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 2023年山东省某市牛羊布鲁氏菌病横断面调查

    张维秋;郑孟加;蒋文夺;韩晓珺;张月;兰邹然;

    为掌握山东省A市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为布病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运用普查抽样策略,对A市牛羊存栏量、布病流行率及不同规模场群布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牛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和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0.64%(95%CI:0~1.52%)和0.03%(95%CI:0~0.07%),羊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和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3.37%(95%CI:2.07%~4.67%)和0.39%(95%CI:0.34%~0.44%)。规模<50头(只)场群的场群表观流行率最低,与存栏50~99和100~499头(只)场群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阳性场群复检的场群表观流行率(25.00%)高于全市整体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上结果表明:该市牛布病流行率较低,处于稳定控制状态,羊布病流行率稍高,需在后续监测净化中重点关注;不同规模场群的布病场群流行率存在差异,养殖规模较大的场群流行率较高,这为探寻风险因素提供了方向;阳性场群布病复发风险较高,今后在布病防控中应对阳性场群开展持续性监测净化工作。

    2024年02期 v.41;No.36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9 ]
  • 2019—2022年广西贺州市部分规模场家畜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

    李志贤;周誉阳;黄觉;周金亮;李而珍;虞与理;徐宇嘉;王孝德;

    为了解广西贺州市家畜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2019—2022年对部分猪、牛、羊规模场开展布病血清学监测,并对阳性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猪场群布病阳性率为0,牛为1.00%(2/200),羊为3.86%(17/440);猪个体阳性率为0,牛为0.03%(8/24 030),羊为0.88%(156/17 732)。2019—2021年未见牛布病阳性,2022年检出牛布病阳性,呈低流行率;羊布病阳性在2021年出现一次小高峰,2022年有所降低。羊只买卖、交换种公羊和混饲是导致布病阳性的主要因素。未整群扑杀阳性场的一次复阳率为33.33%,二次复阳率达50.00%。结果表明:贺州市家畜布病以牛羊感染为主,猪群布病流行风险较低,未整群扑杀场群存在复阳风险。建议积极推进牛羊布病净化场建设,坚持监测和阳性场整群扑杀的防控策略,强化流通检疫监管和生物安全管理,防控布病发生及蔓延。

    2024年02期 v.41;No.36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 ]
  • 猪感染尼帕病毒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张慧;戈胜强;徐蛟;张永强;王志亮;魏荣;

    尼帕病毒病是一种新发人兽共患传染病,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出现。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其在猪群中具有高度传染性,人感染后死亡率达40%~75%。NiV主要通过猪只间的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设备、车辆、衣服、靴子以及犬、猫等机械携带传播;猪是NiV传播的放大器,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被感染组织将病毒传播给人。果蝠是NiV的天然宿主,因此养猪场选址要远离果树种植区。目前还没有批准的人用或兽用尼帕病毒病疫苗或药物,但多种疫苗候选株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保护效果,包括病毒活载体疫苗株、病毒糖蛋白亚单位疫苗株、颗粒样病毒疫苗株等;成功防控NiV感染的关键是做到早发现,在NiV传入高风险地区,对猪群持续进行血清学监测,并对猪场进行严格生物安全管理。本文结合已暴发的猪群尼帕病毒病疫情及人间疫情,探讨猪感染NiV的流行特点,并通过分析暴发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以期为猪群中防止该病发生及突发疫情时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41;No.369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山东省临沭县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分析

    杨希川;

    为了解山东省临沭县鸭疫里默氏杆菌(RA)血清型、耐药性和致病性,2023年5—6月在8家养殖场无菌采集疑似感染RA的病死鸭鹅心血、脑和肝脏组织病料,利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用玻片凝集试验鉴定分离菌血清型,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性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2株分离菌的菌落特性、镜检、生化特点和16S rRNA基因序列符合RA特征;有7株RA为血清1型,2株为血清2型,3株为血清11型;所有菌株均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新霉素和阿莫西林耐药,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氨苄敏感;用3种血清型RA攻毒均可导致雏鸭发病死亡,且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RA感染典型特点相同。结果表明:临沭县RA感染比较普遍,主要流行3种血清型,其中血清1型为优势血清型;RA对多种抗菌药表现出耐药性,致病性较强。建议加强定期病原学监测和耐药性分析,结合本地菌株生物学特性选择疫苗和抗菌药防治,以提高RA感染防控效果。

    2024年02期 v.41;No.369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 ]

兽医管理

  •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废弃物分类高压灭菌程序探索

    曾荟燕;王团结;李婉清;李强;孟伯龙;郭桐同;李倩琳;杨成岗;门星光;张广川;

    为探索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同种类废弃物合理的高压灭菌程序,探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时间和脉动参数对灭菌效果的影响,以化学指示卡和生物指示剂为判断标准,研究了不同种类废弃物(动物尸体、粪便以及防护服、利器盒等一般废弃物)的灭菌程序。在程序设置方面,以灭菌温度121℃,脉动4次,排空上限80 kPa为灭菌固定参数,通过设置不同的灭菌时间和脉动下限,探索有效灭菌程序。结果显示:当灭菌时间为90 min,排空下限为-10 kPa时,猪、牛、羊等大动物尸体及其粪便灭菌合格;当排空下限为-80 kPa,灭菌时间分别为30、60、120 min时,一般废弃物、小动物尸体、禽类粪便灭菌合格。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灭菌时间和脉动参数,对不同种类废弃物进行分类高压,灭菌效果更加理想。本研究为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提供了参考。

    2024年02期 v.41;No.369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 ]
  • 动物检疫中补检制度的问题检视与路径完善

    苏通;

    补检作为一项重要的动物检疫制度,对于减少社会资源浪费、降低潜在的动物疫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修订和《动物和动物产品补检规程》的制定,补检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但通过工作实践,结合对补检制度的研究发现,补检制度在工作衔接、启动条件、实施程序、权利救济等4方面仍存在问题,据此提出了健全补检衔接机制、完善法律规定、优化补检规程、完善权利救济机制等方面的实现路径,以期为补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41;No.369 27-3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 ]
  • 关于完善科研机构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管理的对策建议

    刘朝霞;林惠然;

    生命科学研究离不开动物实验,而如何加强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监督管理是相关人员及主管部门需要持续关注及重视的议题。我国1988年颁布实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随后陆续制定发布了多部相关法规及标准,已有近100家机构获得动物评估和认证协会(AAALAC)认证,2017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创建了实验动物机构认可制度,为我国培育和使用高质量实验动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我国生物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动物福利建设仍相对落后于国外,存在动物伦理审查工作量大、相关人员伦理意识淡薄、动物实验操作过程监督缺失、行业主管部门监督力度不足、动物伦理问题处罚机制空缺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严格科研项目申报阶段的伦理要求,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动物伦理福利监督、培训及宣传,探索实行“同行评议”制度,初步建立伦理处罚机制。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动物福利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举措,旨在为我国科研机构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管理提供借鉴。

    2024年02期 v.41;No.369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873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 ]

专论综述

  • 越南非洲猪瘟疫苗AVAC ASF LIVE(ASFV-G-ΔMGF)研究工作分析与思考

    戈胜强;沙洲;左媛媛;初薛霏;徐天刚;张永强;李金明;王志亮;

    非洲猪瘟(Afcri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近日,越南正式将经临床试验验证的非洲猪瘟弱毒疫苗AVAC ASF LIVE(ASFV-G-ΔMGF)在其全国推广使用。本文对越南非洲猪瘟弱毒疫苗ASFV-G-ΔMGF相关研究数据进行了总结分析,分别从ASFVG-ΔMGF株攻毒保护能力评价、传代细胞培养株临床动物实验、野猪口服接种试验、毒力返强验证等方面,结合国内相关ASFV基因缺失株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发现:越南上市的ASFV-G-ΔMGF疫苗株,二次免疫接种后攻毒保护效果更好,但在对野猪的口服接种评价中,其口鼻接种效果存在不确定性;随着疫苗株在动物体内的不断传代,其存在毒力返强和毒株变异风险,导致接种猪只临床症状明显;ASFV-G-ΔMGF株虽然有较好的攻毒保护能力和可靠的生产优势,但仍缺乏相关研究数据,特别是在垂直传播、交叉保护、基因突变等方面。后续仍需对ASFV-G-ΔMGF株的临床应用效果进一步评价。

    2024年02期 v.41;No.369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 ]
  • 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人工抗原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孙晓亮;王晓茵;方汉卿;宋翠平;赵思俊;曹旭敏;李木子;

    开展动物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监测,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免疫分析技术操作快速、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被广泛用于大批量畜禽产品的快速筛查。抗体特性是免疫检测的核心,而人工抗原合成的质量直接影响特异性抗体性能。本文主要综述了碳二亚胺法、活泼酯法、混合酸酐法、重氮化法、戊二醛法等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人工抗原合成方法,以及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人工抗原鉴定方法,以期为免疫分析等相关工作研究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41;No.369 42-4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动物疫病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周凯钰太;潘俊慧;王素春;禹兰平;杨文静;梁晚枫;孙福亮;王楷宬;

    活载体疫苗是以细菌或病毒作为载体表达外源抗原和治疗因子的载体系统,具有安全性高、毒力返祖风险低、成本低,可诱导免疫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黏膜免疫等优点,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基因工程疫苗之一,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应用较多。病毒载体包括DNA病毒(如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和痘病毒等)和RNA病毒(如新城疫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载体包括减毒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两类,主要包括乳酸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活载体疫苗常用的抗原呈递策略有载体-宿主平衡致死系统、微生物表面展示系统。多种疫苗载体的开发及抗原呈递策略的选择,使得活载体疫苗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不同载体疫苗在预防疫病方面均有不同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最适合的活载体疫苗。本文综述了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病毒和细菌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及其抗原呈递方式,以期为活载体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41;No.369 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 ]

技术支撑

  • 微流控芯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3种猪圆环病毒

    石艳萍;邓飞;周丽媛;李丽;邵靓;陈斌;张孟思;邱明双;陈弟诗;

    为建立快速区分3种猪圆环病毒(PCV2、PCV3和PCV4)的现场检测方法,采用微流控芯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收集3种猪圆环病毒临床阳性样本进行核酸提取,与市场上3种猪圆环病毒荧光探针法检测试剂盒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同步比对。结果显示:微流控芯片LAMP法在3种猪圆环病毒联检测试中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可以在30 min内,实现不低于荧光定量PCR法的敏感性;与非洲猪瘟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和猪细小病毒临床阳性样本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测试3种猪圆环病毒重复性Ct值变异系数(CV)均在2%以下,稳定性好。结果表明:3种猪圆环病毒微流控芯片快速联检技术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强,检测速度快,环境要求低,可以满足现场检测的要求,适用于养猪场等场所的猪圆环病毒现场快速检测。本方法的建立为猪相关病原体的现场快速核酸检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2024年02期 v.41;No.369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5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副猪嗜血杆菌AfuA-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李真亚;赵晓康;杨红玉;李允;孔嫄嫄;贾荣玲;李生涛;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免疫抗体检测提供技术支撑,首先重组表达了HPS 2个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HbpA、AfuA),随后对HbpA、AfuA进行初筛,选择AfuA作为最佳包被蛋白。通过优化AfuA-ELISA反应条件,确定了最佳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5μg/mL,最佳封闭液为5%脱脂乳溶液,最佳样品稀释液为2%BSA溶液,最佳样品孵育时间为30 min,最佳样品稀释度为1:25,最佳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20 000,最佳酶标二抗孵育时间为30 min,最佳底物孵育时间为10 min。特异性试验显示,建立的AfuA-ELISA方法对猪其他常见病原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其具有良较好的特异性。对30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AfuA-ELISA方法分别检出阳性、阴性血清177、123份,与商业化试剂盒的阳性、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0.0%、87.5%,总体符合率为89.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AfuA-ELISA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与商业化试剂盒符合率高的优点,可以用于临床HPS抗体检测。

    2024年02期 v.41;No.369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猪肺炎支原体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闫微;杨柳;龙云志;宋文博;李倩倩;余道兵;周明光;徐高原;黄超;汤细彪;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检测方法,根据NCBI公布的Mhp保守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依据4对引物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及拟合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佳引物(SX4),建立了Mhp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Mhp,对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副猪嗜血杆菌4型及链球菌2型等病原均无特异性扩增;最佳引物SX4检测的灵敏度可达4.9×101 copies/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该方法可稳定检测出工艺生产抗原和市售疫苗中的Mhp菌量。试验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Mhp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Mhp疫苗抗原生产和临床疫苗中的Mhp菌量检测。

    2024年02期 v.41;No.369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0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3种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人工感染鸡胚孵化雏鸡的带毒比较

    徐凤霞;孙万里;张亚文;常爽;王一新;赵鹏;

    为比较血液和粪便等样品采用不同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的准确率,从而为制定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净化程序提供参考,利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构建REV垂直传播感染雏鸡模型,分别采用DF-1细胞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对1日龄雏鸡血液和胎粪样品,7~70日龄鸡(每隔1周)的血液和泄殖腔棉拭子样品,进行REV检测和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对1日龄出壳的SPF鸡血浆进行检测,荧光定量RT-PCR灵敏度最高,阳性检出率为100%(25/25),其次为病毒分离,阳性检出率为96%(24/25),RT-PCR检出率最低;对1日龄出壳的SPF鸡胎粪进行检测,荧光定量RT-PCR与病毒分离灵敏度一致,阳性检出率均为80%(20/25),RT-PCR检出率最低,为28%(7/25)。对7~70日龄鸡(每隔1周)进行血液和泄殖腔棉拭子检测,3种方法阳性检出率与1日龄检测情况总体相似,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荧光定量RT-PCR、病毒分离和RT-PCR。结果表明,在同一检测时间点使用同一检测方法,胎粪/泄殖腔棉拭子REV阳性检出率基本低于血液检出率。本研究初步比较了不同方法检测REV人工感染鸡胚孵化雏鸡的带毒情况,为实施REV净化奠定了基础。

    2024年02期 v.41;No.369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纳米孔测序技术对一份禽流感病毒阳性样品的分子溯源

    高志强;汪琳;刘环;白子龙;赵相鹏;蒲静;张伟;

    H5亚型禽流感为人兽共患病,可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直接对样品进行禽流感病毒靶向全基因组测序、系统进化分析,对于揭示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第三代靶向纳米孔测序技术,对1份禽流感病毒阳性拭子样品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序列鉴定结果显示,病毒为H5N5亚型禽流感病毒,序列覆盖度达96.44%,仅PB1基因约480 bp的序列未被测出;HA蛋白裂解位点含有5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具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未发现向SAα2-6 Gal受体基因转变的氨基酸突变;HA基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病毒为2.3.4谱系,NA基因为欧亚谱系。本研究采用靶向纳米孔测序技术,成功对灭活禽泄殖腔拭子中的禽流感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测序,证实该技术快速、便捷,可直接用于拭子样品的病毒全基因组测序,适用于动物流感病毒的快速分子鉴定与溯源。

    2024年02期 v.41;No.369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5的原核表达、多抗制备及初步应用

    韩金泽;牛鑫鑫;王国栋;葛成菲;张玉龙;黄萌萌;许萌萌;于航博;刘润杭;韩京哲;吴子文;于晓雪;高玉龙;李留安;祁小乐;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在IBDV编码的5个蛋白中,VP5是IBDV唯一可以缺失基因的蛋白。本研究克隆了IBDV优势流行毒株的VP5蛋白编码基因,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VP5蛋白,通过免疫BALB/c小鼠制备VP5多抗,并对多抗进行了鉴定和检测不同IBDV毒株的应用。结果显示,IBDV优势流行毒株的VP5蛋白实现了可溶性表达,分子质量约为17 kDa;制备的VP5多抗特异性良好,ELISA效价可达1:64 000;VP5多抗可通过IFA和Western Blot检测识别IBDV rHLJ0504-HT株,不识别VP5基因缺失株。结果表明:试验成功表达了IBDV优势流行毒株的VP5蛋白,并制备了VP5多抗;VP5多抗可对IBDV及其VP5编码基因缺失毒株进行鉴别检测。本研究对于IBDV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VP5编码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2024年02期 v.41;No.369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不同品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卡检测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效果分析

    汪洪冰;郭永祥;张朝阳;黄建龙;张坤;林源;

    为比较不同品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卡(简称试纸条/卡)检测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效果,利用抗体布鲁氏菌阴阳性血清,对6种品牌试纸条/卡的准确性及灵敏度进行观察比较;同时按不同试纸条/卡操作方法对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初筛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复核的临床牛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试纸条/卡对布鲁氏菌企业标准阴阳性血清检出率均为100%,其中2种试纸条/卡敏感性高,对不同稀释倍数阳性血清均可检出;试纸条/卡对临床阴性血清均100%检出,但对临床阳性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其中对羊阳性血清样品的检出率为5.88%~70.59%,对牛阳性血清样品为50.0%~100.0%。结果表明,不同品牌试纸条/卡在布病检测时存在一定差异。建议使用试纸条/卡进行布鲁氏菌病初筛后,应结合国家相关布病诊断技术进行复检,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024年02期 v.41;No.369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 ]
  • 山羊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疫苗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免疫效果比较

    高丽艳;杨晓燕;台晓媛;喻永福;张俊雄;李继明;段纲;李本能;李学德;陈关雄;

    为探究一种适合基层同时开展山羊口蹄疫(FMD)和小反刍兽疫(PPR)疫苗免疫的方法和剂量,选取64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即常规免疫组(对照组)以及1.0、1.2和1.5头份剂量组(试验组),开展FMD和PPR疫苗常规免疫和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免疫的效果比较。结果显示:使用上述两种疫苗,采用常规免疫和一次性分点同步注射免疫的方法,以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接种后,被免疫山羊未出现免疫应激反应;以不同免疫剂量接种后14、28、42、56、70、100和160 d,各组山羊FMD O型、A型以及PPR免疫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接种后14 d,1.2头份剂量组FMD O型免疫抗体阳性率高于1.0和1.5头份剂量组;在接种后100 d,1.5头份剂量组FMD O型免疫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余两剂量组;接种后14 d,对照组山羊FMD A型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7.5%,其余各组均可达到100%,并维持至接种后100 d。各组山羊PPR抗体阳性率均在接种后14 d达到100%,并持续保持至接种后160 d。结果表明:在试验免疫剂量范围内可开展山羊FMD和PPR疫苗一次性分点同步免疫接种工作,FMD疫苗最佳免疫注射剂量为1.2头份,PPR疫苗为1.0头份,在接种14 d后开展免疫效果监测较好。本研究为基层动物防疫员高效、便利开展山羊FMD和PPR疫苗免疫工作提供了参考。

    2024年02期 v.41;No.369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 ]
  • 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佐剂筛选

    沈娜;麻文静;苏红萍;陈瑞;肖普辉;武永杰;代德华;李准;赵光明;杨文欢;吴艳;马飞;王峰;张磊;冯平;

    为探究不同佐剂对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选用水包油佐剂A(O/W)、油包水佐剂B(W/O)和双相佐剂C(W/O/W)3种不同佐剂配制疫苗,分别接种3~5日龄仔猪后攻毒,综合评价不同佐剂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A、B佐剂组疫苗免疫猪的抗体水平低于C佐剂组;攻毒后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发现,仅C佐剂组试验猪全部呈阴性;剖检所有疫苗免疫组试验猪均未发现脏器病变。结果说明:双相佐剂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明显优于水包油和油包水佐剂疫苗,且安全性较高,可优先选择双相佐剂制备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本研究为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制备、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4年02期 v.41;No.369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 一例犬艾迪森病的诊断与治疗

    张倩;楚电峰;赵修龙;阮国宏;王秀妮;胡潇;

    2023年1月22日,1只4岁雌性比熊犬出现呕吐、吐黄水、食欲减退、体质量下降等症状。通过临床观察、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测、电解质检测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试验进行诊断。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数目升高,提示患犬严重脱水;生化检测结果显示,肌酐、尿素氮含量增加,提示患犬肾功能异常;电解质检测结果显示,患犬出现低钠、高钾与低氯血症,为艾迪森特征性血症;ACTH刺激试验结果显示,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综合上述结果,确诊该犬患有艾迪森病。通过止吐,纠正低血压和低血容量,调节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血糖,增强食欲以及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或口服波尼松龙片等进行治疗,患犬预后良好。本病例为犬艾迪森病的诊断分析与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参考。

    2024年02期 v.41;No.369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