郑云丹;邓勇;印剑;朱英才;

    行刑衔接领域是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国家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的对接,从单向衔接演变成双向衔接,行刑衔接机制愈加完善。在现有行刑衔接机制中,特别是当行政执法机关遇见以行政执法手段无法取得能够证明该案件"涉嫌犯罪事实"时,目前并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予以规定和解决。本文以"公安机关应先行介入"为主要论证方向,分析行刑交叉管辖中的立法空白和立案制度缺陷,探讨公安机关在特定情况下的先行介入机制构建的正当性及其路径,得出在行刑衔接中公安机关应当起到积极作用,主动或提前介入案件的结论,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体制,提高执法监督效果,提高执法效率,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公安机关执法质量和水平。

    2020年12期 v.37;No.331 63-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一起擅自更改生猪运输目的地案件的法理分析

    袁孟伟;石兰;葛庆;陈楚君;杨敏;李卫华;刘锦程;

    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生以来,为严防疫情发生和发展,各地对生猪调运从严管控。农业农村部第285号公告规定"不得擅自更改生猪运输目的地。货主和承运人要严格按照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载明的目的地运输生猪"。但当前擅自更改生猪运输目的地的行为时有发生,不仅扰乱了动物检疫秩序,也给各地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带来新挑战。各地在处理此问题时,对案件定性研判不一,存在4种不同观点,即"经营未附检疫证明的动物、其他不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动物、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动物以及该行为没有违法"。本文结合一起不按检疫证明载明的目的地运输生猪案件,对上述观点一一剖析,笔者赞同将该行为定性为"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动物",从动物检疫是行政许可这一性质出发,对其必然具有的技术要件和许可要件深入分析,论述了期限和目的地是动物检疫许可的重要内容,且期限和目的地具有同等地位,检疫证明既是合格证,也是许可证。此外,对本案的执法主体、当事人认定及责任承担、选择性行为的适用等问题进行思考,以期为官方兽医依法行政提供参考。

    2020年12期 v.37;No.331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专论综述

  • 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张芳;

    为探索可靠、灵敏的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检测技术,从核酸检测和蛋白检测两个方面,综述了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不同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提出了每种检测技术的不足及今后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目前,已经研发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多种PCR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Southern blot技术和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等,蛋白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免疫层析试纸条、Western blot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等。三代测序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适用于对未知序列转基因动物的分析。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越来越多,高通量、高灵敏度和低成本的检测技术将成为未来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检测的研究重点。

    2020年12期 v.37;No.331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2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非洲猪瘟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杨思成;高瞻;邵军军;常惠芸;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已存在约一个世纪,给世界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和威胁。为此国内外科学家一直致力于ASF疫苗研究,从早期的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到目前的新型疫苗,包括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DNA疫苗、单周期病毒疫苗等。但直到现在,世界上仍未制造出切实有效并投入生产的ASF疫苗。研究发现:灭活疫苗不具有保护性或仅具有部分保护性;亚单位疫苗具有部分保护性;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被证实具有同源保护性,但其安全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病毒活载体疫苗虽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DNA疫苗虽然能够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不能提供保护。目前,一种新型的单周期病毒疫苗正被研究,也为ASF新型疫苗研制提供了新选择。随着基因工程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ASF病毒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ASF疫苗有望研制成功。

    2020年12期 v.37;No.331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1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非洲猪瘟相关技术专利发展现状

    余璨;

    为了解我国非洲猪瘟(ASF)相关技术专利研发重点,利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等专利数据库,结合"人工阅读去噪"筛选出295件ASF相关技术专利,并运用Excel软件对2006年1月至2020年7月专利的申请量、技术领域、申请人、研究核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专利总体申请量呈现增长趋势,并从2018年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ASF技术专利以快速、高效、特异地鉴定和监测ASF病毒以及有效、安全地预防和治疗ASF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专利申请人涉及面广,涵盖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个人,其中企业申请总量最高,其次是科研院所和高校;研究核心各有侧重,科研院所和高校侧重于基础技术的探索和研发,而企业则偏重于技术和产业化的有效结合。随着我国ASF疫情防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日趋增加以及研究手段的日益更新,可以预期科研院所、高校以及企业等各申请人在该领域中的研究将会更加活跃。本文为我国ASF防控及其技术研发等提供了参考。

    2020年12期 v.37;No.331 86-90+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6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研究热点和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周晓瑞;陈一衡;赵秋玲;丁竹青;梁晓晖;

    为探究我国动物疫病传播风险评估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以2000—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348篇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时空分析和内容分析。时空分析显示,这20年间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文献数量呈现从少到多再减少的动态过程,各大研究机构合作较少。内容分析显示,研究热点主要涉及"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提示研究机构应加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研究力度,加强各大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推进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的研究、分析、监管,完善预警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本研究可为深化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研究、实践和预警提供参考。

    2020年12期 v.37;No.331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QuEChERS法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秦立得;赵思俊;宋翠平;

    兽药的不合理使用可导致动物产品及环境中兽药残留超标,从而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QuEChERS法是一类快速、简便、经济、高效、耐用和安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常用于植物产品农药检测。通过持续优化,目前该方法开始在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检测中得到应用。本文综述了QuEChERS法的特点,探讨了该方法在畜禽产品或样品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与植物样品相比,动物相关样品基质复杂,脂肪含量较高,因此需要对QuEChERS法进行优化。常用的优化方式包括提取液优化、脱水盐优化和吸附剂优化。目前QuEChERS法在畜禽肌肉、内脏、鸡蛋、牛奶及相关产品以及尿液、粪便等环境样品兽药残留萃取中得到应用。随着与其他提取净化方法的连用以及自动化提取装置的不断更新,未来QuEChERS法会得到持续优化与发展,其提取效率和净化效果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并将在动物产品残留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12期 v.37;No.331 9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 ]

技术支撑

  • 塞内卡病毒CH/ZZ/2016株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韩宇;王秀明;张斌;乌吉斯古楞;巨敏莹;刘建奇;宋庆庆;关平原;

    为了解塞内卡病毒分离株SVA/CH/ZZ/2016全基因组序列,设计4对相互重叠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分别克隆至pCE2TA/Blunt-Zero载体并进行测序,拼接校正后获得SVA/CH/ZZ/2016株全基因组。结果显示,该毒株基因组全长7 292 bp,包括5'UTR(670 bp)、ORF(6 546 bp)以及3'UTR(76 bp)。选择国内外其他9株参考毒株序列,对编码区12个基因的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的是3B基因,最低的是VP1基因,其余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85.2%~100%之间。VP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SVA/CH/ZZ/2016株与美国分离株USAIL_Purdue_43_2016和USAIN_Purdue_3698_2016株亲缘关系最近,属同一进化分支,与原始毒株SVV-001株亲缘关系最远。对SVA/CH/ZZ/2016株和原始毒株SVV-001 VP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共有10处氨基酸差异。本研究通过对SVA/CH/ZZ/2016株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为进一步开展SVA分子生物学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基础数据。

    2020年12期 v.37;No.331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A型塞内卡病毒VP1结构蛋白在昆虫杆状病毒中的表达与鉴定

    张斌;刘建奇;张杰;韩宇;巨敏莹;乌吉斯古楞;宋庆庆;关平原;

    目前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BEVS)中表达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结构蛋白VP1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将VP1基因通过限制性酶切位点插入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 I,然后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载体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筛选,对鉴定正确的菌落提取质粒。将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待有明显细胞病变后收获重组杆状病毒rBac-I-VP1,并进行病毒滴度测定。随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V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r Bac-I-VP1滴度为6.8×105 pfu/mL;Western Blot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27 kDa的表达产物,且其能够被SVA兔阳性多克隆血清识别;IFA试验显示,VP1蛋白能够在Sf9细胞内表达。结果表明,本研究利用BEVS表达的SVA VP1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为其后期功能研究及SVA诊断试剂研制提供了技术基础。

    2020年12期 v.37;No.331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应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核酸标准物质比较5种核酸提取试剂盒

    徐琦;韩焘;原霖;张硕;李晓霞;刘颖昳;毕一鸣;顾小雪;

    为比较不同核酸提取试剂盒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核酸的提取效率,使用国家标准物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美洲经典株核酸标准物质"作为模拟样品,分别使用试剂盒A、B、C(磁珠法)以及试剂盒D、E(柱式法)等5种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核酸提取,然后通过荧光RT-PCR和数字RT-PCR方法评估提取效率,并分析不同基质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5种试剂盒均能有效提取PRRSV RNA,其中磁珠法的提取效率高于柱式法;试剂盒B和C对PRRSV RNA的提取效率较高;基质会对提取效率造成影响,精液和抗凝血对试剂盒提取效率的影响较大。综上,试剂盒B、C均可适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临床样品的核酸提取。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实验室条件、样品数量、样品类型和时间要求等因素,选择应用合适的提取试剂盒。

    2020年12期 v.37;No.331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的樱桃谷肉鸭免疫优化试验

    刘刚;

    为探究重组禽流感病毒三价灭活疫苗(H5N1 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对樱桃谷肉鸭的免疫特性,同时优化免疫方案以使其尽早产生免疫保护,将30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3组,每组100只:一免组于7日龄免疫1次,剂量为0.5 m L/只;二免组于1日龄、7日龄各免疫1次,剂量分别为0.2、0.4mL/只;对照组不免疫。采用血凝试验(HA)及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一免组肉鸭在21日龄Re-11、Re-12和H7-Re2平均抗体水平和抗体合格率均较低,分别为2.8log2和33%,2.6log2和31%,2.5log2和30%;28日龄分别上升至4.5log2和87%,4.1log2和83%,4.0log2和80%;38日龄分别为4.4log2和90%,4.2log2和87%,4.1log2和83%。二免组肉鸭在21日龄各毒株平均抗体水平和抗体合格率分别达到4.5log2和80%,4.3log2和77%,4.1log2和73%;28日龄分别为6.0log2和97%,5.6log2和93%,5.2log2和93%;38日龄分别为6.1log2和100%,5.4log2和97%,5.0 log2和97%。对照组肉鸭在21日龄母源抗体已很低,各毒株平均抗体水平和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2log2和3%,1.3log2和3%,1.6log2和7%;28日龄、38日龄抗体水平均为0。结果表明:该疫苗能够有效刺激肉鸭产生免疫保护抗体,适用于禽流感免疫;在1日龄、7日龄各免疫1次的效果更佳,因此在发病日龄较早的高风险区域,建议采用该方案加以防控。

    2020年12期 v.37;No.331 124-12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羊驼免疫库的制备及抗孔雀石绿纳米抗体的筛选

    高海岗;刘晓文;王晓泉;刘秀梵;查丽莎;游冬;李星星;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是一种易溶于水和乙醇等的基础染料,可在多种行业应用,并曾用于水生动物多种疾病如真菌病、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等的治疗。但因其具有致癌等毒副作用,目前已被禁用。然而市场上仍有在水产品违法使用MG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对该药品残留的检测。本研究选择羊驼免疫库筛选抗MG纳米抗体,通过噬菌体ELISA筛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纳米抗体。通过辅助噬菌体M13的救援,使得纳米抗体基因(VHH)与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融合表达,从而使得VHH蛋白展示在噬菌体表面,通过有限稀释筛选和多次洗脱的办法,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单个噬菌克隆;将重组质粒PMES4-VHH转化到表达细胞中,进行体外表达。最后采用NI-NTA柱进行His标签纯化,得到抗MG纳米抗体,并进行SDS-PAGE电泳鉴定。结果显示:噬菌体文库成功构建,库容为3.2×10~8 cfu/mL;通过ELISA筛选,得到16个具有抑制效果的噬菌体克隆,经对噬菌体基因测序并翻译,得到2种氨基酸序列;将重组质粒转化至表达菌株表达、纯化,最后得到大小约为15 kDa的抗MG纳米抗体,从而为MG的下一步检测奠定了基础。

    2020年12期 v.37;No.331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8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类常用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灭活效果的评价

    南文龙;巩明霞;邹艳丽;刘珊;陆游;吴晓东;陈义平;

    为评价含碘、季铵盐、过硫酸氢钾、二氧化氯这四类常用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灭活效果,参考OIE参考实验室相关操作流程,基于畜禽栏舍、运载工具、器具消毒及皮肤黏膜消毒目的,根据说明书标明的浓度范围选择不同工作浓度,与ASFV分别在4℃和20℃条件下作用30分钟,10倍连续稀释后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同时加入猪红细胞,培养观察红细胞吸附现象。结果显示,本试验四类消毒剂对ASFV均有灭活作用,但灭活效果因消毒剂的种类和工作浓度不同有所差异。相同工作浓度的同一消毒剂产品,在4℃和20℃这两种条件下的灭活效果基本一致。季铵盐类和二氧化氯类消毒剂,在说明书推荐的工作浓度下,均有效灭活ASFV;多数含碘类、过硫酸氢钾类消毒剂,需在其说明书标明浓度范围的较高工作浓度时,才可有效杀灭ASFV。本研究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

    2020年12期 v.37;No.331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2020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