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论坛

  •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黄保续;王媛媛;王楷宬;高璐;高晟斌;李卫华;

    有效防控动物疫病是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保障多元化食物供给、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提高农牧民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本文梳理归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的四方面成效:成功消灭三大瘟疫,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稳定控制部分人兽共患病,成功防范系列重大外来病;从动物疫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防控工作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提出了坚持免疫与扑杀相结合、提高生物安全水平、严格调运监管、提升科技支撑力、精准实施宣传干预和强化兽医队伍等六方面工作建议,供行业参考。

    2023年04期 v.40;No.35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8 ]

流行病学

  • 湖南省强制免疫退出后小反刍兽疫发生风险评估

    黄建龙;范仲鑫;张朝阳;林源;邓国强;郭永祥;刘道新;

    为进一步推进湖南省小反刍兽疫(PPR)消灭工作,通过数据收集、抽样监测、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近年来全省PPR疫情情况,山羊养殖、调运、监测情况以及养殖户对PPR的知晓率等,并从传入评估、暴露评估、后果评估3个方面,对全省强制免疫退出后的PPR发生风险进行评估。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调入活羊90%以上用于屠宰,主要调入地区PPR免疫抗体水平较高;湖南省养殖场户对PPR的知晓率较高,发生疫情后及时报告率达92.5%,退出强制免疫后自主免疫意愿率为62.3%。专项监测结果显示:全省PPR个体免疫合格率为66.36%,群体合格率为61.35%;病原个体阳性率为0.01%,群体阳性率为0.07%。风险评估认为,湖南省在退出PPR强制免疫后,PPR传入风险和暴露风险等级分别为中和低,后果评估等级为很低。因此,湖南省退出强制免疫后,发生PPR的风险很低,后果不严重,已具备全省实施PPR强制免疫退出政策的基础和条件。建议退出后,继续通过强化产业升级、监测排查、流通监管、宣传培训、应急管理等措施,尽快实现全省消灭PPR的目标。

    2023年04期 v.40;No.359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一起输入性羊痘疫情的暴发调查

    徐聪;李晶;杨晓橙;周勇;周惠芬;王跃淞;胡永翠;董路;孙峰;段博芳;

    2022年2月云南省元江县某农户饲养的山羊出现疑似羊痘病情,袭击率为16.91%(46/272),病死率为45.65%(21/46)。为确定病因,防止病情扩散,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综合病羊临床症状以及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本起疫情为输入性羊痘疫情。通过采取病羊与健康羊群隔开饲养、紧急免疫、对症治疗、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等干预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分析认为,养殖户疫病防控意识淡薄,缺乏生物安全防范意识,调入携带病原羊只混群饲养等是引发病情的主要原因。本次病情警示,养殖场应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做好未出售羊群返场的隔离检疫,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以预防疫病发生。

    2023年04期 v.40;No.359 11-1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甘肃省天水市规模猪场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王美菊;王建强;成小莉;王玙;

    为了解甘肃省天水市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的流行和分布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5个生猪养殖量较大县区的18个规模猪场,采集1 923份血清进行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5个县区均存在PRV感染,18个规模猪场中检出阳性场10个,场点阳性率为55.56%。1 923份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品78份,个体阳性率为4.06%。秦安县个体阳性率较高(10.94%),麦积区(2.19%)和秦州区(1.29%)较低,种猪场个体阳性率(1.05%)低于商品猪场(28.99%);存栏100~<500头小型猪场的个体阳性率为10.24%,高于存栏≥500头的大型猪场(3.62%)和中型猪场(3.09%)。不同县区、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猪场的个体阳性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根据结果推测,天水市规模猪场可能普遍存在PRV感染,种猪场和大中型猪场防控效果较好,而商品猪场和小型猪场感染可能较严重。结果提示,天水市应加快种猪场PRV净化进程,通过加强免疫和生物安全管理,做好猪场的综合防控工作,降低商品猪场和小型猪场感染率,保障天水市养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04期 v.40;No.359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贵州省部分PEDV流行株ORF3基因克隆与遗传进化分析

    万娟;梁海英;曾智勇;汤德元;王彬;张婧旭;柳佳佳;边孟婷;黄书;潘向英;田红利;

    为探究贵州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情况,对2017—2022年贵州省不同地区13份PEDV阳性腹泻样本进行ORF3全基因扩增、克隆、测序,使用DNAstar、MEGA 7.0软件,对所得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以及突变和遗传进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3份PEDV阳性样品的ORF3基因序列全长均为675 bp,编码224个氨基酸;13条克隆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1%~100%和96.4%~100%;13条克隆序列与经典毒株CV777株ORF3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9%~97.3%和94.7%~96.4%,同源性较低;与经典毒株CV777株相比,13条克隆序列在G160A、C243T、C274T、G301A、C450T、A497G存在相同的核苷酸突变,存在4个相同的氨基酸位点突变(V21A、V54I、A101T、N166S);13条克隆序列所在毒株在遗传进化上全部属于GⅡ型,其中GZ220514、GZ342、GZ224、GZ219、GZ423隶属于GⅡb亚型,GZ210112、GZ210129、GZ210220、GZ210714、GZ407、GZ210525、GZ330、GZ370属于GⅡa亚型(表明13份PEDV阳性样品所含毒株均为变异毒株);同一基因型的PEDV毒株ORF3基因相对较保守,但不同基因型差异较大;对所有参比株ORF3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CV777株进行比对,分析认为可以将25S、70V/F、80F、107F/V/L氨基酸突变模式作为GⅡa亚型的分子标记。本试验为分析贵州省PEDV流行以及遗传变异情况提供了参考,并丰富了贵州省PEDV ORF3基因序列。

    2023年04期 v.40;No.359 19-2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公共卫生

  • 新疆阿勒泰部分地区羊棘球蚴病(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特列克·库拉别克;德力拜尔·木拉提;赛木斯尔·瓦克力;木尔扎提·阿勒腾别克;哈德力别克·吾特开;也尔哈拉提·胡尔曼;张杨;巴音查汗;

    为评价新疆阿勒泰地区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控效果,2022年采用ELISA方法,对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福海县、富蕴县的羊群棘球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共检测羊血清样品1 331份,检出阳性238份,总阳性率为17.9%,其中阿勒泰市、福海县、富蕴县阳性率分别为15.5%、18.6%、19.6%,不同县市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 8,P> 0.05);第一季度阳性率(22.6%)较高,但同一县市不同季度间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舍饲羊阳性率(9.6%)低于散养羊(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岁以上年龄段阳性率较高(30.6%),1岁以内阳性率最低(6.8%),同一县市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的3个采样县市各季度均存在羊棘球蚴感染,区域和季度流行特征不明显,而饲养方式和年龄是影响感染强度的重要因素,散养羊和高年龄段羊感染相对较严重。结果提示,需加强对农牧民的棘球蚴病防控宣传,减少棘球蚴病对人类的威胁。本调查为进一步做好该地区棘球蚴病综合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2023年04期 v.40;No.359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 ]
  • 山东省羊场布鲁氏菌病病例对照研究

    陈峰;刘平;张栋;徐栋;吕桂霞;袁凯;曹振山;张月;王幼明;兰邹然;

    为探究羊养殖场引进调出环节风险因素对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传播的影响,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依据2020—2021年山东省各市上报的布病监测数据,筛选病例组和对照组,按照1:1匹配的方式开展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资料。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饲养动物种类”“饲养模式”“曾引进过羊”“近1年有母羊发生流产”风险因素后,发现“经经纪人引羊”与养殖场发生布病存在统计学意义(OR=5.64,95%CI:2.22~14.31,P <0.001)。结果表明,通过经纪人引羊相对增加了羊养殖场发生布病的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经纪人引导和规范,建立备案制度,规范收羊方式,提升生物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引进调出环节布病传播风险。

    2023年04期 v.40;No.359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7 ]
  • 2018—2021年四川省金堂县牛羊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蒋增兵;路文华;岳静;刘华东;周英俊;肖静容;赵纹相;杨曦;姚运莲;

    为掌握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生、流行状况,统计分析了2018—2021年兽医系统实验室的牛羊布病检测数据。结果显示:4年累计检测样品31 050份,检出阳性样品49份,平均阳性率为0.15%。2018—2021年,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39%、0.12%、0、0.08%,整体呈下降趋势;场点阳性率分别为4.40%、0.81%、0、3.88%。奶牛个体阳性率和场点阳性率均高于黑山羊,奶牛规模场个体阳性率高于散户,黑山羊散户个体阳性率高于规模场。分析表明,当前金堂县牛羊布病总体呈低流行水平,但奶牛规模养殖场污染较重。提示该地区的布病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应加强家畜调运检疫监管,提高农户防疫意识,强化综合防控与监测,切实推进布病净化工作。

    2023年04期 v.40;No.359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5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4 ]
  • 猪伪狂犬病病毒疑似感染人的实验室诊断及分析

    谢彩华;班付国;闫若潜;王东方;王翠;张利平;朱前磊;闫志玲;刘影;王淑娟;马震原;郭育培;程果;赵雪丽;

    为给人感染伪狂犬病病毒(PRV)来源分析及其感染机理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对一例疑似感染PRV患者的血清、脑脊液、拭子及其工作猪场的病猪血清、组织等样品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及病毒分离,对其工作猪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同事血清样品进行PR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病人样品经数字PCR检测均为PRV核酸阳性;病人发病后5~90 d内的血清样品均为PRV gB抗体阳性,gE抗体发病后18 d转为阳性并一直持续到发病后90 d;病人同事均未表现临床症状,其血清样品PRV gB抗体阳性率为22.2%,gE抗体均为阴性;从病人工作猪场的病猪样品中分离到PRV,且样品经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及ELISA抗体检测均检出阳性;病人工作猪场为PRV阳性场,病人及PRV gB抗体阳性同事均有直接接触病猪史。结果表明,患者感染的PRV来自其工作猪场猪群的可能性较大,人感染后表现出和动物感染相似的抗体消长规律。PRV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及其感染机制需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2023年04期 v.40;No.359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2 ]

兽医管理

  • 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建设与成效

    孙晓东;刘静;刘飞;蔡丽娟;蒋正军;范钦磊;

    近年来,我国将无疫小区管理理念应用到布鲁氏菌病防控,以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作为切入点,整合优化布鲁氏菌病关键技术措施,结合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全面推动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本文重点从建设主体、生物安全体系、监测要点等方面介绍了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建设标准,总结了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建设对于提升完善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推进养殖企业从传统防控到生物安全管理、风险管理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成效,以期对下一步工作推进提供参考。

    2023年04期 v.40;No.359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广东省首个国家级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净化场的创建

    朱建翠;王武生;沈丹;何日文;黄恒新;李斌;陈裕华;杨建宇;邹梦佳;彭婷;

    为推进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简称“两病”)净化工作,保障奶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乳制品质量安全,广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开展本底调查的基础上,成立净化工作小组,指导广州华美牛奶有限公司(简称公司)积极开展奶牛“两病”检疫净化,包括加强宣传培训与指导,制定维持无疫的防控策略、技术路线、总体方案和技术规程,督促公司在全面检测、严格引种、牛群建设、防疫管理、监督检查、生产管理、卫生环保等方面严格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有效确保了该公司连续6年维持“两病”无疫状态,从而使公司顺利建成广东省国家级首个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净化场。本文总结了创建过程和维持无疫的经验做法,以期为奶牛养殖企业开展疫病净化提供参考。

    2023年04期 v.40;No.359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2 ]
  • 新时代推进红河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李德林;李琴;龙梅;王和兴;翟芸;黄彭烨;管庆松;

    畜牧业已发展成为红河州的重要产业。通过对红河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调查,深入分析了新时代红河州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产业化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不高、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等问题,以及市场需求仍然强劲、资源禀赋条件较好、农牧结合优势明显等机遇。研究提出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及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结构、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红河州制定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2023年04期 v.40;No.359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对欧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特别贸易关注的分析与思考

    王岩;王媛媛;郭林宇;刘德举;肖肖;李卫华;滕翔雁;

    非洲猪瘟(ASF)、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牛海绵状脑病(BSE)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是影响猪、禽、牛及其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1997年以来,24个国家因上述重大动物疫病对欧盟发布了贸易禁令,禁止进口其动物及其产品。欧盟在世界贸易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委员会(WTO/SPS)例会上,对这3种重大动物疫病共提出185次特别贸易关注以及磋商,质疑相关国家无疫区/生物安全隔离区(简称无疫区/无疫小区)规则应用不当,措施未与国际标准/协调一致,风险评估结果无法互认,存在贸易歧视等。鉴于我国是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口国,是欧盟重点关注的贸易国家,为了更好地应对欧盟的特别贸易关注,梳理研究了欧盟特别贸易关注情况,并提出了积极参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无疫区/无疫小区风险分析结果互认,深入研究并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三方面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畜禽行业健康发展和国际贸易顺利开展。

    2023年04期 v.40;No.359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 ]

专论综述

  • 动物新冠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

    陈信忠;洪钧;曾韵颖;龚艳清;朱黄鑫;叶鹏;

    新冠病毒感染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也给动物带来严重影响。全球已有36个国家报告至少26种哺乳动物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包括宠物、养殖动物和野生动物。绝大部分动物的SARS-CoV-2感染来自与人类接触,感染后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宠物中,犬和猫对SARS-CoV-2具有一定的易感性,其感染率与宠物主人的密切接触程度有关,但总体感染率不高,目前还没有宠物在人类感染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的证据。养殖动物和野生动物中,水貂和白尾鹿极易感染SARS-CoV-2,种群感染率很高,而且在其体内病毒可以快速变异和进化,甚至回传感染人类;水貂是动物中SARS-CoV-2感染最严重的宿主,感染后表现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目前尚无动物SARS-CoV-2感染对人类健康、动物健康以及生物多样性产生重大影响的证据,但动物感染不仅会影响动物种群的健康,而且可能造成SARS-CoV-2变异株的出现,进而威胁人类健康。因此,需要坚持“同一健康”理念,加强对动物SARS-CoV-2感染的监测和防控。

    2023年04期 v.40;No.359 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动物炭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诊断与防控

    孙翔翔;张培培;范颖;张研博;刘蒙达;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兽共患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疫病,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对其均易感。炭疽杆菌在体外可以形成芽孢,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该病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人主要通过接触患病动物、污染的动物制品或环境而感染。该病严重危害人畜安全,是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几年国内多个省份报道了炭疽病的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整理、归纳、分析了动物炭疽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危害、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等,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

    2023年04期 v.40;No.359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5 ]
  • 驱虫药咪唑苯脲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熊常明;杨光友;

    咪唑苯脲是一种世界公认较安全可靠的动物专用抗原虫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梨形虫病、边虫病、锥虫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等。该药具有代谢吸收快、分布广泛、消除缓慢、血药半衰期长的特点,常用于牛、羊、猪等规模养殖动物的原虫病治疗,近年也常被用于宠物原虫病的治疗,获得了良好效果。大多数情况下此药副作用微小,但应禁止与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使用。目前在牛羊组织和奶中均能够检测到该药的残留,是否对人体有危害尚不清楚。由于长期被广泛使用,近年研究发现一些原虫对咪唑苯脲产生了耐药性。未来应对咪唑苯脲的杀虫效果做深入探索,确定更准确的杀虫谱和给药方案;同时进一步研究其对人体是否存在危害,进而确定停药时间和最大残留量。本文主要对咪唑苯脲的临床应用效果、药物残留、副作用和耐药性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参考。

    2023年04期 v.40;No.359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

技术支撑

  •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RT-RAA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范颖;田雪;孙淑芳;吴发兴;尼博;刘建柱;孙翔翔;胡莉萍;

    为解决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现场快速诊断难点,提升应急响应速度,根据BVDV 1型基因组5'-UTR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BVDV 1型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核酸扩增方法(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 aid amplification,RT-RAA),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9℃等温条件下检测时间为20 min,对BVDV 1型核酸检测下限为1.2×102 copies/μL;3个浓度梯度的核酸组内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3.24%、9.48%和8.79%,均在10.00%以内,重复性好;建立的方法与猪瘟病毒、牛冠状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等无特异性反应。对6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所建立的方法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8.48%,Kappa值为0.881(P <0.001)。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RAA快速诊断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便捷,可用于BVDV 1型的现场快速检测。

    2023年04期 v.40;No.359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7 ]
  • 禽呼肠孤病毒RT-RP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研发

    华俊;曾婷婷;谢芝勋;谢丽基;李孟;罗思思;王盛;万丽军;任红玉;谢志勤;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主要感染鸡和火鸡,引起关节炎、腱鞘炎等症状。为满足疾病早期快速诊断的需求,建立一套应用重组聚合酶核酸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检测ARV的方法,使用侧向流动免疫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观测结果。首先针对ARV较为保守的片段M1基因设计数套引物,使用普通RT-PCR筛选出一套无非特异条带、敏感性优良的引物组建立ARV RT-RPA-LFD反应体系,优化探针浓度和反应温度,使用建立的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最后以最低检测模板浓度优化反应时间。结果显示,建立的ARV RT-RPA-LFD反应体系在探针工作浓度为0.12 mmol/L,37℃条件下反应20 min,可最低检测到1.5×10~1 copies/反应的ARV RNA,并且不与其他常见禽病原体核酸发生反应。使用建立的方法检测40份临床病料,发现有3份ARV阳性,与之前本实验室建立的二重q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ARV RT-RPA-LFD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不需要大型复杂仪器,可直观观测结果的优势,为基层兽医实验室和兽医现场检测提供了技术参考。

    2023年04期 v.40;No.359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 ]
  •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张文;徐立蒲;吕晓楠;王小亮;曹欢;王姝;王静波;王澎;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是一种严重危害鲑鳟鱼类的重要传染性病原。为建立IPNV快速检测方法,根据IPNV VP2蛋白编码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并优化筛选引物以及探针检测浓度、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建立了一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高,对IPNV的检测限为5 copies/μL;特异性强,对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等其他病毒核酸扩增均呈阴性;重复性良好,组内与组间重复平均变异系数均小于3%;用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40份经病毒分离鉴定的样品进行IPNV检测,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可检测病毒含量较低的组织样品,对于IPNV的快速检测更具优势。

    2023年04期 v.40;No.359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罗非鱼链球菌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丁文桂;侯文婷;王自强;李永福;黄育浩;龙海鹰;李敏;张险朋;

    为构建一种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和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根据筛选的海豚链球菌LysR基因和无乳链球菌Si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浓度和退火温度,建立标准曲线,分析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最后进行方法的初步应用。结果显示:当无乳链球菌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0.20和0.16μmol/L,海豚链球菌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0.20和0.32μmol/L,且退火温度为53℃时,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荧光曲线标准,线性关系线良好,有较高的扩增反应效率;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9.6和10.7 CFU/mL,与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和其他8种常见的水生动物疫病病原体无交叉反应,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2%;临床样品及人工污染样品检测结果与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罗非鱼链球菌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同时对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进行检测,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3年04期 v.40;No.359 11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2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8 ]
  • 狂犬病病毒LN34基因假病毒核酸国家标准物质的研制

    鞠厚斌;李鑫;葛菲菲;杨德全;沈海潇;王建;赵洪进;

    LN34基因作为狂犬病病毒核酸诊断的首选基因已被广泛应用,但检测活动中涉及生物安全要求以及缺少相应的核酸标准物质,导致很难对现有核酸诊断方法进行有效评价。本研究以慢病毒为表达载体,制备了含有狂犬病病毒LN34基因的假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并对该标准物质开展了均匀性、稳定性评估以及数字PCR法定值、不确定度分析和临床试用。结果显示:制备的标准物质定值为(1.33±0.23)×10~4拷贝/μL,样品均匀;-20℃条件下可稳定保存6个月,4℃可稳定保存9 d,25℃可稳定保存1 d。本标准物质的研制为相关实验室开展量值溯源、能力验证、质量控制、方法评价、试剂选择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3年04期 v.40;No.359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7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 ]
  • 曲拉通和硝酸混合溶液直接提取快速测定草鱼中铅含量

    杨静;孙娟;宗超;沈媛;李英;贾晨;吴仑;陈翔;

    为建立快速测定草鱼中铅含量的方法,通过分析曲拉通和硝酸混合溶液浓度、提取时间、称样定容体积比例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基体改进剂的使用效果,确定了草鱼中铅元素提取测定的最佳条件。验证结果显示:采用曲拉通和硝酸混合溶液提取草鱼中铅元素方法的提取率为86.5%~95.6%,加标回收率为91.5%~95.6%,精密度均小于4.0%,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1和0.032 mg/kg,满足了国家标准GB 5009.12—2017第一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要求。与国家标准方法比较,本研究建立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时间从4~12 h缩短至0.2 h内,酸试剂用量从湿法消解的7~12 mL减少至1~2 mL;前处理过程无需高温消解,无需其他前处理设备,避免了样品污染和待测元素损失,实现了降低分析成本以及保护环境和试验人员的目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准确、绿色、快速测定草鱼中铅含量的方法,尤其适合大量样品检测。

    2023年04期 v.40;No.359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与相关对策

    王雅先;余琦;吴迪;钟代彬;孙志刚;付程雄;朱凤岐;吴鹏;付帅;赵浩军;赵景义;

    在介绍当前动物疫苗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动物免疫副反应表现以及影响免疫效果的三方面因素。建议做好疫苗筛选和贮运,制定合理免疫程序,严格规范免疫操作和抗体监测规程,加强动物饲养环境管理,改善动物营养状况,使疫苗免疫取得最佳效果,从而实现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目的。

    2023年04期 v.40;No.359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