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 2020—2022年全球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状况

    孙映雪;宋建德;郑雪光;张秀娟;王梦瑶;

    为防止牛结节性皮肤病(LSD)危害我国畜牧业,简述了LSD全球流行史,分析了2020—2022年全球LSD流行状况及特点。2020—2022年全球共有39个国家/地区通报发生4 714起LSD疫情,累计54.7万头家畜被感染;疫情主要集中于亚洲和非洲,其中亚洲占61.1%,非洲占35.9%;亚洲新发病国家数量持续增多,报告疫情数持续增长;全球上半年疫情数量是下半年的3倍多。总体看,欧洲LSD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LSD疫情持续传播,全球LSD疫情形势总体呈加重趋势。全球LSD疫情启示我国应持续加大LSD防控力度,强化免疫、监测和虫媒控制,做好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控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储备,加快研发安全高效新型疫苗,防止LSD对我国养牛业造成重大影响。

    2023年05期 v.40;No.36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2 ]
  • 2020—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规模养殖场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评估

    廖远军;邓家桧;曾新宝;蒋智博;邹玖零;

    为掌握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规模场口蹄疫免疫效果,2020—2022年春防、秋防期间,在辖区内13个乡镇的规模场,采集337个场次的4 301份血清样品,采用阻断ELISA法检测口蹄疫免疫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时间、群间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020—2022年全区O型口蹄疫平均场免疫合格率为84.27%,平均个体免疫合格率为87.17%,且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牛场场户免疫合格率和个体免疫合格率均最高,分别为88.89%和90.04%,其次是猪场,分别为85.64%和89.10%,羊场最低,仅为77.78%和79.75%,其中羊场与牛场的场户免疫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羊场与猪场(P <0.05)、牛场(P <0.01)的个体免疫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黄田铺和接履桥2个乡镇的免疫效果最好,免疫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而凼底和水口山则欠佳,免疫合格率仅略高于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零陵区规模养殖场O型口蹄疫整体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差异。结果提示,应持续加强对养殖场的免疫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工作,强化日常监测,做好羊群的及时补免工作,使全区口蹄疫免疫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防范疫情发生。

    2023年05期 v.40;No.360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
  • 2022年浙江省规模湖羊场主要疫病及生物安全状况调查

    刘爱军;费中华;王晶;黄晓兵;徐辉;周彩琴;

    为了解浙江省规模湖羊场主要疫病流行情况及其生物安全水平,2022年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浙江省56家存栏1 000只以上的规模湖羊场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规模场湖羊的平均死亡率和流产率分别为7.30%和3.11%;69.64%的羊场发生过腹泻类疫病,46.43%发生过绵羊支原体肺炎,19.64%发生过羊传染性脓疱,另外羊流产衣原体病、绵羊肺腺瘤病、羊疥螨等疫病也有零星散发。生物安全方面,规模羊场普遍存在队伍能力薄弱、防疫设施不全以及防疫制度建设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结果表明,浙江省规模湖羊场主要流行腹泻类疫病、绵羊支原体肺炎和羊传染性脓疱,生物安全管理能力存在不足。建议规模羊场着力加强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防疫设施,强化防疫制度建设与落实,提升生物安全管理能力,控制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2023年05期 v.40;No.360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 ]
  • 2022年新疆哈密市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效果评估

    张国新;陈建豪;张志新;玉努斯·阿不都;何波;张晓晓;马春江;

    为了解新疆哈密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检疫净化效果,综合分析其流行趋势,2022年从哈密市各区县101.98万头/只非免疫牛羊中采集963 999份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布鲁氏菌感染抗体检测,并统计分析不同畜种、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22年哈密市牛羊布病总个体阳性率为0.74%(7 158/963 999),总群体阳性率为6.61%(2 033/30 739)。从畜种分布来看,羊群体阳性率(8.41%)和个体阳性率(0.76%)均高于牛(4.74%和0.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时间分布来看,上半年牛羊个体阳性率(0.77%)和下半年(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区域分布来看,伊州区牛羊群体阳性率8.40%(1 196/14 230)和个体阳性率最高(1.07%,3 883/361 345),与巴里坤县、伊吾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哈密市布病的总体防控效果较好,发生大流行的风险较低,但个别区县仍存在传播风险,尤其要注重羊群春季繁殖季节的布病防控,加强牛羊调运监管和检疫,强化布病监测与防控宣传,稳步实现布病净化目标。本研究掌握了哈密市牛羊布病流行情况,可为哈密市乃至新疆布病防控净化提供依据。

    2023年05期 v.40;No.360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6 ]
  • 基于改良德尔菲法构建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半定量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杨涛;李中华;陈峰;陈芹;应清香;陈琼;张丹英;

    半定量风险评估是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方式进行的风险评估。为规范福建省奶牛场和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开展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风险评估,提供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奶牛场布病风险评估方法,参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风险评估的原则和步骤,通过文献查阅,收集专家经验,拟定各种奶牛场布病传入和场内传播风险因素,生成电子问卷后,邀请国内44位兽医流行病学领域或实践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采用改良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赋值,并确定传入风险与场内传播风险的权重,同时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经综合分析后建立了一套实用的奶牛场布病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以期为福建省控制和净化布病,建立奶牛布病无疫小区提供规范性的技术依据和实用工具。

    2023年05期 v.40;No.360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2 ]

兽医管理

  • 河南省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现状分析及思考

    孟伟;贾广敏;马文涛;过效烈;宋书仙;李翠萍;

    在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和河南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的背景下,河南省各级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完成了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本文通过调研,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性质、改革情况、人员队伍、工作经费、设备保障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河南省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机构弱化、队伍不稳定、保障不到位、工作机制不健全等发展痛点。结合河南省探索开展的绩效评估、动物检疫工作专项整治、网络稽查、河南智慧兽医云平台等措施,提出了完善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效能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构建动物卫生监督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2023年05期 v.40;No.360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7 ]
  • 对在专门经营动物的集贸市场开展动物检疫的思考

    曹荣东;李素琳;

    专门经营动物的集贸市场是动物流通过程中疫病防控需要关注的重点场所。明确在专门经营动物的集贸市场如何开展动物检疫,对控制动物疫病,降低或阻断动物疫病通过活畜禽流通传播的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参照2022年新修订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介绍了对已经取得产地检疫证明的动物检疫出证的4个条件,结合饲养场(户)产地检疫合格的6个条件,梳理并分析了在专门经营动物的集贸市场检疫出证的相关条件。结合云南省各地出证实际情况,探讨在专门经营动物的集贸市场检疫出证的程序,并制作了相关检疫出证流程图,以期为各地在专门经营动物的集贸市场开展检疫及出证工作提供借鉴。

    2023年05期 v.40;No.360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2019—2021年浙江省兽医实验室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

    张红丽;安慧婷;黄靖;吴贇竑;孙仁杰;徐辉;

    为了解兽医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能力,2019—2021年,浙江省按年度分别组织了地(市)、县(市、区)级系统兽医实验室和116家生猪屠宰企业参加了非洲猪瘟检测能力系列比对工作。结果显示:兽医系统实验室2019—2021年样品正确率分别为100%、98.78%、98.90%,实验室正确率分别为100%、94.55%、96.00%。2019年屠宰企业检测室样品检测正确率为83.45%。系统内实验室整体正确率较高,但部分县区级实验室检测水平还有待提高。屠宰企业检测室检测能力亟待提升,存在生物安全设施不完善,生物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这提示浙江省兽医实验室还需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提高人员检测能力。

    2023年05期 v.40;No.360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 ]
  • 动物防疫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相关术语混合使用情况辨析

    王兴群;王璐;王涵钰;徐婷婷;倪兴维;周标;李星星;伍波涛;毛以智;

    自1994年深圳市罗湖区在环境卫生领域率先引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以来,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经历局部性试点与探索、试点推进、制度化推广、全面推开与创新等4个阶段。2005年以来,我国对动物防疫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了探索,但有关术语及其涵义一直未界定,更未形成共识,导致术语混用较为严重。术语混用体现了人们认知不同,看法不一,给动物防疫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造成了混乱。鉴于此,本文尝试梳理术语混用的背景、混用情况并予以辨析,以探讨动物防疫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相关术语的正确使用。

    2023年05期 v.40;No.360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一起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生产饲料添加剂案的交流和探讨

    李旭辉;李海波;张琼;解广;檀长青;李晶晶;张军军;李占荣;孟敬川;刘晨;乔琳;

    2021年2月24日,A市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在对一家兽药生产企业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该企业厂区东南角的库房内有标称某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生产的4种饲料添加剂,存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违法生产饲料添加剂嫌疑。经立案调查,认定当事人违法事实成立,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自由裁量权适用《××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细则》(饲料部分),依法给予该兽药生产企业行政处罚。本文对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行政相对人法律责任认定进行了简要讨论,以期提升执法人员综合执法能力,保障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

    2023年05期 v.40;No.36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规模化猪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若愚;唐冰;邓星云;朱中成;肖和良;唐耀平;

    为推进我国规模化猪场建设高质量发展,夯实规模化养猪基础,按照问题导向原则,从规模化猪场选址、布局,猪舍建设,猪场设施配套、建材选用等方面,列举了规模化猪场建设存在的缺陷,指出了各种缺陷带来的不良后果,继而提出了养殖场要做好合理的投资规划、科学的规划设计与猪舍建造,政府要做好服务指导等建议,以期助力规模化猪场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3年05期 v.40;No.360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专论综述

  • 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危害与疫苗研究进展

    秦立得;孙荣钊;马冬;宋翠平;田文霞;

    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对禽类养殖业健康发展与公共卫生安全都造成了巨大威胁。本文阐明了以H5N1、H5N6、H5N8亚型为代表的H5亚型AIV引发的国内外多起家禽和野鸟疫情,使家禽养殖业蒙受严重损失,且H5亚型AIV易变异和重组的特点,增加了疫情防控难度,同时也极易引发跨越物种屏障向人传播事件,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系统阐述了灭活疫苗等不同种类AIV疫苗的研发进展,强调了当前灭活疫苗应用最为广泛,但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多肽疫苗等新型疫苗正日益获得关注。本文以期为禽流感疫情暴发预警,“同一健康”理念宣贯,以及疫苗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2023年05期 v.40;No.360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3 ]
  •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概述

    周凯钰太;王素春;肖志宇;潘俊慧;禹兰平;杨文静;崔成都;孙福亮;王楷宬;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主要造成禽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病变。IBV具有高度传染性,可引起雏鸡死亡,肉鸡增重减缓,蛋鸡产蛋下降。IBV易发生变异,血清型和基因型众多,不同基因型毒株之间存在较大的抗原差异,导致疫苗及药物研发存在较大难度,给该病防治带来一定挑战。多种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用于IBV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等。针对新型IBV仍需研究敏感性、特异性好的检测方法及开发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的新型疫苗。本文围绕IB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病毒分型方法、变异机制及检测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2023年05期 v.40;No.360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 ]
  • 马疱疹病毒2型研究进展

    杨燕;郭奎;张泽楠;李帅杰;孟克;胡哲;王晓钧;

    马疱疹病毒2型(equine herpesvirus 2,EHV-2)属于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通常导致马呼吸道症状以及免疫抑制,进而引发其他疾病,现已成为引起马流产的潜在病原体。该病毒最大特点为潜伏感染,已流行于全世界,近年来我国也有检测到病毒的报道,这给养马业造成潜在威胁。目前对EHV-2致病机理尚不清楚,且未有针对EHV-2的疫苗,这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围绕EHV-2感染的病原学、国内外流行情况、临床表现、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023年05期 v.40;No.360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及其检测方法

    赵丽媛;邹明;原磊;张瑞雪;刘刚;

    犊牛腹泻是牛养殖业中常见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对牛养殖业危害较大。多种因素可导致犊牛腹泻,其中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导致的腹泻具有较强传染性。犊牛传染性腹泻发病迅速,极易引起死亡,因此快速诊断对于及早确认病因,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为全面了解及准确鉴定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概述了引发犊牛腹泻的病原种类、病原特征、致病机理、引发症状及其检测方法,以期为临床防治犊牛传染性腹泻提供参考。

    2023年05期 v.40;No.360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1 ]

技术支撑

  • 基因Ⅶ.2亚型新城疫病毒反转录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静静;克军宏;于晓慧;彭真奇;邢安琪;刘华雷;

    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是严重危害我国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监测表明,目前国内NDV流行毒株已由基因Ⅶ.1.1亚型转变为Ⅶ.2亚型。为实现基因Ⅶ.2亚型NDV的快速检测和精准定量,针对其国内流行毒株F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可快速检测基因Ⅶ.2亚型NDV的反转录数字PCR(RT-dPCR)方法,并评估了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建立的RT-dPCR方法检测下限为1.30 copies/μL,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与基因Ⅵ型、Ⅻ型NDV以及其他常见禽病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和禽腺病毒)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为2.6%,小于3%,重复性好。利用本方法对从活禽市场采集的200份鸡口咽/泄殖腔拭子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dPCR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可用于基因Ⅶ.2亚型NDV的快速检测和精准定量,同时也为其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2023年05期 v.40;No.360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三重PCR和双重荧光探针法检测ALV-A/J亚群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沈艳;周香;何长生;朱良强;李宏伟;陈芳芳;

    为快速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emia virus,ALV)并同时鉴别A亚群(ALV-A)和J亚群(ALV-J),根据ALV不同亚群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荧光探针,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通用型、A亚群与J亚群三重PCR以及A亚群与J亚群双重荧光探针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三重PCR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扩增ALV所有亚群以及A亚群和J亚群,检测灵敏度达1×103拷贝/μL;建立的ALV-A/J双重荧光探针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可检测的最低拷贝浓度为40拷贝/μL。本研究建立的三重PCR方法与商品化ALV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均有较高的符合率(Kappa系数> 0.75);针对24份发病鸡精液,ALV-A/J双重荧光探针检测方法与商品化ALV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两种检测方法均能同时鉴别出ALV A亚群和J亚群。利用本研究建立方法对安徽省394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发现ALV总阳性率为38.58%,以J亚群单一感染为主,同时伴有A亚群单一感染以及A/J亚群混合感染。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ALV-通用型/A亚群/J亚群三重PCR方法和ALV-A/J亚群双重荧光探针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检测快速,具有临床样本检测的应用潜力,为临床上快速诊断及有效防控ALV感染及鉴别A/J亚群的单一或混合感染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3年05期 v.40;No.360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 ]
  • 猪制品中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提取方法的比较

    邓俊花;梅琳;吕继洲;李昊轩;吴绍强;

    为比较猪制品中非洲猪瘟病毒(ASFV)核酸提取效率,将非洲猪瘟假病毒掺入新鲜猪肉、香肠、血粉试验材料,制备相关模拟感染样品,然后采用核酸免抽提、柱式核酸提取及磁珠吸附核酸提取方法提取ASFV核酸,计算ASFV核酸回收率,评估提取效率。结果显示:猪制品模拟感染样品中,ASFV核酸在上清和沉淀中均被检出,且上清中的检出量高于沉淀;对于香肠模拟感染样品上清,3种核酸提取方法均适合,但以柱式提取方法为佳,病毒回收率高达82.8%;对于新鲜猪肉模拟感染样品上清,以磁珠吸附核酸提取方法为佳,病毒回收率为20.9%;对于血粉模拟感染样品上清,以柱式核酸提取方法为佳,病毒回收率为10.2%。本研究为不同猪制品中ASFV核酸提取提供了参考。

    2023年05期 v.40;No.360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副溶血弧菌与嗜水气单胞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许佳乐;陈忠伟;陈婷婷;许艺兰;全琛宇;卢冰霞;林森;梁盼;曾家家;江新华;秦毅斌;黄广杰;何颖;欧阳康;

    为建立一种可精准、快捷鉴别检测副溶血弧菌(VP)及嗜水气单胞菌(AH)的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VP Tlh基因及AH aerA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合成两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成功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VP与AH的双重PCR方法,并开展了特异性及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VP Tlh和AH aerA基因扩增条带大小分别为500、760 bp;反应体系中Tlh与aerA基因引物最优浓度分别为7.5、10.0nmol/L,反应程序中最佳退火温度为56.8℃;该方法对VP、AH的最低可检出细菌浓度均为1.2×10~3 CFU/mL;对地衣芽孢杆菌、微小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蜡阳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维氏气单胞菌、布氏柠檬酸杆菌、豚鼠气单胞菌、霍乱弧菌、拟态弧菌、简氏气单胞菌等其他非目标菌均无交叉反应,仅对VP和AH呈特异性阳性扩增。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快速鉴别诊断VP、AH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为VP、AH等细菌性病原引发的水生动物疫病的快速诊断、监测及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2023年05期 v.40;No.360 102-10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11种肉及肉制品动物源性成分PCR检测技术

    陈勇勇;黄世会;牛熙;李升;冉雪琴;王嘉福;

    为建立准确的动物源肉制品检测技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针对猪、牛、马、山羊、小鼠、大鼠、兔、犬、鸡、鸭、鹅等11种动物肉类的特异性基因,建立了特异性PCR检测技术。该技术可高特异性检测猪、牛、马、山羊、兔、犬、鸡、鸭、鹅源肉样,并可鉴别掺入的大鼠、小鼠等违禁肉类成份,最低检测限为1.00 ng/μL基因组DNA,以及低至1%的肉类添加量。运用该技术在市场中随机抽检3种初加工肉制品各10份进行验证,结果在每种肉制品中均检出掺假样品,不同种类肉品的掺假率为10%~20%。本研究建立了具有高灵敏、准确、低成本、适用范围广等优势的肉制品动物源性成份检测技术,为消费市场肉制品质量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3年05期 v.40;No.360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 ]
  • 戊二醛癸甲溴铵弥雾方式对3种病原的消毒试验

    刘濮毓;王文钊;张帅;李思琪;刘莹;赵云环;王荣申;范京惠;左玉柱;

    为探究戊二醛癸甲溴铵弥雾方式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链球菌、猪大肠杆菌的临床消毒效果,以实验室条件模拟临床中戊二醛癸甲溴铵弥雾消毒方式,将戊二醛癸甲溴铵和悬浮增效剂以弥雾形式喷雾到所消毒的空间内,对涂布了PRRSV的培养皿和接种猪链球菌、猪大肠杆菌的血清培养基进行消毒,消毒后将培养皿内病毒洗脱后接种于Marc-145细胞,血清培养基放置在适宜环境培养,观察细胞病变和细菌生长情况,以此判断消毒效果。结果显示:戊二醛癸甲溴铵在空间浓度为2.1 mL/m~3,消毒时间为30 min时,对PRRSV有一定的消毒作用;当空间浓度为3.5 mL/m~3,消毒时间为60 min时,可对PRRSV完全灭活;空间浓度为2.1 mL/m~3,消毒时间为50 min时,对猪链球菌可完全灭活,消毒时间为35 min时,对大肠杆菌可完全灭活。结果表明,戊二醛癸甲溴铵弥雾消毒方式对PRRSV、猪链球菌和猪大肠杆菌有着良好的消毒效果,可应用于猪场日常空舍消毒,对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5期 v.40;No.360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