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庆辉;曹琰;熊德友;
2015年11月,湖南省娄底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在秋季动物疫病抗体水平监测过程中发现了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本次疫情共有确诊病例89例,袭击率为25%(89/356)。其中,确诊牛4例,袭击率为33.3%(4/12);确诊羊85例,袭击率为24.7%(85/344)。阳性户数为7户,群流行率为41.2%(7/17)。经调查,该起疫情由不规范引种引起,并通过传统放牧、配种等行为,出现一定程度的扩散。通过采取监测、扑杀、消毒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该起疫情。分析还表明,当地人员感染与其和病畜接触强度密切相关。
2016年09期 v.33;No.28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邵云龙;
为了解威海市规模养殖场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对其提供科学的防控依据,2015年底对全市53个规模牛场、46个规模羊场进行了布鲁氏菌病抽样检测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检测出阳性牛场1个、阳性羊场3个,牛羊群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率分别为1.89%和6.52%。调查结果表明,威海市的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低,疫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暴发的风险较低,但应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监测,落实消毒灭源、调运监管、流行病学调查等综合防控措施。
2016年09期 v.33;No.28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靖宁;王晓亮;李知新;张和平;李萍;闫小芹;
2015年,宁夏某县秋季集中免疫结束后,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感染了布鲁氏菌病。为了解村级动物防疫员布鲁氏菌病感染的分布及可能的原因,对该县全体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乡镇村级动物防疫员布鲁氏菌病平均感染率为25.4%,最低为0,最高为83%;村级动物防疫员布鲁氏菌病检测阳性与个人防护不完善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调查认为,防疫过程中个人防护不到位是防疫员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2016年09期 v.33;No.280 8-1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海宁;王进香;张雯;王玉梅;闫小芹;李萍;王晓亮;
[目的 ]掌握宁夏部分地区畜间包虫病(棘球蚴病)流行情况,为包虫病的净化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6—12月,对宁夏地区家畜和野生动物棘球蚴感染情况、农牧民对包虫病的知晓情况,采取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抽查羊脏器2 092份,棘球蚴感染阳性率为3.35%;牛脏器1 749份,阳性率为0;检测羊血清样品2 080份,棘球蚴感染抗体阳性率为40.39%;检测犬粪样品4 620份,棘球绦虫感染阳性率为4.05%。调查3个县(区)的高原鼠兔、黄鼠等300只,均未发现有棘球蚴感染。调查还发现,农牧民对包虫病的知晓率参差不齐。[结论 ]针对宁夏地区畜间包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犬只管理,积极开展犬的驱虫工作;加强牛羊屠宰管理;对新生母羔羊采用基因工程疫苗进行免疫;加强对农牧民的健康教育;加大政府的防治投入。
2016年09期 v.33;No.280 11-1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袁立岗;齐亚银;李静;蒲敬伟;李岩;
为查明导致新疆天山放牧牦牛贫血、消瘦的原因,对疑似病牛进行病理剖检观察,同时采集可疑牦牛血液(抗凝血)50份,采用血液滴片法和推片染色法进行镜检。结果发现,病牛眼结膜和胸腔、腹腔内各脏器表面粘膜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黄染;10头病牛红细胞的变形率超过20%,其中7头变形率超过50%;红细胞表面呈现低色素性,并附着形态不一的附红细胞体。结果揭示,附红细胞体为此次牦牛贫血、消瘦的主要病因;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应防止牛群之间的交叉感染,尤其是在免疫接种时,要注意勤换针头。
2016年09期 v.33;No.280 14-1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建闪;申杜娟;于叶平;王俊东;马海利;
为了解蓝舌病病毒(BTV)在山西省的感染及分布情况,采用竞争ELISA方法,对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的5—6月份采自山西省11个市的1 090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了BTV抗体检测,分析BTV阳性分布与地理、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出BTV抗体阳性样品127份,总阳性率为11.65%。其中,羊阳性血清96份,阳性率为19.28%(96/498);牛阳性血清31份,阳性率为5.24%(31/592)。结果表明,山西省部分地区牛羊群中存在BTV感染,且阳性率与纬度、降雨量有关。
2016年09期 v.33;No.28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谭启东;张晓轩;丛伟;殷铭阳;秦思源;杨言川;徐前明;周东辉;
本研究旨在调查我国西北部的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奶牛双芽巴贝斯虫的感染情况,分析影响其感染的风险因素。本次调查共采集奶牛血清1 657份,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抗体,结果显示总体感染率为8.0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奶牛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显示奶牛所在的地区是影响奶牛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的重要风险因素(P<0.05)。本研究弥补了我国西北地区奶牛双芽巴贝斯虫感染数据的空白,对预防和控制双芽巴贝斯虫感染提供了帮助。
2016年09期 v.33;No.280 20-2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宁昆;沈莉萍;王晓旭;徐锋;张维谊;
为掌握上海市动物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耐药规律,对2013—2015年在门诊畜禽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共分离到236株大肠杆菌,其中猪源164株、禽源72株。选用15种抗生素,采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猪源大肠杆菌,还是禽源大肠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程度均较高。其中,对磺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和大观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对丁胺卡那霉素和阿莫西林/棒酸2种抗生素较为敏感,耐药率低于20%。从耐药谱型来看,猪源大肠杆菌较禽源大肠杆菌具有更加复杂的耐药谱型。
2016年09期 v.33;No.280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蒋文明;李金平;侯广宇;彭程;刘朔;王素春;张玉新;陈继明;
为深入了解我国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情况及其规律,对我国2012—2015年分离的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进行了HA基因的扩增、测序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这些流行毒株主要分布在第2.3.2.1分支、第2.3.4.4分支和第7.2分支。制备流行毒株的单因子阳性血清,与相应疫苗株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计算抗原相关系数,并对各分支流行毒与相应疫苗之间的HA1主要抗原位点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e-4、Re-5、Re-6、Re-7、Re-8疫苗株之间的血凝抑制抗原相关系数在0.17~0.67之间,表明不同分支之间的抗原性有较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支内流行毒与疫苗之间的血凝抑制抗原相关性差异会越来越大,抗原性变异程度增加,这与HA1主要抗原位点差异分析的结果一致。因此,要取得理想的防控效果,必须及时更新疫苗,使用与流行毒匹配性更好的疫苗。这些数据为深入了解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和对该病毒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6年09期 v.33;No.280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郭光礼;张云香;王丽萍;张康;张丽;王洪伟;于建敏;李金平;龚振华;
为了解肉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特征,从6个集约化养殖场随机选择未免疫马立克氏病疫苗的20日龄和45日龄肉鸡各360只,分别采集其羽髓和血清样品,用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和PCR试验进行马立克氏病检测。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结果为:20日龄肉鸡马立克氏病阳性率为3.33%~6.67%,45日龄肉鸡马立克氏病阳性率为5.00%~8.33%;PCR试验检测结果为:20日龄肉鸡马立克氏病阳性率为5.00%~10.00%,45日龄肉鸡马立克氏病阳性率为8.33%~13.33%。统计这两种试验均为阳性的数据,结果显示20日龄肉鸡双阳性率为3.33%~5.00%,45日龄肉鸡双阳性率为5.00%~6.67%。检测结果表明,所调查的肉鸡群存在一定的马立克氏病感染,提示要加强肉鸡马立克氏病防疫,降低其感染发病率。
2016年09期 v.33;No.28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坤;高俊峰;崔宇超;杨淑萍;
为保护丹顶鹤健康生长、繁衍生息,保证扎龙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对保护区周边淡水鱼进行随机采样,解剖,通过直接压片和人工消化两种方法进行吸虫囊蚴检验。通过检测发现丹顶鹤有通过食用生鱼感染棘口吸虫的风险,并指出每年的4—7月份是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寄生虫病防控的关键时期。检测结果为丹顶鹤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6年09期 v.33;No.280 36-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辉;刘爽;董雅琴;邹敏;杨旭兵;孙健;范根成;李晓成;
本研究采用伪狂犬g 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15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的7 383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分析不同地区及不同日龄猪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及该病的流行趋势。结果显示,调查的139个猪场中有68个场发病,场阳性率达48.92%;7 383份猪血清的阳性率为16.48%。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在我国部分地区猪群中的流行范围仍然很广。其中种猪和哺乳仔猪的野毒感染情况最明显,检出率较高,阳性率分别为21.86%和18.20%。本研究为我国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提供了方法,为实施该病的根除计划提供了思路。
2016年09期 v.33;No.280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厍大亮;杨开山;张慧芳;李开生;
甘肃省金川区通过结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职能,在屠宰检疫、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产地检疫与疫情处置和养殖场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介绍了金川区"防检结合"的具体做法,并对村级防疫员队伍和畜禽引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意见。
2016年09期 v.33;No.28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过赋文;杨英莹;常凯;
近年来,由于携带伴侣动物入境的人员越来越多,如何把好国门,防范入境伴侣动物携带疫病传入我国,成为各口岸检验检疫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泉州石井口岸入境伴侣动物检疫监管工作实践中面临的,难以核查检疫证书真实性、缺乏指定隔离场以及走私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国际及地区协作,运用信息化手段核实检疫证书、完善直属局内的入境检疫指定隔离场、加强直属局之间的协作、加强与口岸联检部门的协作等对策,以期对我国现行入境伴侣动物的检疫监管措施的完善提供参考。
2016年09期 v.33;No.28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广权;
随着动物经营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动物疫病通过运载工具传播、扩散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分析动物运载工具消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立法、制订规范或标准、规范操作、科学评价和强化监督检查等建议,以提高动物运载工具消毒效果。
2016年09期 v.33;No.280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育林;陈信忠;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贸易的增长,来自台湾地区的甲鱼蛋输入量猛增。为了在促进两岸贸易的同时,防止有害生物传入,保护大陆地区养殖业安全和人民健康,根据世界贸易组织SPS协定的有关原则,对从台湾地区输入的甲鱼蛋携带的霍乱弧菌等10种细菌和甲鱼虹彩病毒等8种病毒进行了风险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从台湾地区输入甲鱼蛋的主要风险是蛋表面在自然条件下可能被病原性微生物,如细菌和病毒等污染。这些病原可能会随着甲鱼蛋传播到大陆地区,造成疾病流行,或者危害人类健康。虽然其风险不高,但一旦传入,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有些病原也会引起严重后果,因而必须进行适当监管。监管重点是控制蛋表面污染的微生物。基于风险评估,本研究提出了3个风险管理备选方案。
2016年09期 v.33;No.280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亚文;王晓亮;张玉玲;王玉梅;李志红;张学军;
[目的 ]了解宁夏贺兰县奶牛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宁夏地区牛结核病净化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采用皮内变态反应和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对宁夏贺兰县2个规模化奶牛场开展牛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共检测奶牛2 230头。[结果 ]在2个规模化奶牛场累计检测出皮内变态反应阳性奶牛79头,皮内变态反应和γ-干扰素ELISA双阳性奶牛72头,双阳性率为3.23%(72/2 230)。[结论 ]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准确度较高;在对牛群进行结核病检测时,先以皮内变态反应方法筛测,再结合γ-干扰素ELISA检测结果确诊,更有利于牛结核病的检测与净化。
2016年09期 v.33;No.28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锡全;饶红;韩玥;
运用建立的质量控制图,监控不同实验条件对布鲁氏菌试管凝集实验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在每次日常检测时对标准阳性血清进行试管凝集实验并使用浊度仪测量其上清液的光密度(OD值),在收集足够有效数据后,绘制当前条件下的质量控制图。通过模拟日常实验条件下孵育温度、时间等容易产生偏离的条件,记录不同实验条件下标准阳性血清试管凝集实验后上清液的OD值,绘制控制用控制图。运用绘制的质量控制图对不同实验条件进行监控,发现孵育温度和孵育时间均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导致失控。采用质量控制图对布鲁氏菌试管凝集实验进行监控,可提高质量监控的有效性、科学性。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是保证实验结果的重要前提。
2016年09期 v.33;No.280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亚文;张玉玲;李志红;王玉梅;张雯;王晓亮;张和平;张学军;杨佳冰;李莉娟;赵燕;
[目的 ]对一规模化养殖场滩羊流产的原因进行确诊,为流产羊的疫病诊断和防控提供建议。[方法 ]无菌采集流产胎儿血性腹水和流产母羊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和鉴定。[结果 ]分离到2株病原菌,经形态特性、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性观察,鉴定为胎儿弯曲杆菌胎儿亚种;动物实验表明,其对小白鼠有很强的致病性。[结论 ]致病性胎儿弯曲杆菌胎儿亚种是造成该羊场发生大面积流产的主要病原。
2016年09期 v.33;No.280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钟召兵;王宁;杨夫会;
[目的 ]比较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与鲎试验(LAL)在检测畜禽舍空气内毒素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关性,以及气载内毒素是否对环境和饲养人员健康构成危害。[方法 ]通过国际标准AGI-30液体冲击式空气采样器,在4个养殖场16个畜禽舍采集空气样品,采用GC-MSMS与LAL测定空气细菌内毒素浓度。[结果 ]LAL测定的牛舍、猪舍、羊舍和禽舍空气细菌内毒素浓度中间值分别为1.85×10~5 EU/m~3、2.76×10~6 EU/m~3、4.82×10~5 EU/m~3、6.55×10~6 EU/m~3;而GC-MSMS测定的分别为3.3×10~4 EU/m~3、1.26×10~5 EU/m~3、2.4×10~4EU/m~3和8.21×10~5 EU/m~3。GC-MSMS在禽舍检测出的空气内毒素浓度显著大于其他畜舍(p<0.05)。用LAL和GC-MSMS分析测定的空气中内毒素浓度超过了对大多数动物和人体有威胁的阈限值1.0×10~3EU/m~3。用GCMSMS与LAL测定的禽舍和羊舍空气样品中细菌内毒素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而牛舍和猪舍之间浓度没有显著相关性。GC-MSMS主要检测存在于动物舍空气内毒素中含有C_(14)-C_(18)链的3-羟基脂肪酸。LAL测定的内毒素浓度与含有C_(14)-C_(16)链3-羟基脂肪酸量之间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GC-MSMS与LAL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气载内毒素的准确性,且本研究表明畜禽舍中检测到的空气细菌内毒素浓度可以危害人类和家畜动物健康。
2016年09期 v.33;No.280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