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 2021年云南省玉溪市活禽交易市场禽流感病毒监测

    罗晓燕;杨耀兰;杨秋楠;宋诗雅;李晶;吕嵘;赵焕云;

    为了解云南省玉溪市活禽交易市场禽流感病毒污染情况,2021年对该市8个县(市、区)活禽市场进行采样检测。全年共采集63场次1 455份棉拭子样品(禽咽喉/泄殖腔双拭子860份、环境拭子317份、运输工具拭子278份),采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A型、H5/H7/H9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共检出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435份,未检测到H5和H7亚型病毒核酸阳性;除检出7份未分型阳性样品外,在44场次检出H9亚型病毒核酸阳性428份,场次阳性率为69.84%,样品阳性率为29.42%,其中活禽、环境、运输工具样品阳性率分别为32.56%、25.87%、23.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一年四季均能检测到H9亚型病毒阳性,但3—6月份样品阳性率低于年均阳性率,1、2、7、10、12月样品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各月份间样品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县(市、区)的场次阳性率存在差异(P <0.05),但样品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玉溪市活禽市场H5、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控制,但H9亚型禽流感病毒污染面依然广,污染率较高;不同月份间阳性率差异明显,但季节性差异缩小。结果提示,应继续加强活禽市场H9亚型禽流感病毒污染监测,同时强化活禽市场的检疫监管,严格执行消毒和休市制度,防止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传入养殖环节。

    2022年12期 v.39;No.35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21年广西柳州市规模肉鸭养殖场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

    梁竞臻;王翠;覃艳然;周师师;许宗丽;马小蓉;卢军;黄小武;李志源;严斯刚;

    为科学评估柳州市规模化养殖环境下肉鸭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5和H7亚型)免疫抗体水平和疫情发生风险,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和荧光PCR方法,对2021年全市各县区肉鸭规模养殖场采集血清样品、喉头/泄殖腔棉拭子分别进行抗体和病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不同血清型、不同县区、不同季度的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显示:H5亚型免疫抗体总合格率为76.48%(3 472/4 540),平均滴度为5.52log2,H7亚型免疫抗体总合格率为68.00%(3 087/4 540),平均滴度为4.20log2;经卡方检验,H5亚型免疫抗体总合格率显著高于H7亚型(P <0.01)。所有病原样品中均未检测到H5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在不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县级地区的免疫抗体总合格率显著高于城区(P <0.01)。不同季度的禽流感抗体总体合格率依次为第四季度>第二季度>第一季度>第三季度。结果表明:柳州市规模肉鸭养殖场的H5、H7亚型禽流感免疫效果整体良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较低;但仍需全年持续加强禽流感免疫监测和风险评估,部分城区应着重做好补免和加强免疫工作,从而构筑有效的免疫屏障,防止禽流感疫情发生,保障养禽业健康发展。

    2022年12期 v.39;No.355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22年鄂西地区PRRSV ORF5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欧阳艳;刘发志;王孝忠;李祚丹;熊同舟;杜建丰;

    为掌握鄂西地区PRRSV的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对2022年采自该地区8个县(市、区)的疑似感染发病猪血液、肺脏组织等样品共672份,进行PRRSV实时荧光RT-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品的ORF5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检出PRRSV阳性样品33份,阳性检出率为5%;通过进一步分型鉴定,23份为HP-PRRSV阳性,占69.7%,10份为类NADC30(NADC30-like PRRSV)阳性,占30.3%;采用DNAstar软件分析4份阳性样品的GP5蛋白氨基酸序列,显示存在多个氨基酸突变,在诱骗表位(27~30 aa)出现29G→29C,在中和表位,HP-PRRSV毒株出现39A→39T,类NADC30毒株出现38A→38T。结果表明,鄂西地区存在高致病性和类NADC30两种PRRSV毒株流行,其GP5蛋白氨基酸序列已发生了多个变异。结果提示,应持续加强PRRSV分子流行病学监测,选择与流行毒株匹配的疫苗进行免疫。

    2022年12期 v.39;No.355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副猪嗜血杆菌与PCV3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分析

    赵自亮;田宇森;庄鸿琨;李婕;朱桓奕;刘霞;杨晓伟;张立武;赵光伟;

    为确定重庆市某患病猪场的致病原并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分子进化特性,首先利用PCR方法对组织病料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副猪嗜血杆菌(Hps)和圆环病毒3型(PCV3)两种病原场为阳性。然后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形态、培养特征和16S rDNA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血清型、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以及生长曲线等主要生物学特性。经鉴定确定致病菌株为Hps血清5型,分离菌株对头孢他啶、苯唑西林、新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和四环素表现为耐药,共检测到9种耐药基因;对PCV3通过分段扩增、拼接获得完整的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学软件分析其基因结构以及基因型,经测序分析发现PCV3基因组全长2 000 bp,GC含量为50.45%,基因型为PCV3a,与广西MH823221株和美国最早报道的KT869077株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本研究确定了患病猪的致病原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分子进化特性,为临床有效防控Hps和PCV3混合感染提供了依据。

    2022年12期 v.39;No.355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濮阳市犊牛腹泻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赵朋宽;

    为了解河南省濮阳市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致病性、血清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对2018—2020年采集的243份腹泻犊牛肛拭子以及粪便、肝脏等病料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玻板凝集试验以及结晶紫微孔板法和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相关特性检测。结果显示:从243份病料样品中分离到8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率为35.8%(87/243);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属于14种血清型,其中O101(18.4%)、O38(17.2%)和O142(14.9%)为优势血清型;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被膜形成能力强的24株(26.6%),中等的34株(43.6%),弱的17株(19.5%),不形成的12株(15.4%);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链霉素10种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均在49.4%以上。结果表明:致病性大肠杆菌在濮阳市可能呈地方性流行,O101、O38、O142为犊牛源优势血清型;该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外界生存能力较强,且对多种临床常用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科学使用敏感抗菌药物,研制优势血清型多价疫苗,加强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防控。

    2022年12期 v.39;No.355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一例牛丘疹性口炎的诊断及病原序列分析

    任云鑫;汤承;岳华;

    为查明某奶牛场犊牛群出现口腔黏膜糜烂症状的病因,无菌采集10份发病犊牛口腔黏膜糜烂组织样本,对引起牛口腔黏膜糜烂的常见病原,通过PCR检测和基因测序进行病原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0份样本中检出6份牛丘疹性口炎病毒(BPSV)阳性,其他病原未检出;从6份BPSV阳性样本中,克隆获得6条部分B2L基因序列;经系统发育分析,6条B2L基因序列聚为两个不同的分支,并且每个分支内包含3条扩增获得的序列。结果表明,该奶牛场犊牛暴发的以口腔黏膜糜烂为特征的疾病为BPSV感染,而且牛场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毒株流行。本研究丰富了国内BPSV毒株资料,为后续BPSV分子特征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2年12期 v.39;No.355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一起猪轮状病毒病的确诊和防治

    陈长福;

    福建省某规模化养猪场出现群体腹泻病例。为明确引发疫病的病原和感染情况,采集各阶段猪群的粪便、口腔拭子和产房环境、人员外表(衣服和鞋底)等样本,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了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引发本起疫病的病原为猪轮状病毒,且病毒污染面广,在各阶段猪群中均有检出,人员外表检出率高达87.50%,人员机械带毒可能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采取疫苗免疫、消毒和粪便管理等措施后,病情趋于稳定,未再出现腹泻病例。本病例的确诊与防治为猪场科学防控猪轮状病毒感染提供了参考。

    2022年12期 v.39;No.355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一例疑似饲喂霉变玉米引发猪中毒的暴发调查

    张熠;李晓林;陈尧贵;

    2021年1月26日,贵州省六盘水市辖区内某养殖户饲养生猪出现非正常死亡。为查明原因,通过现场访谈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明,饲喂过多霉变玉米引起的玉米赤霉烯酮蓄积性中毒可能是导致本次生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此类中毒事件再次发生,建议养殖户在储存饲料时增设防潮板,定期观察饲料状态,禁止饲喂霉变饲料。

    2022年12期 v.39;No.355 40-4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2年美国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特点分析

    蒋文明;刘朔;彭程;尹馨;刘华雷;

    2022年2月以来,美国持续暴发由2.3.4.4b分支引发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累计扑杀家禽近4 800万只,给当地家禽产业造成巨大损失,引起全球广泛关注。遗传演化关系表明美国流行毒株与欧洲同期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但又相对独立。北美和欧洲流行的毒株与我国Re-14疫苗株属于同一分支,其相互间的HA基因氨基酸同源性较高(98.6%~99.5%);在美国,H5N1亚型毒株还导致赤狐等多种哺乳动物感染。美国疫情的暴发给我国禽流感防控带来了诸多警示和影响。本文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加强疫情信息分析,强化野生动物和病原变异情况监测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建议。

    2022年12期 v.39;No.355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021年全球口蹄疫流行状况及特点

    孙映雪;宋建德;张秀娟;王梦瑶;郑雪光;

    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全球动物卫生数信息据库(WAHIS)和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WRLFMD)数据,统计分析2021年全球口蹄疫流行状况及特点。2021年全球有27个国家和地区(亚洲17个、非洲9个、欧洲1个)报告发生口蹄疫疫情或分离到口蹄疫病毒,累计报告疫情1 778起,发病动物14.2万头/只。全球口蹄疫疫情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其中巴基斯坦、伊朗、沙特、蒙古国、南非等国家疫情严重;全年各月份均有疫情报告,其中5—6月报告疫情最多;羊和牛病例数居多,合计占总病例数的97.0%;O型口蹄疫疫情分布广泛,表明该型病毒是亚非地区的优势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毒株流行区域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综上,2021年亚非局部地区口蹄疫流行依然严重,全球实现无口蹄疫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全球疫情形势提示,我国需要按照国家口蹄疫防治计划持续做好口蹄疫防控,逐步推进口蹄疫免疫无疫区建设工作。

    2022年12期 v.39;No.35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兽医管理

  • 江苏省动物指定通道制度建设实践

    王卫雪;周春红;

    对跨省动物运输实施指定通道管理是有效防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及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举措。本文梳理了江苏省指定通道的建设、运行与管理情况,分析了存在的布局有待完善、运行不够顺畅、建设和业务仍需强化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省际协作,完善指定通道布局,加强顶层设计,保障检查站有效运行,优化检查站功能分区,细化检查规范等发展建议,以期为全国动物运输指定通道的监管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39;No.355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陕西省安康市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建设与管理

    钟遥;钟家伦;邹赐玺;明娟;陈元益;赵飞;章昭;何莎;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建立和实行跨省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管理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文以安康市为例,就目前跨省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的设立及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力量薄弱、经费不足、监管难度大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值守人员、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部门协作机制、落实终端监管责任、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2022年12期 v.39;No.355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形势下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的几点思考

    裴党帅;刘慧;王国超;王养会;李月健;王党伟;杨智勇;

    动物检疫是我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项重要行政许可,是防范动物疫病传播、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各地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职能划入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本文通过分析机构改革后渭南市动物检疫工作现状,发现了基层存在的动物检疫职能不清、工作衔接不畅,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压力大、经费不足等问题,由此提出明确职责归属,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官方兽医队伍建设,提升动物检疫规范化等应对措施,以期对基层动物检疫工作规范开展有所助益。

    2022年12期 v.39;No.355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 ]
  • 2010—2020年四川省内江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情况分析

    雷明霞;张其彬;李梅;余姣;彭娟;蒋凛;徐凯;

    为了解2010—2020年内江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情况,继而完善执业兽医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从内江市报考人员的学历、年龄、职业、性别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0—2020年,内江市共有1 087人报考,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114人,平均通过率为13.1%;报考人员趋向年轻化,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49.2%),学历以大专为主(66.8%),职业为兽医、水产机构工作者报考人数居多(34.2%)。建议持续完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准入、管理及培训机制等,做好相关制度宣传,不断提升执业兽医管理服务水平。

    2022年12期 v.39;No.355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2018—2020年全球兽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王媛媛;苏红;刘德举;王岩;王伟涛;贾智宁;翟海华;李卫华;王储;滕翔雁;曲志娜;

    监测兽用抗菌药使用情况是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必要工作。为了解全球兽用抗菌药使用情况,分析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第6版《兽用抗菌药使用情况监测报告》。分析发现:2020年美洲较多国家/地区允许使用抗菌药饲料添加剂,但趋向使用黄霉素等不易产生耐药性的非重要抗菌药;亚太地区允许使用抗菌药物添加剂的国家/地区数量下降最多,对使用抗菌药添加剂的管理日趋规范;亚太地区养殖量与美洲相当,是欧洲的2倍,但2018年兽用抗菌药总用量是美洲的2倍、欧洲的6倍,单位动物用量是美洲的1.5倍、欧洲的2倍,总体用药量和单位用药量均偏高。值得肯定的是,亚太地区兽用抗菌药使用量下降幅度最大,较2016年下降59%,是美欧地区同比降幅的2倍,兽用抗菌药减量控制效果明显。

    2022年12期 v.39;No.355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水生动物卫生战略(2021—2025)简介

    刘德举;王媛媛;王岩;肖肖;李卫华;滕翔雁;

    为改善全球水生动物卫生和福利,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发布了《水生动物卫生战略(2021—2025)》。该战略确定了4个需要指导和加强的水生动物卫生领域,即标准建设、能力建设、恢复力和引导力。本文重点介绍了这4个方面的战略规划,从能力建设、区域合作和参与标准制修定等方面,探讨我国可开展的相关工作,以期为我国水生动物卫生管理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39;No.355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专论综述

  • 非洲猪瘟病毒拮抗宿主抗病毒免疫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时梦晗;胡永新;张友明;吴晓东;曹晶晶;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核质巨DNA病毒,它引起的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ASF的出现给全球养猪业和整个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威胁和挑战。目前尚无针对ASF的有效疫苗,而对ASFV感染机制和免疫逃逸机制认识的不足是制约商品化疫苗研究的主要因素。本文对ASFV的结构和生命周期进行了总结,并从先天性免疫反应、适应性免疫反应和程序性细胞死亡3个方面,对ASFV调控宿主抗病毒反应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归纳,以期为ASFV致病机制研究和新型疫苗靶点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39;No.355 8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等温扩增技术概述及其在动物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禹兰平;王楷宬;潘俊慧;张富友;杨文静;周凯钰太;崔成都;孙福亮;王素春;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可以在恒定温度下进行体外核酸扩增的技术,近几年其研究热度很高。本文从技术原理、优缺点及在动物病原检测应用等方面,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依赖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CPA)和赖解旋酶等温扩增技术(HDA)等5种常见等温扩增技术进行了综述。LAMP技术操作简单,不依赖特殊设备,但引物设计较为复杂,研发多重LAMP检测方法有很大困难。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不受场地条件约束,扩增时间短,但容易造成气溶胶污染,因此一般用于实验研究。NASBA技术扩增效率高,不易产生污染,但成本偏高,操作相对复杂,在目前疫病检测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减少。CPA技术操作相对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但结果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HDA技术引物设计相对简单,但反应体系较为复杂,因此不适合扩增长序列。不同的等温扩增技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条件来选择。等温扩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备许多优点,但仍需要不断改进,未来与微流体芯片、纳米金、CRISPR等技术联合应用,将会实现更加快捷、准确、简便的检测,从而为动物疫病检测提供更好的服务。

    2022年12期 v.39;No.355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禽衣原体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李小军;邓海燕;黄洁莹;王自强;张险朋;

    禽衣原体病(avian chlamydiosis)主要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引起。鹦鹉热衣原体可感染禽类等多种动物,在禽类中广泛流行,也可感染人类,对公共卫生构成了威胁。禽衣原体病的早期诊断成为该病防控重要手段之一。病原学诊断是禽衣原体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需要在生物安全级别较高的实验室操作,且耗时较长和操作繁琐,已不再是禽衣原体病实验室诊断的主流方法。目前,禽衣原体病的血清学检测主要是补体结合试验(CF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中ELISA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大规模监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中以荧光PCR方法最为普及,成为了禽衣原体核酸检测的主流方法,与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相比,其速度、通量、特异性、敏感性各方面都有提升,相较于免疫学诊断,避免了获得性免疫带来的假阳性结果,是未来禽衣原体病实验室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从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禽衣原体病的诊断方法进行论述,介绍各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分析其优缺点,以期为禽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39;No.355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技术支撑

  • 三种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和两种核酸提取方法的比对

    曹东阳;朱奕霏;马晓媛;白翠;杨金鑫;胡泽宇;吴丹;

    为评价不同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检测效果,以及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对ASFV的提取差异,选取ASFV B646L基因标准物质作为模板参照,通过荧光PCR检测对标准曲线、最低检出限(LOD)、特异性、检测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3个厂家商品化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A、B、C)的综合性能;选取磁珠法和柱式法两种核酸提取方式,对标准物质核酸提取后进行ASFV荧光PCR扩增,以Ct值大小评价试剂的提取效果。结果显示:3种ASFV荧光PCR试剂盒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5、0.996、0.985,且特异性较好;3种ASFV荧光PCR试剂盒LOD介于10~(-1)~10~(-2) copies/μL,A试剂盒反应循环数最多且反应时间最长(105 min),LOD为10~(-2 )copies/μL。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与手工核酸提取Ct值无统计学差异(P> 0.1),批内变异系数(CV)在1.5%以内。结果表明:3种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综合性能较为理想,A试剂盒更适用于临床含毒量低的样品检测;两种核酸提取方法均可有效提取ASFV B646L基因质粒标准物质。本试验为科学、合理选择ASFV检测和提取试剂提供了数据参考。

    2022年12期 v.39;No.355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口蹄疫病毒抗体SPC-ELISA定性检测与LPB-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

    蔡文博;

    为评估固相竞争ELISA(SPC-ELISA)定性检测与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定量检测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抗体的符合度和一致性,以2022年春季从规模猪场、牛场、羊场采集的300份血液样本为试验对象,分别应用SPC-ELISA定性和LPB-ELISA定量检测方法进行O、A型FMDV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应用统计软件GraphPad Prism 8中的χ~2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统计与分析,采用Kappa统计量分析两种ELISA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显示:SPC-ELISA检测两种抗体的阳性率总体均略高于LPBELISA,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两种方法检测O型FMDV抗体总符合率为94.81%,Kappa值为0.8;检测A型FMDV抗体总符合率为91.48%,Kappa值为0.7。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度高,且高度一致。因此,在FMDV抗体检测时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其中一种使用。本研究为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科学选择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

    2022年12期 v.39;No.355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常见肉类成分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比较

    史喜菊;杜思乐;蒲静;张伟;任彤;徐立伟;邓丛良;赵相鹏;高志强;汪琳;张佳玮;白子龙;张小寒;赖平安;宋悦谦;

    目前市场上肉类成分检测试剂盒种类繁多。为了评价不同厂家试剂盒的应用效果,选取当前市场上4个品牌的5种肉类成分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其特异性、灵敏性及效率成本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4个品牌的5种肉类成分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特异性均较好,不同肉类之间没有交叉反应;但检测同一种肉类的不同品牌试剂盒及同一品牌检测不同肉类的试剂盒灵敏性存在差异;不同品牌的试剂盒检测时间和成本也有区别,A品牌耗时最短,D品牌价格最高。结果表明,不同品牌试剂盒的灵敏性、检测耗时和检测成本各有特点,使用者可根据使用目的及经费预算选择合适的试剂盒。

    2022年12期 v.39;No.355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例由粪肠球菌感染引起的鸭死亡病例诊断

    刘云;徐小艳;陈昌海;邱冬;董永毅;羊扬;

    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剖检及实验室病原分离等方法,从一例鸭死亡病例中分离出1株细菌,经染色镜检、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质谱检测、16S rDNA测序以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的细菌为粪肠球菌,并最终确诊该起鸭死亡病例由粪肠球菌感染引起。通过实施新霉素等药物治疗,鸭群逐渐恢复健康。该病例提示,要提高对鸭粪肠球菌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鸭群日常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科学合理用药,这样可有效防范鸭群粪肠球菌感染发生。

    2022年12期 v.39;No.355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对肉鸽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唐文雅;聂福霄;聂福旭;李本彦;李颖;李娜;

    为评价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对白羽王鸽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取320对白羽王鸽及其孵化的640只乳鸽,随机分成4组,其中试验组(Ⅰ、Ⅱ、Ⅲ组)分别添加0.1%黄芪多糖、0.5%丁酸梭菌、0.1%黄芪多糖+0.5%丁酸梭菌复合制剂,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Ⅰ、Ⅱ、Ⅲ组种鸽受精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Ⅲ组乳鸽体重和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Ⅰ、Ⅱ、Ⅲ组乳鸽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Ⅰ、Ⅱ、Ⅲ组乳鸽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Ⅲ组乳鸽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Ⅰ组、Ⅱ组显著降低(P <0.05);Ⅲ组乳鸽胸肌失水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Ⅰ、Ⅲ组乳鸽胸肌剪切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结果表明,0.1%黄芪多糖和0.5%丁酸梭菌合剂可提高肉鸽生产性能和乳鸽肉质,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本研究为复方合生元制剂进一步替代抗生素应用于肉鸽产业提供了数据支持。

    2022年12期 v.39;No.355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