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银;吴贇竑;裘丞军;孙冰冰;陈洁;赵灵燕;张传亮;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病,2019年传入我国。为了解全球LSD疫情流行形势,根据世界动物卫生(WOAH)全球动物卫生信息系统(WAHIS)及有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近5年全球LSD流行状况。2018—2022年全球共有64个国家/地区累计报告发生75 555起LSD疫情,其中亚洲占45.31%(29/64),非洲占53.12%(34/64),共有35 52 637头动物被感染;亚洲报告发生LSD疫情的国家/地区数量整体呈上升态势,疫情流行强度呈加剧之势,尤其是我国周边国家;非洲LSD疫情趋于稳定,每年的疫情报告数量较为均衡,整体呈下降趋势;欧洲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仅俄罗斯报告发生零星散发疫情。鉴于周边国家疫情严重,以及LSD的传播与畜产品贸易流通、动物迁徙、媒介生物、免疫屏障等因素息息相关,我国应从监测预警、虫媒消杀、流通控制和疫苗免疫等方面进一步加强LSD防控,防止该病对我国养牛业造成重大损害。
2024年05期 v.41;No.372 1-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永祥;邓国强;张朝阳;蒋文明;黄建龙;刘华雷;
为了解湘南地区活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禽流感病毒(AIV)污染状况,2022年在湘南地区5个活禽批发市场和8个农贸市场采集禽咽肛拭子958份,采用鸡胚病毒分离、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等方法进行AIV检测及分型。结果显示:在13个采样点均检测到低致病性AIV(LPAIV),总阳性率为34.0%;共检测到H2、H3、H4、H6和H9等5种亚型LPAIV,以H6(11.7%)和H9(16.4%)亚型阳性率较高;鸡咽肛拭子样品阳性率为29.9%,以H9亚型LPAIV居多,水禽咽肛拭子样品阳性率为40.8%,以H6亚型LPAIV居多;在6份水禽拭子中检测到H3、H6、H9亚型LPAIV混合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湘南地区活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LPAIV污染面较广,污染程度较为严重,以H6和H9亚型污染为主。建议活禽市场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部“1110”制度;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持续进行禽流感监测,尤其是针对H6和H9亚型禽流感,强化宣传和引导,增强从业人员责任意识;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提高自我防护水平。
2024年05期 v.41;No.37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曦;元正菊;李玉凤;苗海生;谢家卫;张科方;信爱国;
为了解云南省中越边境麻栗坡县家畜口蹄疫(FMD)免疫情况,2021—2023年采集麻栗坡县猪、牛、羊血清样品4 846份,分别采用口蹄疫病毒(FMDV)O型/A型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及非结构蛋白3ABC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麻栗坡县猪、牛和羊O型FMD免疫合格率为74.08%,牛和羊A型FMD免疫合格率为73.95%;不同畜种间O型FMD免疫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牛、羊的A型FMD免疫合格率无显著差异(P> 0.05);不同年份间,O型/A型FMD免疫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饲养规模间,规模场O型FMD免疫合格率显著高于散养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牛规模场A型FMD免疫合格率明显高于散养户(P <0.05)。FMDV非结构蛋白抗体结果显示:猪、牛、羊感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0%、16.29%、16.99%,牛和羊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麻栗坡县猪、牛、羊FMD整体免疫合格,但存在不同程度的FMDV感染。建议持续加强FMD疫苗免疫和免疫效果评估,强化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FMDV畜间感染情况,防控边境地区FMD流行,降低向内地散播风险。
2024年05期 v.41;No.372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吴雪军;张传亮;刘俐君;李盛琼;
自2023年6月4日开始,四川省金堂县某生猪代养场引进的仔猪陆续出现异常死亡情况。为确定病因,分析来源,评估传播风险,赴现场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该猪场于2023年5月20—30日分4批共引进仔猪2 200头,截至7月14日,共有222头仔猪发病,124头死亡,袭击率为10.09%,病死率为55.86%。经现场临床诊断、病死猪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测及干预治疗效果印证,综合判定病因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经追踪调查,该发病猪场无生猪调出,与该猪场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其他猪场未出现类似发病情况,因此判定疫情扩散风险较低。溯源调查发现发病仔猪的来源种猪场曾发生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情,现场调查发现该发病猪场生产管理规范,且周边养殖场未出现猪只异常死亡情况,因此综合判定疫情由引进带毒仔猪引起。本起疫情警示,养殖场在引种前应先确认种源场的疾病流行情况,同时加强引种检疫,尽可能避免输入性疫情发生。
2024年05期 v.41;No.372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永光;张晓菊;赵丽荣;万思懿;王明涛;
泡型棘球病(echinococcosis multilocularis)由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寄生于野生啮齿类等动物的肝脏引起,绵羊、牦牛、猪等家畜感染病例较为少见,人可被感染。2023年屠宰检疫时,在甘肃省临洮县一散养户圈养的28头猪中,发现2例猪泡型棘球蚴病病例。患猪生前体重明显小于其他同龄猪;虫体寄生于患猪腰椎两侧腹壁,临床表现多个囊泡;囊液前期为淡黄色,后期为黑红色。怀疑患猪因食入犬排出的多房棘球绦虫虫卵而感染。本病例的发现及确诊对甘肃省猪泡型棘球蚴病的防控具有预警和指导作用。
2024年05期 v.41;No.372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金叶;林仲寅;李世恒;鞠燕;赵巧雅;
2023年10月,山东省某规模化兔场(存栏2 000只母兔)免疫过兔出血症(RHD)疫苗的经产母兔出现精神不振、体温升高、猝死等情况。为查明发病原因,采集4只病死兔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病原核酸检测,并对检出的1份阳性样品(命名为S1001)进行了兔出血症病毒(RHDV)分型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未分离到细菌,4份病料均为RHDV阳性;经测序S1001属于RHDV GI.1a基因型,其p16、p23、p29、VP10基因均属于GI.1a分支;与疫苗株(NJ株)相比,VP60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9%,p16、p23、p29、VP10等蛋白分别存在9、18、11、2处氨基酸变化。蛋白结构预测结果显示,S1001 VP60蛋白的N端片层结构区变化明显,与参考株结构相似性为93%,TM-score为0.59(越接近于1,结构越相似)。结果说明:该兔场存在RHDV感染,感染的RHDV与疫苗株相比存在较多分子差异,蛋白构象变化有可能导致VP60蛋白抗原性发生变化。建议持续加强RHDV的遗传变异监测,及时掌握病毒变异情况,以期为新型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2024年05期 v.41;No.372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