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泽升;宣红伟;王梦瑶;孙映雪;
本文聚焦牛结节性皮肤病(LSD)这一威胁全球畜牧业的疫病展开研究。基于2023—2024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数据库(WAHIS)数据,深入分析LSD全球流行特征与驱动机制。在时空分布方面,亚洲是疫情高发区,呈现区域聚集性和季节性特点,相比之下非洲和欧洲疫情态势则不同。从识别出的关键传播驱动机制来看,包括气候-媒介耦合效应、水牛亚临床感染隐蔽传播、高密度养殖与免疫缺口叠加、跨境流通监管失效以及生物安全措施执行落差等。通过比较与我国接壤且防控有代表性的国家防控措施,发现日本、韩国凭借快速诊断、高扑杀率、强制疫苗覆盖率和合理补偿机制能有效控制疫情。针对我国LSD防控政策,提出优化路径:完善预警体系,构建预测模型;加强疫苗研发,开发安全高效的DNA疫苗或多价疫苗;创新管理模式,推广托管型养殖模式;参与国际合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本研究为相关国家优化防控策略提供参考,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2025年06期 v.42;No.38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靳冬;赵胜杰;尼博;
为掌握近年来河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流行情况,2021—2024年对采自4 211场次的80 865份猪组织样品进行了PRRS病原学检测,并按年份、月份和季节,区域以及场点类别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021—2024年,河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平均场群阳性率为3.23%,平均个体阳性率为1.18%,近4年PRRSV场群和个体阳性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冬春季节,尤其是1月份和11月份阳性率相对较高;豫东、豫西和豫北地区阳性率相对较高,豫中和豫南地区相对较低;无害化处理厂PRRSV阳性率高于养殖场和屠宰场,种猪场和散养户无阳性样品检出。结果表明:河南省PRRSV分布具有一定时间、空间和群间特征,冬春季节高发、沿黄河和黄河以北地区流行较严重,无害化处理厂污染风险较高。提示应依据病原分布特征和流行规律,加强高发季节和流行区域的PRRS防控及净化工作,同时加强无害化处理厂、屠宰场的清洗消毒和生物安全管理,降低病原流行和散播风险。
2025年06期 v.42;No.385 9-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刘海;何随彬;王晓旭;张玉杰;吕凤霞;李亚锋;孙惠;吴蓉;龚志亮;
为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年家养犬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免疫抗体水平,分析影响犬钩体病免疫效果的风险因素,随机抽取浦东新区163份家养犬血清样品,同时对犬主进行问卷调查。经犬钩端螺旋体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结合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响家养犬钩体病免疫效果的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浦东新区2023年家养犬钩体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仅22.70%(95%CI:16.27%~29.13%);犬只年龄较小、清洁频率过高,可能是影响犬钩体病免疫效果的风险因素(P<0.05)。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该回归模型的卡方值χ~2=0.04,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674,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本调查为浦东新区犬钩体病免疫、监测和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2025年06期 v.42;No.385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杜芬;雷晓燕;黄涛;彭伏虎;向文杰;周艳君;彭欣然;周煜;艾日登才次克;周艳琴;方瑞;谢军;
为探究湖北省某县羊群弓形虫感染状况及风险因素,采用两阶段抽样策略,采集4 309份羊群血清样品进行弓形虫抗体ELISA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羊群感染弓形虫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显示:该县羊群弓形虫个体阳性率为34.30%,群表观流行率和真实流行率分别为83.87%(95%CI:76.34%~89.29%)和87.73%(95%CI:81.92%~93.55%);“羊舍清扫频次”“饲养/放牧环境有家猫、野猫活动”为该县羊群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说明:弓形虫病在该县羊群中普遍流行,且范围较广;需进一步提升养殖场户的饲养管理水平,增加圈舍的清扫及消毒频次,避免饲养家猫,并对野猫实施有效管控。
2025年06期 v.42;No.385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郑孟加;陈峰;张维秋;刘砚涵;孙圣福;刘瀚泽;王苗利;王志刚;陈静;王幼明;兰邹然;
为掌握山东省某县级市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状况,探索可能的风险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前期普查检出的27个阳性村设为病例组,与阳性村同乡镇的所有阴性村设为对照组,通过电子问卷收集数据,对17个风险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经纪人引进动物”(OR=4.199,95%CI:1.741~10.125)、“引入动物未检疫”(OR=4.442,95%CI:1.468~13.440)、“存栏量≥100头(只)”(OR=6.777,95%CI:2.922~15.718)为该县级市布病流行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说明:经纪人、引种检疫和养殖量与该地区牛羊布病流行有一定关联。建议该地区加强经纪人备案管理和引入检疫监管,对牛羊养殖量≥100头(只)的村庄强化监测,持续做好布病综合防控工作。
2025年06期 v.42;No.38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肖继友;王晓玲;肖传仕;柴世庆;赵梦姣;张学;张福波;
2024年4月3日山东省某街道发现一起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聚集性疫情。为明确该起疫情的病原来源,通过实地调查、养殖档案查阅、排查采样、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疫情关联羊场及所在街道其他所有牛羊养殖户开展了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间病例关联羊场的羊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为75.74%(178/235),其中种公羊阳性率为100%,产奶羊为89.04%,羔羊为76.56%,后备母羊/育肥羊为61.8%,不同羊群间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该羊场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另一家羊散养户检出2例阳性病例,所在村及街道其他牛羊养殖户未检出阳性。经调查,畜间疫情通过经纪人购入携带布病病原羊只引起的可能性较大;疫情羊场售出的羊只大部分用于屠宰,因此疫情继续向畜间散播的风险较小,但因产奶羊阳性率较高,由饮用生奶引起人间病例的风险较大。此起疫情暴露出基层动物卫生监管不力、宣传不到位、防疫责任心不强以及养殖场户疫情报告不及时、布病防控意识薄弱等问题。疫情警示,应加强对畜禽的流通监管和养殖场户的精准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基层布病防控能力和水平,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2025年06期 v.42;No.385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陈峰;马金林;刘砚涵;郑孟加;何成基;曹振山;郑思思;庄青叶;陈静;兰邹然;
为探究海北藏族自治州(简称海北州)农牧民对包虫病的知识掌握、态度及行为状况,剖析认知、态度对行为实施水平的影响,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式,在海北州4县开展横断面问卷调查,并运用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Fisher检验及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农牧民对包虫病的知识知晓率为100%(82.5%,100%),态度意愿率为100%(84.0%,100%),行为实施率为62.0%(48.0%,76.0%);行为实施率与“不喝生水能预防包虫病吗”“不让犬进入卧室或帐房内能预防包虫病吗”这2项知识知晓情况及“为预防包虫病不喝生水(未烧开的水),对吗”“为预防包虫病不让犬进入卧室或帐房内睡觉,对吗”这2项态度意愿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喝生水”知晓情况(OR=0.371,95%CI:0.181~0.760,P=0.007)、“让犬进入卧室或帐房”态度意愿情况(OR=0.233,95%CI:0.074~0.733,P=0.013),均与行为实施率水平显著相关。结果说明:海北州农牧民对包虫病的知识知晓率和态度意愿率较高,但行为实施率处于中等水平;行为实施率与人口背景信息无关,却与知识知晓、态度意愿情况紧密相关;农牧民对“不喝生水”“犬不进卧室或帐房”的知晓和态度意愿程度与行为实施率呈正相关。
2025年06期 v.42;No.385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耿玉静;白晶晶;刘慧芳;李长印;张鹏翼;原小燕;吴彬;李玉婉;
为建立一种高通量全自动磁微粒化学发光O型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免疫抗体检测方法,利用O型FMDV-VP1结构蛋白和酶标单抗,通过各反应条件优化,建立O型FMDV免疫抗体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当所建方法检测临界值(S/N)≤0.8时,O型FMDV抗体阳性;当S/N>0.8时,O型FMDV抗体阴性。与5种常见病原的免疫血清不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对敏感性质控血清的最低检出量为1:1 024,批间批内变异系数均在10%以内,与标准方法的符合率达到95.9%。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重复性。本研究为O型FMDV免疫抗体检测提供一种高效的检测方法。
2025年06期 v.42;No.385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海燕;仇德洋;蔺雅婷;杜建才;姚方方;吕延飞;刘洋;郑佳;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和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在临床症状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难以准确辨别。为建立可同时鉴别PCV2和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ox)的检测方法,针对PCV2 ORF2和Tox基因组529重复序列(Rep G529)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经过优化引物、探针浓度和反应条件,建立了同时检测这两种病原的双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仅特异性扩增PCV2和Tox,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对PCV2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1.21×10~1 copies/μL,对Tox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1.17×10~1 copies/μL,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应用本试验建立方法和国标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检测187份血清、脾脏临床样品,结果PCV2和Tox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33%和100%。该方法的建立为PCV2和Tox的批量、快速和特异性鉴别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年06期 v.42;No.385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谢晶;于吉锋;肖璐;吴学婧;叶勇刚;魏勇;李兴玉;曹冶;潘梦;毛从剑;杨竣雁;叶健强;曾子轩;康玮笠;康润敏;
为建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抗原的检测方法,利用ILTV gJ蛋白的2株单克隆抗体,1株用作捕获抗体,另1株经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后用作检测抗体,采用棋盘法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检测ILTV抗原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估。结果显示:捕获抗体的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2μg/m L,酶标单克隆抗体的最适稀释度为1:4 000;临界值为0.295 6,当待测样品OD_(450 nm)值大于0.295 6且P/N值大于2时,判为阳性;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可特异性检测ILTV抗原,而对其他禽类常见抗原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最低检测限为49.4 ELD_(50)/0.1 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48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行业标准中PCR方法的符合率为93.75%。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ILTV双抗夹心ELISA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ILTV抗原检测。该方法的建立为该病的检测、监测以及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年06期 v.42;No.385 99-10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熊静;张素辉;徐登峰;沈克飞;付利芝;余远迪;
为筛选适用于化脓隐秘杆菌灭活疫苗的合适佐剂,分别将化脓隐秘杆菌抗原与4种佐剂混合,制备了4种灭活疫苗(ISA 15佐剂疫苗、ISA 61佐剂疫苗、ISA 201佐剂疫苗和氢氧化铝佐剂疫苗)。随后,对4种化脓隐秘杆菌灭活疫苗进行物理性状观察和安全性检验,并将疫苗免疫小鼠,以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及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4种佐剂疫苗物理性状均合格;注射小鼠后,4种佐剂疫苗均有副反应(小鼠背部红肿),其中ISA 61疫苗的副反应最轻微;ISA 61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其次是ISA 201组;三免后7 d,使用化脓隐秘杆菌对小鼠攻毒,发现对小鼠保护率最高的为ISA 61佐剂疫苗,保护率达90%,其次为ISA 201、ISA 15、氢氧化铝佐剂疫苗以及无佐剂灭活疫苗,保护率依次为60%、50%、40%、30%。结果表明,ISA 61佐剂疫苗副反应较小,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同时提供了最高保护效力,即ISA 61为制备化脓隐秘杆菌灭活疫苗的首选佐剂。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化脓隐秘杆菌灭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2025年06期 v.42;No.385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冬;刘思佳;王睿智;邵钰;卜德新;张伯顺;迟丽丽;于春梅;丛雁方;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感染雏鸭,而目前感染鸡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解RA对鸡的致病性,选取5个血清型的RA纯净菌株,采用腿肌注射方法接种21日龄SPF鸡,观察其临床症状和脏器病变情况。结果显示:血清2型、6型、7型RA均对SPF鸡有较强的致病性,导致鸡出现精神沉郁、羽毛粗乱、趴窝甚至死亡等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发现明显的心包炎、肝周炎病变,且能在病变组织中重新分离到相应菌株。结果表明,鸭源RA对SPF鸡有较强的致病性。本研究对RA的鸡群传播风险作出了预警,为RA感染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2025年06期 v.42;No.385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谢佳芮;王轶男;寇美玲;苏晓航;高华峰;苗海生;
为深入探究云南省羊口疮病毒(ORFV)流行毒株主要毒力因子的分子及遗传变异特征,针对分离的4个2021—2023年云南流行毒株,进行VIR、GIF、vIL-10、VEGF-E、CBP毒力基因分子遗传分析。经基因测序与数据分析,发现不同毒力基因序列下,各毒株在群属划分、关联毒株及序列同源性上均有显著差异。各毒株毒力基因呈现复杂变异特性,推测病毒在传播繁衍中存在自身变异与基因重配,进而形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掌握ORFV传播途径、解析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后续的致病性研究与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2025年06期 v.42;No.385 11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闫雪敏;赵东旭;朱飞;苏士炫;蔡梦雷;孟晨晨;周守长;刘建钗;崔国林;
为探究肠炎沙门菌弱毒疫苗Sm24_Rif12_Ssq的最优免疫条件,分别对其首免日龄、免疫剂量和酸化剂使用间隔期进行了检测分析。选取0日龄海兰褐蛋公鸡,于0日龄和7日龄滴口免疫1羽份疫苗,免疫后1~7 d采集泄殖腔拭子进行沙门菌qPCR检测,分析最优免疫日龄;于0日龄滴口免疫1.0和0.5羽份疫苗,免疫后1~14 d采集雏鸡肝脏进行细菌计数,采集泄殖腔拭子进行沙门菌qPCR检测,分析最优免疫剂量;于0日龄滴口免疫1.0羽份疫苗,同时在免疫后0、3和7 d饲喂添加酸化剂的饲料,于免疫后1~15 d采集泄殖腔拭子进行沙门菌qPCR检测,分析最优酸化剂使用间隔期。结果显示:0日龄免疫雏鸡泄殖腔沙门菌阳性率为30%~85%,而7日龄免疫雏鸡仅为0~20%;1.0和0.5羽份疫苗免疫雏鸡的肝脏载菌量、泄殖腔沙门菌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后不同间隔期使用酸化剂,均未显著影响雏鸡泄殖腔的沙门菌阳性率(P>0.05)。结果表明,肠炎沙门菌疫苗适于0日龄首免1.0羽份,且免疫后饲喂酸化剂饲料不影响疫苗在肠道定殖。本研究为肠炎沙门菌弱毒疫苗Sm24_Rif12_Ssq的临床使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2025年06期 v.42;No.385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本期数据