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J.Nicholas
,李凯年
<正>禽脑脊髓炎是家禽的一种传染性病毒病。本病的特征是表现神经症状,例如运动失调、麻痹和头颈震颤。幼龄鸡死亡率最高,主要是由于不能采食和饮水(Garret等,1984)。老龄鸡感染一般呈隐性经过,虽然产蛋鸡的产蛋量可胎短时间下降(Van der Heide,1977)。本病可经感染鸡的粪便水平传播,或经卵垂直传播给雏鸡(Luginbuh1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照林,王效荣
<正>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开展肉品卫生检验的需要,改变那种检验肉品仅靠眼观、手摸等感官检查为主的状况,把必要的化验室快速诊断技术带到检验现场,我们设计了一种轻便快速的肉品卫生检验箱,一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它给从事市场肉品检验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方便,提高了对劣质肉品的检出率,增强了处理劣质肉品的说服力,受到基层动检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成秀,鹿松年
<正>在市场肉品检验中鉴别白条母猪肉,主要靠感官检查,重点检查皮、乳房和乳头、肌肉、脂肪、肋骨及骨膜、骨盆腔等部位。具体做法是眼观、刀切、手摸、详细观察、综合判定。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诸长贵
<正>江苏省在家畜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曾在若干猪场断奶后腹泻仔猪的粪便涂片中,发现有类似猪痢疾密螺旋体的螺旋体,其数量在有的仔猪相当多。某种猪场有两头母猪,所产的每窝仔猪断奶后都出现腹泻,其临床表现与同场粪便涂片无螺旋体的仔猪的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鹏飞,刘永和
<正>几年来经我站负责检疫,由北京发往香港地区的几百万只活鸭没有发现检疫条款所规定的传染病,受到了口岸检疫单位的好评。我们的主要作法是既严格站台监装检疫,又严格进行产地检疫,二者结合保证了检疫质量。现介绍如下: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兆林
<正>消毒在防疫灭病过程中是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都要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人)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而消毒工作则正是切断传播途径和消灭传染来源的重要手段。因此,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有力措施。在一定意义上,消毒工作能反应出一个国家医学管理的水平。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宝祥
<正>近年来,随着养禽生产的发展,我国的禽病研究也有了显著的进展。除了为各种禽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外,还发现了许多种新病,最近还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禽病监测系统。这些成果在保证家禽安全生产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巨大的。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跃进
<正>鹦鹉热(Psittacosis)是由鹦鹉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鸟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是结膜炎、鼻炎和腹泻,而幼禽患病后的死亡率通常很高。业已查明,有190余种禽类能感染本病,此病也可由鸟禽类传染于人。人感染后可以不出现症状,或出现短期的类似感冒样症状,严重者出现肺炎、败血症及死亡。人患病后,如果不治疗,死亡率可达20%—30%。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树春
<正>对由受精卵移植传播的疾病防疫有二个方法,一个是根据供卵动物(母牛和公牛)的健康状态,另一个是根据受精卵的卫生状况。根据供卵动物健康状态的防疫方法,是一常规的方法,但需要费用。如果供卵动物没有传染性疾病,而且受精卵的回收、处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庚海
<正>1986年9月11日至15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南五省(区)畜禽疫病联防会认为,当前对中南地区畜禽危害较大的仍是猪瘟、鸡新城疫、禽出血性败血症。据广西自治区调查,因猪瘟死亡的生猪,与死亡猪总数的65.5%,鸡新城疫死亡占鸡死亡总数的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成文
<正>1986年10月份以来,以宝鸡县香泉大队为中心流行一种牛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本病以肌肉丰满部位发生含气炎性肿胀为特征。零星散发流行,面积约10平方公里。早期发现用抗菌素治疗效果较好。据10—12月份该乡不完全统计,发病37头,死亡22头。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迅速、准确地了解世界各国动物疫情,无论是对于进口动物检疫单位和主管部门,还是畜牧兽医生产、科研、教学部门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兽疫局合编的“兽医年鉴”的资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时友,徐云
<正>为了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从国外大量地引进优良家畜、家禽和各种经济动物,同时也带入了若干国内不存在的动物疫病。为了防止国外疫病的传入,对进口的动物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动物疫病相当复杂,危害较大的有二百余种。要对每批进口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覃金胜,白林,蒋宏伟,周晓黎,但国义,肖荣海,和锡林,杨建民
为建立一种适于野外对无症状口蹄疫病牛的检疫方法,以便应用于对从云南入境的进口偶蹄兽实施检疫,我们用“O”型细胞弱毒和"Asia I”型乳鼠弱毒BHK_(21)细胞适应毒的细胞病毒悬液,以透析方法浓缩提纯,制备口蹄疫琼脂扩散抗原,用入境的受检牛血清样品作试验,部分材料同时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和查毒试验(Probang test),证明了我们自制的琼脂扩散抗原对病牛可以全部检出,同血清中和试验完全一致,18个月间共检疫入境牛342头,剔除阳性后,均未造成口蹄疫的爆发。 自制的琼扩抗原没有型特异性,可出现两条沉淀线。当经加温灭能后,则仅与相对应的阳性血清出现沉淀线,而与异型血清不出现反应,具有型的特异性。我们建立的琼脂扩散试验不仅可用作检疫,並可用作口蹄疫定型。现将一年多来的试验研究报告如下。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楷清
<正>我县永兴乡油脂厂承包养鸡专业户罗来明喂养的雏鸡4200只,于1986年6月爆发疫病,死亡1617只,死亡率38.5%。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鸡曲霉菌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宏祥,殷树民
<正>1.健康畜类肉尸:颈部放血刀口由于血管和肌肉的强烈收缩旦凹凸不平状态,肌间组织被血液浸染,深达0.5—1厘米。放血良好的肉尸,其结缔组织膜和脂肪呈白色。肌肉切面稍湿润,不粘腻、有弹性、鲜红色。肌肉的横切面上没有暗红色的小血滴。 2.健康禽类肉尸:皮肤呈淡黄略带微红色并稍有光泽,胸脯呈微黄色、两腿微红。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大庸,刘军,李玉文,李宁,李焕敏
从沈阳市动物园猫科动物猞猁等疑似细小病毒性肠炎流行期,采集了三份病料,利用猫肾传代细胞(FK)采田同步接毒法分离到2株细小病毒,经透射电镜、免疫电镜和血清学HA、HI试验证实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Y)的特性基本相符,将第6代分离物(FKV_6)回归本属动物,人工发病获得成功,从而首次确认本病在我省的存在。 猫科动物病毒性肠炎,又名猫瘟热症,病原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属细小DNA病毒,本病是对猫科动物危害极大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除猫以外,FPV可感染虎、狮、豹、猞猁等多种猫科动物,该病原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幼令猫科动物对本病的感染率为70%,死亡率为50—60%甚至高达90%。对沈阳市动物园猫科动物1985年流行本病后进行统计,发病率为59%,致死率为53.8%。我们从发病死亡的三只猞猁肠内容物和脏器中分离到的二株病毒,经免疫电镜,HA、HI试验及生物学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证明所分离到的二株病毒均为FPV,现报告如下。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钟毅,夏仁明,钟友苏,赵福葳,王道地
<正>1982年我们在鸡血液中首先发现一种微丝蚴。为摸清这种虫在遵义地区流行情况,与人患丝虫,以及与其它地区发现的鸡丝虫是否相同而进行此项研究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一九八五年,国务院发布了《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农牧渔业部颁发了“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以后,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条例》和“细则”的精神,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又陆续颁发了一系列“办法”“规定”“布告”“通告”“通知”“规程”等地方法规,自上而下地加强和形成了一套比较具体的兽医法规系统,结束了三十多年来兽医卫生工作无法可依,各自为政的被动局面。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佑庚
<正>应用理化检验方法监测集市病死畜和腐败变质肉品,若采样送实验室按常规操作,常常因受集市交易时间所限,难以实行。为使之适于集市应用,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把实验室的常规操作程序做了相应的改进。通过16次的对比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兹介绍如下: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士盛,蔡卫端,李开玉,杜华宏,郭福生
<正>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古老而操作繁琐的试验方法。由于其灵敏度和准确性高,又不需要特殊设备,所以至今在一些传染病,如病毒、立克次氏体等病的血清学诊断上,仍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尤其近年来微量技术和自动化方法的发展,其基本技术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桂美榕
<正>《动物检疫》介绍了“免疫色层分析法”这一新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目前有关资料很少。要掌握和运用于诊断,还必须了解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几方面的知识。笔者曾用于猪瘟和锥虫病的诊断试验,有较满意的收获。这里就免疫色层分析的理论,谈点肤浅的看法。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耀
<正>统计表明,经铁路和船舶运输的肉品,绝大多数为冻白条猪肉。为此,研究如何有目的而又有条理(即按照一定次序)地做好冻白条猪肉的现场检查,并根据冻白条猪肉肉尸(不带头蹄和脏器)的某些病理变化之感观检查所见,来初步判定为某种疫病肉尸,从而做出妥善处理,实为从事现场动检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198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