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 2024年欧洲小反刍兽疫疫情形势与防控

    徐蛟;李金明;王英丽;邹艳丽;刘珊;任炜杰;包静月;王志亮;

    2024年7月,希腊和罗马尼亚分别首次报告发生小反刍兽疫(PPR)疫情,其PPR无疫认证状态随之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暂时终止。疫情发生后,欧洲PPR参考实验室对病原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认为此次疫情可能通过非直接接触引起。疫情报告数量在短时间内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欧盟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保护区、监测区的管控措施,使得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形势逐渐趋于平稳。从欧盟对疫情的防控经验可以看出,其健全的法规制度、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常态化监测、对成员国动物疫病防控的财政支持与统一指导,以及建立动物疫病疫苗储备库,对快速控制疫情起了关键作用。本文通过综述欧洲PPR疫情形势与防控措施,以期为我国PPR防控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2;No.38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家畜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策略

    孙学强;朱传刚;孙荣钊;李超;甄岳;张志;李彦;马帅;尹斐斐;

    为了解日本血吸虫病的发展态势,从而为相关防控政策优化提供依据,综述了日本血吸虫病的全球流行病学特征,概述了我国当前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阐明了通过综合防控举措的有力实施,该病流行率已显著下降,但仍存在疫情反弹的潜在风险。基于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能力,深入探讨了在我国“低水平、低度感染”的防控新形势下,继续广泛使用试纸条现场诊断和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同时,针对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控实际,提出强化监测预警、突破防控难点、检测驱动预防、加强部门协作与能力建设、强化科普宣贯教育等防控策略,旨在为血吸虫病的科学防控与最终消除提供信息支持与实践指导。

    2025年02期 v.42;No.381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河南省奶牛布鲁氏菌感染情况调查

    朱凤霞;靳冬;赵胜杰;尼博;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奶牛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2018—2023年对采自河南省2 661场次的98 222份未免疫奶牛血清样品进行了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并按年份、区域和场群规模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8—2023年河南省奶牛布鲁氏菌抗体平均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3.27%和0.39%;不同年份间的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以3年为周期呈逐年下降趋势;豫西地区的场群阳性率及个体阳性率均最高,豫南地区次之,豫北地区最低;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随存栏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主要流行于存栏量<1 000头的奶牛群体,其中存栏量<200头的牛群个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规模场群。结果说明:河南省奶牛布病总体可控,整体呈下降趋势,豫西地区为高流行区域,小规模场群流行风险较高;需要进一步推进和落实豫西地区和小规模场群的布病防控和净化工作。

    2025年02期 v.42;No.381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2023年成都市禽流感流行率横断面调查

    姚玲;陈斌;周立新;岳建国;李敏;张毅;梁璐琪;周潇潇;阳爱国;

    为了解成都市禽流感病毒(AIV)感染情况,2023年分别采用两阶段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策略,以预估流行率和发现疫病公式计算抽样量,抽取规模禽场、活禽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野禽栖息地等45个场点的2020份样品,进行AIV检测及H5、H7、H9亚型AIV分型检测。结果显示:规模禽场、活禽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环境均检出H9亚型AIV,但未检出H5和H7亚型AIV;规模禽场和活禽批发市场销售摊位的H9亚型AIV群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10.0%和35.0%,群体真实流行率分别为7.6%(95%CI:0~17.2%)和34.5%(95%CI:13.4%~55.6%),交易环节流行率高于养殖环节;阳性场点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聚集性,呈现出越靠近城区越集中的趋势;活禽批发市场中屠宰摊位环境样品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活禽销售摊位,笼具、运输工具、排污口及农贸市场的冰柜和砧板检出的H9亚型AIV阳性率较高。结果说明:成都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效果较好,但H9亚型AIV在交易环节和中心城区的检出率偏高。建议持续做好养殖环节禽流感强制免疫,加强禽类屠宰管理,对于交易场点尤其是中心城区,要加强清洗和消毒,确保洗消效果。

    2025年02期 v.42;No.381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023年湖南省浏阳市羊价值链调查

    张建超;赵琴;伍国强;杨辉;马攀;彭禄庭;聂厚荣;廖书漪;

    为掌握浏阳市羊价值链各环节总体状况,分析链条中疫病传播风险点及行为,提升羊疫病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浏阳市29个乡镇(街道)的222家养殖场户、128个贩运经纪人、1个交易市场、1个无害化处理中心及5个屠宰摊户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养殖环节规模化程度低,饲养模式以自繁自养为主,大部分养殖户年龄在40岁以上,疫病防控意识薄弱;调运环节贩运经纪人行为复杂,如71.43%的经纪人同批次收购不同养殖场户羊,96.43%经纪人直接进入生产区栏舍选购羊只等;屠宰环节无羊定点屠宰点,屠宰点为集镇农贸市场,屠宰人员防护意识较差。结果表明:浏阳市羊价值链各环节皆存在动物疫病防控风险点,需加强养殖场规范管理与建设,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及经纪人监督管理,加大调运监管力度,强化调运车辆的备案管理与清洗消毒,推进羊定点屠宰点建设,全面提升疫病综合防控能力,促进产业一体化健康发展。

    2025年02期 v.42;No.381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动物检疫

  • 山东省临沂市动物检疫全流程标准化工作模式

    刘明然;董秀雪;贾俊杨;伏广达;冯一强;

    动物检疫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项重要行政许可,是防范动物疫病传播,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性工作。随着农业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监管体制机制、检疫模式都有了较大变化。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通过分析检疫工作现状,针对当前存在的检疫执法衔接不畅、检疫人员能力不足、检疫程序不规范、检疫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探索新机制、新手段,并初步落地应用,取得了较好成效,保障了当地畜牧业发展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本文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了一套贯穿检疫工作全流程的标准化应对方案,同时对工作改进后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该模式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动物检疫工作提供借鉴。

    2025年02期 v.42;No.381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携带伴侣动物出境检疫监管现状分析及建议

    彭争光;易征璇;杨桦;钟昊;

    随着出国留学、旅游、经商等人员增加,我国携带伴侣动物出境行为也日渐频繁。各国(地区)政府都对入境伴侣动物有严格的检疫要求,我国根据法律法规和入境国家(地区)要求,对携带出境的伴侣动物进行检疫监管并签证验核后放行。当前,我国对携带伴侣动物出境检疫监管存在做法不一致等问题。本文介绍了海关对携带出境伴侣动物的检疫监管依据及流程,分析了目前携带伴侣动物出境检疫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促进检疫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从而为携带人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2025年02期 v.42;No.381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兽医管理

  • 我国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评估

    郭建梅;李佳瑞;李鹏;王文杰;路平;

    为加强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通过筛选防控能力评估关键要素,构建由3个级别指标组成的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评估软件系统,对7个省份71个边境县开展了防控能力评估。结果显示:我国边境地区(东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评估得分77.97分;从一级指标看,相对短板是基础能力和发现能力;从三级指标看,主要短板是兽医主管部门设置、监督机构人员数量、疫病控制机构人员数量、继续教育、饲养动物隔离措施、进境动物、进境动物产品、近期疫病流行情况、处置情况、外来动物疫病报告体系、报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处置、流行病学调查制度、应急演练等。全国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防控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不同边境地区既存在共性短板,也有个性短板。基于存在的短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2;No.381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羽毛绒产品风险因子及国内外检测标准分析

    曹爱玲;徐浩;沈立;鲁婕;陈宇;周小叶;蔡路昀;

    随着羽毛绒行业的蓬勃发展,羽毛绒产品进出口贸易日益频繁,但其质量风险也逐渐凸显。为全面评估我国羽毛绒产品的安全风险,优化检测标准体系,结合羽毛绒产品生产工艺与检测标准,从微生物污染(细菌、病毒)、物理杂质污染(原料杂质、加工粉尘、重金属)和化学污染(清洗剂残留、违规添加物)3个维度,系统剖析了羽毛绒产品的潜在风险因子,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检测技术标准。研究发现:羽毛绒产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会受到微生物、物理杂质和化学物质残留等各种风险因子污染,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具有潜在影响;国内外的羽毛绒产品技术标准中的检测项目各有特点,存在一定差异,我国的标准体系对粗水洗羽毛绒界定不明,导致在口岸查验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建议我国建立粗水洗羽毛绒检测标准,健全羽毛绒产品品质控制标准,以增强羽毛绒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者健康,推动该行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02期 v.42;No.381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论综述

  • 非洲猪瘟弱毒疫苗效力评价研究进展

    戈胜强;沙洲;崔进;房琳琳;王潇葳;于家荣;胡永新;张永强;李瑞红;左媛媛;郑辉;魏荣;王志亮;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目前在研的ASF疫苗仍难以兼顾安全绝对保证及效力确实可靠。本文对已报道的ASF弱毒疫苗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分别从攻毒剂量及途径、攻毒后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分析发现:ASF弱毒疫苗研究主要以免疫攻毒方式探究其效力;肌内注射剂量多为10~2~10~4 HAD_(50)/TCID_(50),而与自然感染相似的口鼻接种途径不同感染方式采用的剂量差异较大;疫苗免疫后攻毒常以体温反应、临床表现、死亡情况、病毒血症、排毒水平等作为评价指标,并结合临床评分标准科学展示临床指标。未来在技术层面,ASF弱毒疫苗效力评价还应进一步探索模拟自然感染途径的疫苗攻毒保护试验。

    2025年02期 v.42;No.381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合成生物学概述及其在兽医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

    潘俊慧;周凯钰太;王素春;许铭柯;隋金钰;魏世萌;祁倩;李超;王楷宬;

    合成生物学是以人工设计和基因组改造为核心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学科,其基于工程学原理,通过人工合成生物调控元件、模块和基因线路调控网络等对底盘细胞进行设计和改造,以实现底盘细胞和基因线路的工程化。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在我国兽医领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被用于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病原微生物检测、抗生素替代品研发等方面,并在兽用药品与生物制品研发方面展示出了巨大应用潜力,但同时也伴随着生物安全、伦理、监管、公众认知等方面的挑战。本文对合成生物学进行概述,对其在兽医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合成生物学在兽医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2;No.381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产气荚膜梭菌致死性毒素致病机制和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王虹迪;余聪;傅思武;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其产生的4种主要毒素(α、β、ε、ι)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宿主一旦感染该菌,病情进展迅速,死亡风险高,因此其毒素的致病机制及检测方法研究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α毒素在气性坏疽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β毒素可引起幼畜出血性坏死性肠炎,ε毒素毒力最强,与动物肠毒血症密切相关,ι毒素是该菌主要致死毒素中唯一的二元毒素,可引起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及人食物中毒。近期,基于ELISA和PCR技术衍生出大量产气荚膜梭菌致死性毒素检测技术,包括间接ELISA、双抗夹心ELISA、多重PCR、荧光定量PCR、微滴式数字PCR、环介导等温扩增等。这些检测技术各具特点,可根据具体需求、样品类型和检测目标进行选择。本文对产气荚膜梭菌4种主要毒素的致病机制和检测技术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以期为“禁抗”后制定科学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2025年02期 v.42;No.381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红球菌致病机制与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鱼海琼;曾潇;陈芳;梁佳琪;贾坤;梅明珠;吴晓薇;王莹;李明;李守军;

    马红球菌是一种人兽共感染病原,主要危害3~6月龄马驹和人类免疫缺陷患者。随着马红球菌(R. equi)多重耐药菌株的扩散和“One Health”理念和实践的深入,围绕马红球菌致病机理和实验室检测技术已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毒力质粒和毒力相关蛋白A(VapA)的发现。但VapA并不是马红球菌唯一的致病蛋白,其感染与宿主免疫的互作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当前,马红球菌检测尚没有成熟的标准,对其感染的临床诊断需要结合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多采用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手段,如ELISA和PCR方法等,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敏感性或特异性较低的问题;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于马红球菌鉴定和感染病例确诊有重要价值,但其准确性取决于数据库的信息量,因而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数据库;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常用于马红球菌同源性分析和溯源研究,它是建立在致病性马红球菌分离纯化基础上的一种进一步研究手段,操作复杂,技术要求较高。为进一步强化马红球菌感染的防控,亟需开发简便、灵敏且特异的检测方法。

    2025年02期 v.42;No.381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技术支撑

  • 6种商品化PRRSV美洲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毒株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性能比对

    高晓龙;栗云鹏;李志军;张启龙;傅彩霞;高敏;雷琪莉;王林;

    为评价不同品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毒株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性能,选择6种市售商品化试剂盒,对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以及临床样品检测符合率等指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对于PRRSV美洲经典毒株VR2332和高致病性毒株JXA1,A品牌试剂盒最低检测限均可达到1 copy/μL,D品牌试剂盒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0和1 000 copies/μL,其他品牌试剂盒最低检测限为1~10 copies/μL;6种试剂盒对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细小病毒(PPV)的检测均为阴性,特异性良好;对不同浓度模板进行检测,除1个变异系数为6.5%以外,其余均小于5.0%,重复性较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F品牌试剂盒阴性样品检测符合率为95%,其余试剂盒为100%;D品牌试剂盒阳性样品检测符合率为50%,其余试剂盒为100%。综上所述,6种试剂盒的特异性、重复性均较好,但其敏感性及临床检测性能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在使用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检测PRRSV前,对其性能进行科学评估,选用性能良好的试剂盒以满足检测需求。本研究为检测机构和养殖场选择PRRSV检测试剂盒提供了依据。

    2025年02期 v.42;No.381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抗原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王润清;孙航;孙雨;李歌;李琦;侯晓林;阚威;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方法,分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序列信号肽与跨膜疏水区序列,对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将化学合成后的核苷酸序列连接至pET32a载体上,构建相应的重组质粒pET32a-OmpA;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株中,经扩大培养成功诱导表达出了纯度较高的包涵体OmpA蛋白,将OmpA重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经试验验证,该方法对其他相关的牛类病原无交叉反应,阳性血清稀释度为1:256时仍呈阳性,组内与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与敏感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成熟的牛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2025年02期 v.42;No.381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家畜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纸条的研制与应用

    甄岳;张志;李彦;孙学强;杨胜男;段笑笑;孙荣钊;邴啟政;

    为建立一种检测家畜日本血吸虫抗体的快速精准方法,将胶体金标记的重组链球菌G蛋白(r-SPG)喷涂到玻璃纤维素膜作为金标垫,将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和小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His-tag单抗)分别包被到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了胶体金试纸条,然后开展了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符合率和临床应用研究。结果显示:该试纸条的诊断敏感性为96.43%,与土耳其斯坦分体吸虫、羊捻转血矛线虫、大片吸虫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批内、批间重复性良好,可在5~10 min完成检测。用1 500份牛羊血清进行临床检测应用,发现试纸条与粪便毛蚴孵化法的总符合率达98.1%。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抗体检测试纸条敏感性高,特异性及重复性好,可为我国家畜日本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5年02期 v.42;No.381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十足目虹彩病毒1 RAA-LFD快检方法建立与应用

    田飞焱;吴众怡;徐节华;黄海莉;裴建明;孟霞;刘文珍;周文华;谢世红;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现场检测十足目虹彩病毒1(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DIV1)的方法,利用DIV1 ATPase编码基因保守序列设计RAA-nfo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结合侧向流试纸条(LFD)技术,通过优化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建立了可现场检测DIV1的RAA-LFD方法。该方法能够在37℃下恒温反应20 min,并在LFD显色5 min后判读结果;对嗜水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虾肝肠胞虫(EHP)以及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副溶血弧菌(Vp_(AHPND))等虾类病原无交叉反应,仅对DIV1检测呈阳性;最低检测限为5.25×10~1 copies/反应;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结果良好。使用该方法与已报道的套式PCR和qPCR方法对采集的60份克氏原螯虾样品进行平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套式PCR一致,与qPCR方法相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100%。结果表明,该方法反应快速、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可信度,适用于临床样品的现场检测。

    2025年02期 v.42;No.381 10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不同生物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NS4B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吴树康;梁滋旺;姜伟;金彩虹;陈岩;郭明佳;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一种引起牛病毒性腹泻的高度致死性病原,根据生物型不同可分为致细胞病变型(CP)及非致细胞病变型(NCP)2种。本研究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2种生物型BVDV毒株NS4B蛋白的差异及相似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2种生物型BVDV的NS4B蛋白均属于不含信号肽和跨膜区的不稳定性疏水蛋白,其N端具有较高变异性;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NS4B蛋白不含有线粒体导肽(mTP)或分泌通道信号肽(SP),且定位在内质网和线粒体中的概率最高;高级结构预测发现,2种生物型NS4B蛋白的二级与三级结构相似,均以α-螺旋为主;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发现,NCP型BVDV含有8个B细胞抗原表位肽段,CP型含有9个;蛋白翻译后修饰预测发现,NCP型BVDV具有1个特异性N-糖基化修饰位点,NCP型BVDV具有36个潜在的磷酸化修饰位点,而CP型具有35个。结果表明:2种生物型BVDV NS4B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及蛋白质结构相似性较高,但亚细胞定位情况和蛋白翻译后修饰有所不同,推测N端氨基酸序列的高突变性及蛋白翻译后修饰的不同可能会影响不同生物型BVDV与发病动物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

    2025年02期 v.42;No.381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吉林省PCV3野毒株遗传进化分析及其Cap蛋白对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

    闫佳慧;韩建男;孙浩;李文龙;苗丽娟;刘东旭;

    为了探究吉林省PCV3野毒株的起源及其衣壳蛋白(Cap蛋白)是否可以引起巨噬细胞自噬,对10株吉林省PCV3野毒株(JL-1~10)全基因组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并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Cap蛋白转染巨噬细胞后其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所有PCV3参考毒株与2018年在日本发现的蝙蝠圆环病毒株LC456718均在524~598 nt位置发生重组,但在JL-1~10中并未观察到该重组现象;JL-1~10与其他宿主来源圆环病毒在不同的分支中聚集;ORF1与其他圆环病毒基因组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性,但ORF2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性;JL-10和JL-5最近的共同祖先株起源时间为1978年,其他8株的共同祖先株起源时间为1979年;Cap蛋白转染巨噬细胞后,LC3-Ⅱ表达量增加,p62表达量减少;Beclin-1和LC3蛋白基因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P <0.01),Atg7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 <0.05)。结果表明:10株吉林省PCV3野毒株大约起源于40年前(依据参考毒株年份推断),与其他宿主来源圆环病毒的起源不同;Cap蛋白可以促进巨噬细胞自噬,引起自噬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升高。

    2025年02期 v.42;No.381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茶花鸡后口吸虫的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唐玲;朱劼垚;侯明鹏;张绍云;李书宁;闫晓霞;魏炜;李布宾;刘孝刚;

    为确定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茶花鸡盲肠分离到的吸虫种类及遗传进化关系,对高校实践课程中发现的茶花鸡盲肠吸虫进行形态学鉴定、PCR扩增测序、序列同源性分析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吸虫虫体和虫卵形态结构均符合鸡后口吸虫特征;虫体ITS2序列与鸡后口吸虫(MH915391.1)相似性为99.26%,虫体COX1序列与鸡后口吸虫(NC_044643.1)相似性为98.99%;分离的吸虫与鸡后口吸虫聚于同一个分支。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传入了鸡后口吸虫。提示未来应加强本地区禽群中的鸡后口吸虫监测和定期驱虫。

    2025年02期 v.42;No.381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