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晓燕;杨耀兰;杨秋楠;宋诗雅;李晶;吕嵘;赵焕云;
为了解云南省玉溪市活禽交易市场禽流感病毒污染情况,2021年对该市8个县(市、区)活禽市场进行采样检测。全年共采集63场次1 455份棉拭子样品(禽咽喉/泄殖腔双拭子860份、环境拭子317份、运输工具拭子278份),采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A型、H5/H7/H9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共检出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435份,未检测到H5和H7亚型病毒核酸阳性;除检出7份未分型阳性样品外,在44场次检出H9亚型病毒核酸阳性428份,场次阳性率为69.84%,样品阳性率为29.42%,其中活禽、环境、运输工具样品阳性率分别为32.56%、25.87%、23.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一年四季均能检测到H9亚型病毒阳性,但3—6月份样品阳性率低于年均阳性率,1、2、7、10、12月样品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各月份间样品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县(市、区)的场次阳性率存在差异(P <0.05),但样品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玉溪市活禽市场H5、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控制,但H9亚型禽流感病毒污染面依然广,污染率较高;不同月份间阳性率差异明显,但季节性差异缩小。结果提示,应继续加强活禽市场H9亚型禽流感病毒污染监测,同时强化活禽市场的检疫监管,严格执行消毒和休市制度,防止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传入养殖环节。
2022年12期 v.39;No.35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梁竞臻;王翠;覃艳然;周师师;许宗丽;马小蓉;卢军;黄小武;李志源;严斯刚;
为科学评估柳州市规模化养殖环境下肉鸭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5和H7亚型)免疫抗体水平和疫情发生风险,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和荧光PCR方法,对2021年全市各县区肉鸭规模养殖场采集血清样品、喉头/泄殖腔棉拭子分别进行抗体和病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不同血清型、不同县区、不同季度的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显示:H5亚型免疫抗体总合格率为76.48%(3 472/4 540),平均滴度为5.52log2,H7亚型免疫抗体总合格率为68.00%(3 087/4 540),平均滴度为4.20log2;经卡方检验,H5亚型免疫抗体总合格率显著高于H7亚型(P <0.01)。所有病原样品中均未检测到H5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在不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县级地区的免疫抗体总合格率显著高于城区(P <0.01)。不同季度的禽流感抗体总体合格率依次为第四季度>第二季度>第一季度>第三季度。结果表明:柳州市规模肉鸭养殖场的H5、H7亚型禽流感免疫效果整体良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较低;但仍需全年持续加强禽流感免疫监测和风险评估,部分城区应着重做好补免和加强免疫工作,从而构筑有效的免疫屏障,防止禽流感疫情发生,保障养禽业健康发展。
2022年12期 v.39;No.355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欧阳艳;刘发志;王孝忠;李祚丹;熊同舟;杜建丰;
为掌握鄂西地区PRRSV的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对2022年采自该地区8个县(市、区)的疑似感染发病猪血液、肺脏组织等样品共672份,进行PRRSV实时荧光RT-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品的ORF5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检出PRRSV阳性样品33份,阳性检出率为5%;通过进一步分型鉴定,23份为HP-PRRSV阳性,占69.7%,10份为类NADC30(NADC30-like PRRSV)阳性,占30.3%;采用DNAstar软件分析4份阳性样品的GP5蛋白氨基酸序列,显示存在多个氨基酸突变,在诱骗表位(27~30 aa)出现29G→29C,在中和表位,HP-PRRSV毒株出现39A→39T,类NADC30毒株出现38A→38T。结果表明,鄂西地区存在高致病性和类NADC30两种PRRSV毒株流行,其GP5蛋白氨基酸序列已发生了多个变异。结果提示,应持续加强PRRSV分子流行病学监测,选择与流行毒株匹配的疫苗进行免疫。
2022年12期 v.39;No.355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自亮;田宇森;庄鸿琨;李婕;朱桓奕;刘霞;杨晓伟;张立武;赵光伟;
为确定重庆市某患病猪场的致病原并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分子进化特性,首先利用PCR方法对组织病料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副猪嗜血杆菌(Hps)和圆环病毒3型(PCV3)两种病原场为阳性。然后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形态、培养特征和16S rDNA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血清型、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以及生长曲线等主要生物学特性。经鉴定确定致病菌株为Hps血清5型,分离菌株对头孢他啶、苯唑西林、新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和四环素表现为耐药,共检测到9种耐药基因;对PCV3通过分段扩增、拼接获得完整的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学软件分析其基因结构以及基因型,经测序分析发现PCV3基因组全长2 000 bp,GC含量为50.45%,基因型为PCV3a,与广西MH823221株和美国最早报道的KT869077株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本研究确定了患病猪的致病原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分子进化特性,为临床有效防控Hps和PCV3混合感染提供了依据。
2022年12期 v.39;No.355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朋宽;
为了解河南省濮阳市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致病性、血清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对2018—2020年采集的243份腹泻犊牛肛拭子以及粪便、肝脏等病料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玻板凝集试验以及结晶紫微孔板法和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相关特性检测。结果显示:从243份病料样品中分离到8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率为35.8%(87/243);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属于14种血清型,其中O101(18.4%)、O38(17.2%)和O142(14.9%)为优势血清型;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被膜形成能力强的24株(26.6%),中等的34株(43.6%),弱的17株(19.5%),不形成的12株(15.4%);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链霉素10种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均在49.4%以上。结果表明:致病性大肠杆菌在濮阳市可能呈地方性流行,O101、O38、O142为犊牛源优势血清型;该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外界生存能力较强,且对多种临床常用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科学使用敏感抗菌药物,研制优势血清型多价疫苗,加强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防控。
2022年12期 v.39;No.355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任云鑫;汤承;岳华;
为查明某奶牛场犊牛群出现口腔黏膜糜烂症状的病因,无菌采集10份发病犊牛口腔黏膜糜烂组织样本,对引起牛口腔黏膜糜烂的常见病原,通过PCR检测和基因测序进行病原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0份样本中检出6份牛丘疹性口炎病毒(BPSV)阳性,其他病原未检出;从6份BPSV阳性样本中,克隆获得6条部分B2L基因序列;经系统发育分析,6条B2L基因序列聚为两个不同的分支,并且每个分支内包含3条扩增获得的序列。结果表明,该奶牛场犊牛暴发的以口腔黏膜糜烂为特征的疾病为BPSV感染,而且牛场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毒株流行。本研究丰富了国内BPSV毒株资料,为后续BPSV分子特征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2年12期 v.39;No.355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长福;
福建省某规模化养猪场出现群体腹泻病例。为明确引发疫病的病原和感染情况,采集各阶段猪群的粪便、口腔拭子和产房环境、人员外表(衣服和鞋底)等样本,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了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引发本起疫病的病原为猪轮状病毒,且病毒污染面广,在各阶段猪群中均有检出,人员外表检出率高达87.50%,人员机械带毒可能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采取疫苗免疫、消毒和粪便管理等措施后,病情趋于稳定,未再出现腹泻病例。本病例的确诊与防治为猪场科学防控猪轮状病毒感染提供了参考。
2022年12期 v.39;No.355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熠;李晓林;陈尧贵;
2021年1月26日,贵州省六盘水市辖区内某养殖户饲养生猪出现非正常死亡。为查明原因,通过现场访谈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明,饲喂过多霉变玉米引起的玉米赤霉烯酮蓄积性中毒可能是导致本次生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此类中毒事件再次发生,建议养殖户在储存饲料时增设防潮板,定期观察饲料状态,禁止饲喂霉变饲料。
2022年12期 v.39;No.355 40-4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文明;刘朔;彭程;尹馨;刘华雷;
2022年2月以来,美国持续暴发由2.3.4.4b分支引发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累计扑杀家禽近4 800万只,给当地家禽产业造成巨大损失,引起全球广泛关注。遗传演化关系表明美国流行毒株与欧洲同期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但又相对独立。北美和欧洲流行的毒株与我国Re-14疫苗株属于同一分支,其相互间的HA基因氨基酸同源性较高(98.6%~99.5%);在美国,H5N1亚型毒株还导致赤狐等多种哺乳动物感染。美国疫情的暴发给我国禽流感防控带来了诸多警示和影响。本文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加强疫情信息分析,强化野生动物和病原变异情况监测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建议。
2022年12期 v.39;No.355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映雪;宋建德;张秀娟;王梦瑶;郑雪光;
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全球动物卫生数信息据库(WAHIS)和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WRLFMD)数据,统计分析2021年全球口蹄疫流行状况及特点。2021年全球有27个国家和地区(亚洲17个、非洲9个、欧洲1个)报告发生口蹄疫疫情或分离到口蹄疫病毒,累计报告疫情1 778起,发病动物14.2万头/只。全球口蹄疫疫情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其中巴基斯坦、伊朗、沙特、蒙古国、南非等国家疫情严重;全年各月份均有疫情报告,其中5—6月报告疫情最多;羊和牛病例数居多,合计占总病例数的97.0%;O型口蹄疫疫情分布广泛,表明该型病毒是亚非地区的优势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毒株流行区域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综上,2021年亚非局部地区口蹄疫流行依然严重,全球实现无口蹄疫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全球疫情形势提示,我国需要按照国家口蹄疫防治计划持续做好口蹄疫防控,逐步推进口蹄疫免疫无疫区建设工作。
2022年12期 v.39;No.35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曹东阳;朱奕霏;马晓媛;白翠;杨金鑫;胡泽宇;吴丹;
为评价不同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检测效果,以及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对ASFV的提取差异,选取ASFV B646L基因标准物质作为模板参照,通过荧光PCR检测对标准曲线、最低检出限(LOD)、特异性、检测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3个厂家商品化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A、B、C)的综合性能;选取磁珠法和柱式法两种核酸提取方式,对标准物质核酸提取后进行ASFV荧光PCR扩增,以Ct值大小评价试剂的提取效果。结果显示:3种ASFV荧光PCR试剂盒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5、0.996、0.985,且特异性较好;3种ASFV荧光PCR试剂盒LOD介于10~(-1)~10~(-2) copies/μL,A试剂盒反应循环数最多且反应时间最长(105 min),LOD为10~(-2 )copies/μL。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与手工核酸提取Ct值无统计学差异(P> 0.1),批内变异系数(CV)在1.5%以内。结果表明:3种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综合性能较为理想,A试剂盒更适用于临床含毒量低的样品检测;两种核酸提取方法均可有效提取ASFV B646L基因质粒标准物质。本试验为科学、合理选择ASFV检测和提取试剂提供了数据参考。
2022年12期 v.39;No.355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文博;
为评估固相竞争ELISA(SPC-ELISA)定性检测与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定量检测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抗体的符合度和一致性,以2022年春季从规模猪场、牛场、羊场采集的300份血液样本为试验对象,分别应用SPC-ELISA定性和LPB-ELISA定量检测方法进行O、A型FMDV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应用统计软件GraphPad Prism 8中的χ~2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统计与分析,采用Kappa统计量分析两种ELISA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显示:SPC-ELISA检测两种抗体的阳性率总体均略高于LPBELISA,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两种方法检测O型FMDV抗体总符合率为94.81%,Kappa值为0.8;检测A型FMDV抗体总符合率为91.48%,Kappa值为0.7。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度高,且高度一致。因此,在FMDV抗体检测时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其中一种使用。本研究为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科学选择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
2022年12期 v.39;No.355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史喜菊;杜思乐;蒲静;张伟;任彤;徐立伟;邓丛良;赵相鹏;高志强;汪琳;张佳玮;白子龙;张小寒;赖平安;宋悦谦;
目前市场上肉类成分检测试剂盒种类繁多。为了评价不同厂家试剂盒的应用效果,选取当前市场上4个品牌的5种肉类成分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其特异性、灵敏性及效率成本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4个品牌的5种肉类成分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特异性均较好,不同肉类之间没有交叉反应;但检测同一种肉类的不同品牌试剂盒及同一品牌检测不同肉类的试剂盒灵敏性存在差异;不同品牌的试剂盒检测时间和成本也有区别,A品牌耗时最短,D品牌价格最高。结果表明,不同品牌试剂盒的灵敏性、检测耗时和检测成本各有特点,使用者可根据使用目的及经费预算选择合适的试剂盒。
2022年12期 v.39;No.355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云;徐小艳;陈昌海;邱冬;董永毅;羊扬;
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剖检及实验室病原分离等方法,从一例鸭死亡病例中分离出1株细菌,经染色镜检、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质谱检测、16S rDNA测序以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的细菌为粪肠球菌,并最终确诊该起鸭死亡病例由粪肠球菌感染引起。通过实施新霉素等药物治疗,鸭群逐渐恢复健康。该病例提示,要提高对鸭粪肠球菌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鸭群日常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科学合理用药,这样可有效防范鸭群粪肠球菌感染发生。
2022年12期 v.39;No.355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唐文雅;聂福霄;聂福旭;李本彦;李颖;李娜;
为评价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对白羽王鸽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取320对白羽王鸽及其孵化的640只乳鸽,随机分成4组,其中试验组(Ⅰ、Ⅱ、Ⅲ组)分别添加0.1%黄芪多糖、0.5%丁酸梭菌、0.1%黄芪多糖+0.5%丁酸梭菌复合制剂,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Ⅰ、Ⅱ、Ⅲ组种鸽受精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Ⅲ组乳鸽体重和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Ⅰ、Ⅱ、Ⅲ组乳鸽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Ⅰ、Ⅱ、Ⅲ组乳鸽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Ⅲ组乳鸽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Ⅰ组、Ⅱ组显著降低(P <0.05);Ⅲ组乳鸽胸肌失水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Ⅰ、Ⅲ组乳鸽胸肌剪切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结果表明,0.1%黄芪多糖和0.5%丁酸梭菌合剂可提高肉鸽生产性能和乳鸽肉质,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本研究为复方合生元制剂进一步替代抗生素应用于肉鸽产业提供了数据支持。
2022年12期 v.39;No.355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